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9章 肥猪满圈(2/4)

所以除正规渠道提货,其他指标一直都是毕毓鼎的工作,别人没插手过。

再一个,无论是什么渠道走的电器产品,都是经过销售总公司津门贸易管理处来协调调拨的,程序和手续没有任何问题,这让他们怎么怀疑。

直到今天李学武问起,才让他们重新想起了这里面的问题。

毕毓鼎却是很清楚,李学武绝对不是要限制非贸易出口渠道,而是要… 没错了,这是要打了。

其实他跟销售总公司那边的配合也只限制在厂区内的指标调拨,至于说津门贸易管理中心是如何运作的他一概不知。

只是钢城周边黑市里短暂出现过雅致牌电器,但后来又被红星牌给取代了。

原因很简单,雅致牌电器的供电电压有所差别,有很多插头都与国内不一样。

这不是改线路和插头的问题,是根本不能使用。

反倒是内销款红星牌没问题。

所以,别看李学武说非正规渠道留出的电器超过了电子厂产能的30,但这30真正留在国内的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有。

谁有这个能耐换电路啊。

那这30的雅致牌电器去哪了?

还特么能去哪,销售总公司那帮家伙胆子非常的大。

尤其是港城培训回来的那些,原本就很大胆了,现在跟疯了似的。

这件事他也有所耳闻,虽然李学武没跟他讲过,可也没瞒着他。

集团领导的决定,是集团做出的战略性指导意见。

现在看来,三禾株式会社迟迟没有在电子元件进口这件事上做出回应的原因就是这个了。

咱们合作,我给你供应核心零部件,你特么偷我家,我还得惯着你?

要不是你也掐着我的命根子,我早就给你断供了,还想要扩大产能?

做梦吧。

“你看我干什么?”

李学武见他看过来,扯了扯嘴角道:“你是电子厂厂长,这事还要问我?”

“那——那——”

毕毓鼎真气啊,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现在都甩给我了?

只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虽然这混蛋是自己领导呢,只能商量着来啊。

“拉扯嘛,合作也好,贸易也罢,跟处对象不是一样嘛。”

李学武指了指他,又看向其他电子厂的领导,挑眉强调道:“你们别跟我说没处过对象啊。”

“这、这——”

“呵呵呵——”

电子厂班子这几人真是第一次遇到李学武这样的集团领导。

也不是所有的集团领导都一本正经的,可董文学就不这样。

董主任总是温文尔雅,态度和煦,不都说秘书长是董主任的学生嘛… 嗯,这董主任教出来的学生怎么跟土匪似的,讲话相当的江湖气。

他们能怎么应答,呵呵呵呗,反正天塌了有个高的盯着,应该毕毓鼎来回答。

“我就说你太实在了——”

李学武不满地盯了毕毓鼎一眼,道:“这几年就听你跟三禾那边合作愉快了,怎么没听你干他们一下子啊?”

“秘书长——”

毕毓鼎真要哭了,这是领导应该说出来的话嘛。

什么叫干他们一下子啊?

本来就是合作关系,又是共同发展,好不容易得到的机遇,他哪敢放肆。

李学武瞥了他,随后看向班子这几人,也不像是有能打的刺头。

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

“别特么太实在了,小心让人看不起你。”

李学武自己选的小弟,只能耐心指点道:“这国际贸易合作跟内地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是两码事,不能太实在了。”

“再说了,跟特么国内兄弟单位之间合作咱们都要留一手,跟小鬼咂你不玩心眼子,以后这电子厂还不成他们的了?”

“嘶——”

杨自力好像悟了。

而李学武瞅了他一眼,随即挑了挑眉毛,他其实更喜欢用这种心眼多的。

“搞一下子嘛,不能坐以待毙。”

李学武回头看向毕毓鼎,继续讲道:“研究所那边积极沟通,尽快完成各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封锁工作。”

“进口电子原件指标这件事你也好好想一想,骂街也好,耍无赖也罢,别特么让人掐你脖子说话,忒被动了。”

说完这一句,他便带头往车间里走去,隔着走廊玻璃看起了生产线。

都说红星钢铁集团在钢城组建的工厂标准高,更符合现代化工厂的要求。

你就看电子厂这无尘车间做的,可是有模有样,虽然是三禾株式会社指导建设的,可也真舍得下本钱。

当然了,李学武不记恩,该敲打小鬼砸还是一点都不含糊。

这边要尽量完成零部件国产化,还要生产中学习和研发,搞国产电器。

另一边要加大非贸易出口量,不能让三禾株式会社赚的太多,市场占的太全。

他真不是贪财,想要给周亚梅更多的走私指标,其实海上马车夫计划并不是太赚钱,基本上都贴补在了整体计划中。

船舶投资、中转投资、人员投资以及目标所在地的代理人员投资等等。

这玩意儿就没有薄利多销的情况,谁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事业,每一次出海都是一锤子买卖。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船翻货丢,全村吃席,就是这样。

以前董文学在钢城管工业,还是担心集团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基础薄弱,外贸工作对象相对单一,合作较为困难。

但从今年开始,情况有所转变。

首先从集团层面讲,津门滨海俱乐部的建设,港城安德鲁买家俱乐部的组建,这是架起了一座对外贸易的桥梁。

其次从政策方面讲,从集团的角度往上看,很明确能接受到大力发展经济的信号,就差有独立且明确的文件落实了。

就连老李都读懂了最近的一些列文件,开始着重布局集团的经济发展。

你要问老李看懂什么了,其实他也没怎么看文件内容,他只看文件签名了。

要说签名有啥好看的,这里又没有什么内容,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用老李的话来说,这签名就等于风向标,风向标指向哪里,他就冲向哪里。

谁复出了,谁主持工作了,谁发表讲话了,谁制定新政策了,这都是内容。

不是李学武要推翻和否定董文学在钢城的管理政策,而是要做出调整。

贸易和合作本身就是拉扯的过程,这才是李学武所理解的良性发展。

只不过从毕毓鼎以及电子厂班子成员的脸上看到的是意外和不解。

或许他们认为李学武的话太过于大胆,对贸易工作的指导太过于激进。

可在李学武看来,如何把一群绵羊带成狮子才是一种考验。

他在钢城只有三年时间,对于电子厂,对于集团来说又何尝不是。

七二年发生了什么事别人不知道,李学武还能不知道,没有竞争力,再没有国际贸易前瞻视角,得吃多少亏。

他在电子厂一转就是一天,跟在轧钢厂、汽车制造厂以及飞机制造厂一样。

这一整天他不是无所事事地闲逛,而是要看,要问,要说,要记,是真调研,不是假糊弄。

从最近他这一系列举动看,辽东工业的工人反应最为热切和直接。

活着能动的集团领导还是很少见的,有些人一年也见不着一次,这一次倒是见了个够。

车间里、食堂里、宿舍里以及仓库里,很多工人都在讨论这位集团领导。

面相凶狠,年龄很轻,讲话直接,无论是提问还是谈话,都很有礼貌。

与大家印象中的集团领导有较大出入,至少不是一个工人再说这位秘书长说话带啷当,但并不让人生厌,反而亲切。

倒不是说红星钢铁集团车间里的一线工人素质堪忧,说话都带啷当,而是这种沟通技巧很接地气,让人感到舒服。

他不是高高在上纸面上的优秀而英明的集团领导,而是跟大家一样普通又亲切,说话有道理,大家都听得懂。

同基层工人眼中的集团领导相比,干部们的印象和反馈普遍不够强烈。

为什么?

因为秘书长对他们的态度也很一般,并没有太多的亲近意思。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