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章 谋而后动(3/4)

“营城港区?”

卜清芳真没想到,惊讶的表情不似作伪,“徐主任不是…”

“他不可能,我跟他谈过了。”

李学武端起茶杯看了她一眼,淡淡地说道:“营城船舶未来也很重要,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会再揽这摊子事了。”

“那也——”

卜清芳微微皱眉想要说些什么,可还是忍住了没说。

李学武听懂了,只是低眉垂目地喝着茶,并没有接她的话,而是说道:“我只是给你个建议,怎么发展还是看你自己。”

“我当然需要你的建议。”

卜清芳看向他,认真地说道:“我不知道领导对营城港区的安排。”

“你不需要知道的那么清楚,你只需要知道李主任对营城港区很重视。”

李学武放下茶杯,看向她强调道:“不仅仅是李主任,整个集团都很重视这一对外贸易的关键出海口。”

“是,我明白了。”

卜清芳皱起的眉头依旧没有松开,回答也有几分迟疑。

李学武抿了抿嘴角,看她这么固执,想了想还是耐心地提醒她道:“未来集团在辽东的整个工业体系是要整合的。”

“啊?

是——”

卜清芳睁大了眼睛,问道:“辽东工业领导小子是要——”

“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了。”

李学武嘴角微微翘起,道:“红星厂要晋级红星钢铁集团,各分支机构早晚要重新洗牌,你的机会只有这么一次。”

“我能明确告诉你的是,无论辽东的工业体系怎么整合,营城港区都会归到集团直属管辖,这一点是绝对的。”

“明白了——”

卜清芳到现在才算是真正地明白了,目光都清澈了不少。

这样看来,李学武让她准备去营城港区倒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了。

直属集团,又是集团对外贸易的关键出海口,还是扼守整个辽东工业体系运作的关键节点,在职级上就不会弱了。

是要考虑对标其他港口管理机构,集团万万没有堕了自己威风的骚操作。

就算是虚的,也会把港区的主要负责人职级与同行对齐,这样也好谈工作。

再一个,新单位也有新单位的好处,她从集团副秘书长的岗位上下去,也带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这绝对是正经的好事。

“还是那句话,我听你的。”

卜清芳这一句说的十分坚定,话语中有没有其他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这工作上的信任本就是你懂我懂的关系,有些话说出来就不灵了。

“行,那就这样,你先忙你的。”

李学武站起身,微笑着说道:“我去见见董副主任,刚刚这些工作就辛苦你了。”

“啥辛苦不辛苦的,能帮上你才叫值得。”

卜清芳话说的十分漂亮,笑着送他出门,嘴里更是讲道:“只要你别忘了我这份人情就行啊,否则我就只能去找李主任说理去。”

“呵呵——”

李学武轻笑着回头看了她一眼,道:“李主任讲理?”

按照行程安排,李学武要见董文学的,这几天他是没去家里拜访。

很简单,此时两人的身份都有些敏感,除非是必须的场合,否则尽量不见面,不给别人留下什么把柄。

但在办公室见面就没人能说什么了,正经的工作关系,到哪都说得清。

同董文学见面,李学武也是有备而来,是关于他在辽东的调研报告。

其中的一份已经呈给了李怀德,但老李还在看,没给他回复。

见董文学也跟这份调研报告有关,毕竟是站在他的角度对董文学在辽东的工作做了总结。

这份总结有好有坏,总得掰扯清楚,否则他回到辽东开始依照这份调研报告做调整、做工作,要寒了老师的心。

无论董文学有多支持他的工作,也避免不了人心的纠葛,事情是人做的嘛。

李学武要做事,总会要否定一些他的政策和工作,他会不会不高兴?

“你的能力和眼界一直都是李主任和我所信任的。”

董文学认真地翻看着手里的报告,微微点头讲道:“人无完人,我也不是完美主义者,更不是吹毛求疵。”

他抬起头看了坐在对面的李学武一眼,道:“你不用在意我的感受,从辽东离开的那一天我就有这方面心理准备。”

见李学武要说话,他又摆了摆手讲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挑出我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修复,我是很高兴的。”

董文学笑了笑,说道:“我从来都没想过,也不相信你会行萧规曹随之事。”

“其实我更想省心些。”

李学武笑了笑,也很坦然地讲道:“就是不由心。”

“我当然理解你。”

董文学先是放下手里的报告,这才双手交叉搁在小腹前讲道:“年轻人总是想着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这是好事,总不能等到七老八十了才想起来要奋斗,要创业,太荒谬了些。”

“我说你啊,还是多听听李主任的那句话。”

他缓缓点头道:“放下包袱,大展拳脚,放开了干,我们都支持你。”

作为李学武的老师,他当然有这个意愿,可李学武不能信任李怀德。

至少不能像信任董文学这般地信任李怀德,别看董文学是这么说,其实他不知道李学武如何想吗?

他清楚的很呢。

他这么说是为了缓和李学武同李怀德之间的关系,也是李怀德调他回京的一个目的,这更是他的主观意愿。

别不信办公室里的谈话能传到李怀德的耳朵里,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

李学武回京这一趟,不就是为了这份调研报告,为了能得到集团上下的支持,好能回辽东大展拳脚嘛,董文学很知道。

但现实情况是,李学武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这么想太不现实。

可李学武也在争取,只要李怀德能点头,再加上他能确定的几位领导。

这也是实践他在集团的影响力,以及检验他离开集团中枢以后的实际影响力。

第一个要见李怀德,第二个要见董文学,再要见就是程开元了。

为什么?

因为程开元是集团主管工业工作的分管领导,是集团所有工业企业的决策人,李学武现在也是他的下属。

李学武的身上还兼着冶金厂管委会主任的职务,自然要算他的下属。

不过李学武还是集团的秘书长,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所以两人的关系很是微妙。

微妙之处不在秘书长,而重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是隔在程开元与集团主要工业企业中间的这个临时管理机构。

站在程开元的角度,自然是消除掉这一临时管理机构才好,这样才能将他的管理意志直接贯穿下去,穿透到各个单位。

但实际情况不允许,因为地理间隔,各工业企业完整度不同等原因,让程开元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意见。

你想吧,钢城轧钢厂还没建设完成呢,营城船舶还在扩建,钢城机械零部件制造厂还在整合奉城和钢城的资源… 一大摊子事,没有这个临时管理机构那只能是程开元亲自去辽东坐镇了。

可以程开元现在的身份,他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李学武去辽东是进步,董文学从辽东出来也是进步,程开元要去辽东那就是属于退步了,是流放了。

所以程开元尴尬了,他不能去辽东长时间坐镇指挥,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李学武兼任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组长的职务,分了他一大块权利,隔绝了他的意志和影响力。

那他能针对李学武吗?

当然不能,现在的两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合作的关系,有些事得商量着来。

李学武要是尊重他,那他在集团的工作就好做,决策也能贯穿下去。

一旦李学武拒绝合作,那他真成了摆设,也就能管管京城的工业企业了。

老李安排李学武去辽东,不就是有分化他责权的意思嘛。

真要是算起来,主管工业工作的他,在犯下错误以后还能继续负责相关工作,那这个辽东工业管理小组就是对他的处分了。

知道了李怀德的意思,他对李学武就没那么的针对了,尤其是李学武的态度。

李学武敲门进屋以后,两人的谈话始终维持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程开元有所准备,李学武坦荡自然,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么点意思。

再一个,李学武去辽东他也是投了赞成票的,两人的关系自然很融洽。

但你要说两人的关系有多好,那还不至于,因为集团班子现在可谓一盘散沙。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