第54章 你就偷着乐吧(4/4)
“抬杠是吧——”
李学武抬起头,指了指写了一半的条子问道:“我还写不写?”
“哼——”王亚娟见他要批给经费,便也忍住了。
李学武这才低下头,边写边说道:“让你们节省,又不是没让你们做事。”
“多跟文艺出版社沟通,有些资源他们比我给你的还要丰富。”
写完了条子,李学武拧上钢笔,随后将条子推了过去。
只是王亚娟伸手去够的时候,李学武回转手腕,又将那条子晃了回来。
王亚娟被耍,要瞪眼睛质问他,可李学武的回答更要快一些。
“别不拿我的话当回事,三个月之内不要再来跟我要钱了。”
李学武松开了手里的文件,道:“经费确实紧张,文化工作和宣传更是个无底洞,填坑没有这么填的。”
“知道了,小气鬼——”
王亚娟来钢城以后,尤其是同李学武见面次数多了以后,性格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
具体体现在哪,李学武也不清楚,只是整个人看起来阳光了一些,也如当初两人在一起时那么喜欢哼声。
至于说语气和态度,也许是东北的气候和风景更能影响人的心胸?
反正王亚娟比较以前的死气沉沉已经拥有了灵魂,变得更灵动了。
“哎,你知道我回来的时候看见谁了吗?”
一边看着手里的条子,王亚娟一边闲话道:“周小玲,你没想到吧。”
“周小玲就周小玲呗,我有啥想到想不到的?”李学武抬起头看了她,问道:“她才来汇合?不飞吗?”
“晚上飞啊,现在还早呢。”
王亚娟有些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因为李学武刚刚的回答有些奇怪。
他是怎么知道周小玲没在招待所住下的?
就算他对冶金厂的情况了如指掌,也不到不了这种强度吧。
不过李学武每天接触的管理面广,兴许就知道这条信息了呢。
“她昨晚没能住下来,是拎着行李出去住的。”
“是嘛——”李学武适时地给捧哏,只是手里和眼睛都在忙着工作。
王亚娟看了他一眼,道:“我看她那样,好像是处对象了。”
“啥玩意儿?”
这一下李学武突然不困了,惊讶地抬起头问道:“你怎么发现的?”
“这还用可以思考?”
王亚娟看着他讲道:“我一问她昨晚在哪住的,她回答的羞羞答答的。”
“她还跟我说是朋友,可有住朋友家的嘛,还是个男的。”
她挑了挑眉毛,看着李学武讲道:“就只这两条便能看得出那是她的男朋友。”
“你可真能猜——”李学武好笑地摇了摇头,道:“回头调你去保卫处工作吧。”
“你以为我干不了啊?”
王亚娟得了一笔拨款,心情愈加舒畅,连话都密了起来。
“只要你敢安排,我就敢去。”
“那还是算了吧——”
李学武抿嘴一笑,道:“万一你出名了,我怕红星钢铁集团留不住你。”
“你说话还是这么损——”王亚娟不满地说道:“骂人真脏啊。”
“是你先动手的。”李学武依旧处理着文件,嘴里扯屁道:“我是好人。”
“鬼扯,说完你自己信吗?”
王亚娟撇了撇嘴角,而后又继续讲道:“我刚刚说要请她吃饭,她如何都不依,你说她咋找的钢城的对象?”
她真有点好奇八婆的目光,趴着窗台上看着李学武问道:“她回答的很含糊,可越不说我越好奇。”
“你想跟她住去啊?”
李学武好笑地说道:“人家找不找对象关你什么事,难道这个还要竞争?”
“你懂什么,这是女人之间的默契。”王亚娟扯了扯嘴角,道:“我来钢城这么久,都没见她休假来过,是最近才交往的?”
“行了啊,忙你正事去吧。”
李学武听了一会儿,便笑着摆了摆手,道:“上班时间呢。”
“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王亚娟笑了笑,说道:“我要去别的办公室讲这个,他们不说咋欢迎呢。”
“说人家的事啊?”
李学武看了她强调道:“可不能乱说乱写啊,小心人家告你的状。”
“我又不是见人就扯。”
王亚娟摆了摆手,道:“行了,事情办妥了,这消息以后再说吧。”
“最好别来说了,我不想听。”
李学武低下头继续忙,嘴里回了一句。
只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亚娟总觉得李学武今天很特别,周小玲也是,他们两个会不会搞在一起了?
“哎呦,你也太客气了。”
高雅琴同程开元一起从飞机舷梯上走下来,见李学武站在不远处等着他们,两人笑着打了声招呼。
李学武依次与他们握手,笑着招呼道:“欢迎再来钢城做客。”
“我们可不是来做客的。”
程开元笑着说道:“依我的本意是从京城直接飞奉城,这样我们也省的来回跑了。”
“不过高副主任提出了一条思路,让我们还是决定先来钢城。”
他挥了挥手,道:“到时候咱们一起乘车过去,看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我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啊。”
高雅琴笑着对李学武说道:“听说你这些天也没闲着,让我们看看你的研究成果?”
“就在车上呢,等着了。”
李学武笑着指了指停在机场停机坪附近的鸿运一号,道:“咱们先回去,路上说。”
“沈飞约了明天,咱们是去奉城机械厂,还是明天再赶过去?”
程开元走在高雅琴的另一边,笑呵呵地讲道:“我倒是想去机械厂看看啊,听说他们的机床研究又有新成果。”
“您这次来的正好,他们正想跟集团领导炫耀炫耀呢。”
李学武笑着看了他一眼,又对高雅琴问道:“明天上午出发就赶趟吧?”
“不是你联系的吗?”
高雅琴看着他讲道:“我们可是听着信儿过来的,没有别的准备啊。”
“那就休息一晚上,明天坐车过去。”李学武做了决定,道:“路上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明天去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