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章 用煤气罐(3/4)

周亚梅这两年在李学武的示意下开始在钢城以及整个辽东地区招收可以培养的年轻人。

现在回收站体系的人员结构还是有些单一了,要更多地往里掺沙子,看不出本色才行。

只京城来的那些顽主们他就不敢扎堆使用,除非是都安排在船上,进行物理隔离。

这三年他要在集团大展拳脚,也要在辽东开疆拓土,要在关键的三年时间里一举奠定回收站体系在整个东北的根基。

同时他也在调兵遣将,充分给予回收站这些人建功立业的权利和机会,尽最大可能给予人事保障。

京城有发展,但限制太多,他轻易不敢大面积铺开了运营。

现在的发展模式虽然缓慢,但更保险。

单线上依靠红星钢铁集团发展,经销只做联合贸易管理中心的生意。

大面上依靠老兵圈子建立下级经销体系,绝不能把这些利益攥在手里。

就连回收站,收破烂的业务都“外包”

出去了,沈国栋已经将手从这个上面抽了回来。

其实也到了不得不抽回来的时候,每天从大仓库出去的三轮摩托车和三轮自行车实在是太多了。

他在李学武的提醒下及时抽手,将回收站真正经营成了合作社,把牌子挂在街道,只保留了废品的集中回收和处理的权利,这份眼力见已经得到了默许。

默许什么?

默许回收站继续使用那块牌子,不仅可以回收废品,还能进行二次旧商品的经营。

街道有干妈的照拂,但街道不是干妈的,回收站人多了,自然要规范化,合理化。

现在你去回收站找麻烦,连正经的管理都找不到,因为这是合作社啊。

你找沈国栋,这小子现在是街道的干部,还挂着一个副主任的岗位,你怎么找他的茬儿?

