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2章 开工大吉(3/4)

李学武考虑问题和关注的方向是所有集团班子成员要听的重点。

没让他们失望的是,李学武将集团与沈飞的合作作为集团在辽东工业企业融入本地工业圈的一个机遇。

他到辽东工作以后,一直都在寻找和等待这个机遇,没法说辽东工业有没有在这次的合作中出力,但他坚信,红星钢铁集团能同沈飞开展合作框架协议谈判,并开始全面合作是多方希望看到的局面。

红星钢铁集团拥有成熟且现代化的管理优势、生产能力等,最关键的是市场转化率,以及经济建设能力。

设计和制造飞机也需要成本的,只依靠上面的拨款,经费不足的弊端已经考验了沈飞多年。

现在上面稍稍放松口子,给了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机遇,沈飞当然希望找个好师父,最好是那种狠能赚钱的。

这不嘛,红星钢铁集团出现了。

工业圈都在看着红星钢铁集团,这是京城工业圈异军突起的典型。

这么说吧,红星厂晋级成集团企业,就好比丝逆袭那么爽。

在阐述技术合作部分时,李学武特别提出了布局航空领域,抓住机遇,积极加速推进钢飞发展的展望。

要想吃透航空和飞行器领域的技术光靠积蓄大学生闭门造车是要不得的。

原始技术积累不足,就算有了大学生的发展土壤,缺少种子也是不成的。

所以要引进技术,学习技术,还要不断吸纳人才,与先进的工业企业以及兄弟单位展开跨工业领域的合作。

这一点反馈给红星钢铁的是:能增加集团影响力和联合工业的厚度。

集团班子成员分别做了提问和意见阐述,经过长时间的讨论研究,最终决定由高雅琴、程开元以及李学武共同组建谈判领导小组展开前期工作。

同时由集团管委会主任、总经理李怀德授权,李学武将代表红星钢铁集团正式回复沈飞的合作邀请。

至此,李学武组织相关人员筹备了将近一个月的合作项目正式立项了。

至于说接下来应该怎么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什么,这还得等谈判的结果。

这只是立项而已,万里长征第一步,距离谈目标还远着呢。

“怎么样今晚留下,天亮再回去”

李怀德主动走到李学武的身边,同他握了握手,问道:“要不要回家看看”

“明天的活动不能缺席。”

李学武握着他的手,同时也向其他班子成员解释道:“我得尽快飞回去。”

“明早九点的活动”

董文学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点头说道:“那你还真得抓点紧,要回家看看孩子,得尽快。

“不回去了,太麻烦。”

李学武松开了李怀德手,看向董文学讲道:“一个月回来两次,等下次回来再看吧,先忙手头的工作。”

“秘书长辛苦了”

程开元走过来同他握了握手,示意了站起身走过来的高雅琴讲道:“我和高副主任等着你的消息,随时准备去辽东与你汇合。”

“好,我会尽快确定见面的时间,一有消息第一时间反馈回来。”

李学武又同走过来的高雅琴握了握手,道:“那今晚就这样,我先去机场,能多一点时间也要留在钢城。”

“既然这样,那就祝你一路顺风,马到功成。”

李怀德微笑着点点头,抬手示意了站在门口的刘斌讲道:“车安排好了吗”

“卜副秘书长已经安排好了,车就在楼下。”

秘书刘斌点头回答道:“您要我准备的夜宵也放在车上了。”

“是给你准备的,在路上吃吧。”

李怀德拍了拍李学武的胳膊,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本来是打算明天一早同你吃个早饭的,也让你有时间回家看看孩子,现在看来得等下次了。”

“那就下次,咱们一起吃早饭。

李学武笑着看向其他班子成员道:“也欢迎大家到辽东吃早饭。”

“呵呵呵”

知道李学武要连夜乘飞机回钢城,参加明天上午举行的竣工仪式。

所以大家都没急着离开,就算不主动过来道别,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碍眼。

至少要保持表面上的团结,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老李也不介意落了他们的面子。

谁都知道,李主任最爱面子了。

“好了,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李怀德做了最后的总结,送了李学武出门,道:“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卜清芳和陈寿芝同来时一样,随着李主任一起送李学武到楼梯口,又同李学武一起下了楼梯,送他到楼门口。