你说回收站经营体系不合规,可这本就是街道的管理范围,那些蹬三轮也好,骑三轮也罢,收废品和搞运输的那些人都是街道挂靠的正经人。

明明回收站就摆在那,就在经营,可背景完全虚化了,更像是一家小集体企业了。

街道那些人也算知道感恩,投桃报李,这些年沈国栋没少往街道投入,包括他们这些管事的。

多少次有人去函询问街道是否有回收站这家单位,街道回函都是肯定地做了答复。

不然你觉得钢城也好,吉城也罢,乃至是边疆,这回收站的体系怎么可能如此牢靠。

正因为基础打的牢,再加上京城的体系已经完成了重建和变革,李学武才敢放手给沈国栋和于丽。

他在东北指挥经营,借助京城的调动以及钢铁集团在东北的布局,是要将触角伸出去。

如果说钢铁集团的经营范围是动脉和静脉,那回收站体系就是毛细血管。

他可以给周亚梅压阵,让他们放手一搏,甚至随时都可以调动钢铁集团的影响力来帮助他们。

同样的,东北在发展,边疆也在努力,在精准完成经济网络布局的同时,他也在大练兵。

三年时间里,足够这些人成熟起来,而新招募的年轻人又能提拔起一批得用之人。

在经济完全开放之前,李学武有足够的时间布局和调整,回收站经销体系一定有机会开遍全国。

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而除了他,谁又能知道这份野心和规划呢。

周常利等人反正是不知道的,李学武也不会说给他们,这就是管理者的手段。

从他到钢城算起,已经有将近20天了,可他一次都没有去码头,去青年俱乐部。

原因很简单,既然要用周亚梅,就不会彰显他自己的权威,他的权威也不用刻意彰显。

尤其是为了以后更方便利用集团在东北的影响力,他还是站在背后为好。

所以周亚梅提到周常利他们要来拜年,李学武也只给了他们一个早晨的时间。

昨晚周亚梅就包了好多的饺子,为的就是今天招待他们,所以一早晨的饺子很快就上桌。

今天人多,但关系复杂,周常利和赵老四是奔着李学武来的,心怀忐忑。

周亚梅已经找过两人谈话,没提是李学武的安排,可语气中的干脆他们是读懂了的。

李学武没去码头,他们不能不来拜码头。

既然周亚梅都做了这样的安排,就说明已经得到了李学武的认可,他们更应该听听李哥的叮嘱。

这还是赵老四提醒他的,周常利同赵老四主动提起这个话题,也听了李学武的强调。

不过李学武在这方面讲的不是很多,看起来是完全信任周亚梅的,也信任他们。

嗯,他们能感受到李哥的信任和支持,这一点对于即将奔赴奉城开拓市场的他们尤为重要。

甭管李学武说了些什么,只要愿意见他们,同他们说起这些业务,就足以证明李学武是承认他们,愿意用他们的。

周二丫不是很懂这个,这一年多她只是在码头上跟着学做事,没接触过这些。

麦庆兰听得懂,可李学武没给她参与这些工作的机会,李文彪走的时候也有交代。

所以听着李学武在说业务,她们也只是听着,一句话都不敢插,在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

李学武对周常利和赵老四的态度虽然不是很严肃,可也没多少笑意,但对麦庆兰和周二丫不同。

“周常利有没有欺负你?”

接了周二丫递过来的筷子,李学武笑着看了她说道:“不要受他欺负,有委屈就跟你周姐说。”

“没有,他…挺好的。”

周二丫有些惧怕他,进屋见他坐在沙发上打招呼都不敢正眼看,都是周常利讲给她的那些印象。

周常利早前对李学武就是这种心态,说给他对象的能是什么好印象。

周亚梅好笑地嗔了他道:“人家小两口和美着呢,你就不要多管闲事了。”

“呵呵——”

李学武轻笑着点点头,又看向了麦庆兰问道:“彪子有没有给家里来消息?”

“年前带了句话回来,说一切都好。”

麦庆兰听他提起李文彪,心里还是多了几分失落。

毕竟是大过年的,她一个人带孩子还是略显形单影只,有些不好受。

李学武却也是点点头,说道:“他给我带来的消息也是这个,他还是太要强了。”

老彪子去了港城一直没有具体的消息传回来,可见他是带着火,憋着气去的。

这股火,这口气要是不撒干净了,他是不会给家里回信请示的,也省了李学武要他注意分寸。

你当老彪子缺心眼?

大胸弟的心眼子比谁都多,这股子狠劲儿怕不是要把港城的某些人掀个跟头啊。

“要是觉得在家没意思,等天头暖和了就带虎妞来码头转转,也经常来家里坐坐。”

周亚梅见李学武关心起了麦庆兰,便也主动做了邀请和叮嘱。

李学武也是点头,看着她说道:“你今年要是能顺利毕业,回京的时候跟你母亲谈一谈,看看能不能请她来帮你带孩子,你就来冶金厂上班吧。”

“二哥,这——”

麦庆兰并没觉得惊讶,因为周亚梅前些天来看她,已经跟她提过一嘴。

当时周亚梅也强调了,这是李学武的安排,可她没敢讨这个麻烦。

当初她父母其实就是李学武救下来的,已经安排了很好的生活,总不能一家子人都借他的光。

她有些迟疑地看了李学武问道:“是不是太麻烦了,我的学校和专业…”

“嗯,我帮你安排好。”

李学武没给她拒绝的机会,大胸弟在港城卖命,他不能让麦庆兰拖后腿。

这没有学识和见识的女人只觉得待在家里好,一辈子不出大院门才高兴呢。

有文化、有见识的女人就不一样了,要是不给她们工作的机会,这心里总有一些想法。

刚开始或许只是想法,时间长了就是抱怨了,最后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你想想出轨的女人是有文化的多,还是没文化的多。

“常利和老四要去奉城,二丫也过去。”

李学武看向另一边交待道:“多照顾照顾他们。”

“那个…”

周二丫低着头说道:“他不让我去…”

“他说了不算,我说了算。”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她一眼,这没文化的姑娘也有本分的一面。

“他走到哪你就跟到哪,我说的。”

他瞅了干笑着的周常利一眼,道:“他要是不带着你,你就给我打电话,我安排车送你去找他。”

周二丫抬起头瞅了周常利一眼,又飞快地低下了头。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