陈寿芝还要组织会议结束后的工作,所以他只送李学武到上车,而卜清芳则要送李学武去机场。

“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

李学武笑着同陈寿芝握了握手,又对要上车的卜清芳讲道:“我们自己走就行了,你也早点下班休息吧。”

“不差这一会儿了。”

卜清芳拉开车门,隔着汽车看向他讲道:“一会儿送你回来,我让司机直接把我送回家。”

她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笑着讲道:“其实这个点儿回不回家真没必要了,还折腾孩子,算了,还是回来。”

“我们一会儿都去招待所。”

陈寿芝送了李学武上车,同卜清芳玩笑道:“我就不等你回来睡觉了。”

“去你的,老陈你学坏了啊!”

卜清芳白了他一眼,弯腰上了汽车,隔着李学武指了指陈寿芝。

两人表现出来的关系还算融洽,至少在李学武面前是这样的。

大红旗在灯火通明之间缓缓开出办公区,穿过路灯照射的厂区公路,在保卫敬礼和注视下出了大门,逐渐加速。

机场,红星一号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准备,备勤的机组人员上岗,将护送李学武同秘书张恩远飞回钢城。

匆匆回京,都没来得及看看孩子,更没见着早晨的太阳。

也许这就是红星一号公务机存在的意义了,李学武也从父亲和丈夫的身份向更为重要和需要他的角色转变。

“真不准备鞭炮了”

张同孙佳确定着最后的细节,看了眼轧钢厂的厂区,确实跟京城红星厂不一样。

红星钢铁集团发展于红星轧钢厂,再往前的历史就不用说了,一厂、二厂、四厂合并的过程过于复杂。

而成立红星钢铁集团,红星轧钢厂才是主体,是根本,是关键业务。

但从三年前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红星轧钢厂向钢城转移,轧钢和冶金项目实现最优整合,同时带动和发展其他项目,组建集成式,现代化工业区后,京城红星轧钢厂的命运也开始了倒计时。

同样的,轧钢业务也从那时候开始,不再是集团的唯一的核心工业。

轻重工业混合发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结构成为了集团的发展目标。

组建专业的、现代化轧钢工业成为了集团的一项重点工作。

红星轧钢厂不是倒闭了,也不是消失了,而是化作星火,点亮了整个集团。

原有一万三千多人的职工数量,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超过八千这个数字。

现如今实现全面竣工,最后一件机械设备安装完成的钢城轧钢厂继承了红星轧钢厂的辉煌,可总人数才八千人。

其他的工人和干部就是那星火,散在了集团的各个角落,也成为了支援其他兄弟单位的骨干力量,更是支持京城工业组建新京城第一轧钢厂的支柱。

从今天开始,京城红星轧钢厂正式迈入倒计时,钢城红星轧钢厂也开始倒计时,准备承接各方赋予的生产计划。

其实京城红星轧钢厂的工人已经协调走了很多人,只有主要工业还吸纳着最为主要的工业,其他人多是去了新京一厂。

很多工人无法接受去钢城工作,背井离乡,远离家人,通勤千里的困难。

同样的,集团对工业企业的期望和目标也让很多老工人望而却步,主动选择了去新京一厂工作。

虽然他们舍不得红星钢铁集团的待遇,更舍不得这里的工作环境。

不过有消息传出来,京城工业对新京一厂的管理交接还要晚一点。

很多人都在猜测,是不是京城工业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或者有别的目的。

太简单了,红星钢铁集团发展的真好,轧钢工业如此完备,产品尤其丰富,新京一厂作为红星钢铁集团的亲骨肉,虽然改了姓氏,总有血缘关系吧。

这种东风不借,这种便宜不占,是不是有点太亏了 如果能在完成京城工业交给的生产计划,并且有条件承接红星钢铁集团给予的生产任务,那就太好了。

红星钢铁集团这边也有意保持对新京一厂的影响力,直接表现在对工人的关心以及照顾。

同时,新京一厂保持生产能力,也能在未来给红星钢铁集团在华北地区的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助力。

所以说,在京城红星轧钢厂即将关闭的时候,在钢城红星轧钢厂即将开始运营的时候,京城工业同红星钢铁集团开始了最新合作项目的谈判工作。

毕竟红星钢铁集团要在京城立足,这里还有很多轻工业和办公区域。

集团的工人新村也在这里,整个亮马河生态工业区也受对方管辖。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