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寝食难安(3/4)
杨瑜生点了点李怀德,讲道:“你们集团在过去两年可谓是遍地开花,从传统钢铁企业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工业领域。
说实在的,部里也为你们捏了一把汗啊。”
“年前部里开会还在讨论今年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工作,有人提出你们集团发展的太快了,怕是要翻车,得踩一踩刹车。”
他这会儿笑着讲道:“现在我算是放心了,杜主任当时就有讲,你们集团悍将很多,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就有序列和意识地降低新项目的建设速度。”
“主要还是经济和管理压力。”
李怀德经过敲打也学会了谦虚谨慎,轻易不会吹牛哔了。
就算是想吹,也得多拐几道弯。
他态度非常坦然地讲道:“我们主动放缓新项目投建,积压和回流资金,主要还是为了固本培元,加快重点项目的建设和使用。”
“其次就是您刚刚提到的市场反馈情况。”
李怀德想了想李学武给他说过的话术,这才继续讲道:“目前几个重点三产工业产品还处于市场培养阶段,尚不成熟。”
“已经很好了——”
杨瑜生难得听李怀德谦逊,还能说出这番具有真知灼见的经济建设理论,心里已经十分满意了。
就算这些理论和经验不是李怀德总结出来的,也足以看得出红星钢铁集团还是拥有战斗力,班子内部还是很团结的。
他背着手观察了流水线上洗发液的生产过程,嘴里似是无意地讲道:“比较系统内其他企业,你们集团还真就抓住了团结的本质,拧成一股绳,有如此成绩不足为奇。”
李怀德眉毛一挑,已经理解了领导话里的深层含义,不由得回头看了几位陪同调研的集团班子成员,心里还在琢磨着这句话。
当天下午,杨瑜生副主任在集团会议室主持了工业调研座谈会。
首先听取了集团几位主管工业和经济工作负责人的汇报,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红星钢铁集团的发展成绩以及工作思想,同时也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他在讲话中指出,新的工业和经济建设指导文件下发以后,工业系统各单位、企业积极响应号召…他要求集团管委会要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企业发展精神。
在座谈会的最后,杨瑜生副主任也强调了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珍惜机遇,团结奋进的希望和号召。
集团管委会主任李怀德做表态发言。
调研结束后,工业报发文高度评价了红星钢铁集团在过去三年的变革之路,详细介绍了集团在思想、生产、技术、管理等方向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并提出了表扬和肯定。
随后,集团秘书长李学武在集团所属联合工业报撰文,细数过去三年红星钢铁集团的发展脉络,并代表集团表态,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抓变革、促生产,铸就钢铁经济。
至此,集团上下各单位、部门开始学习两篇文章,研究和讨论新时期的工作发展思路。
同时,别有用心之人也都销声匿迹,不敢再对集团的发展方向说三道四,更不敢再讨论集团领导班子分工和负责的工作。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日,星期一。
红星钢铁集团管委会正式发布任职通知,集团秘书长李学武同志将担任辽东工业管理小组组长职务,兼任钢城冶金厂管委会主任、厂长职务。
原辽东工业管理小组组长、钢城冶金厂管委会主任、厂长董文学同志回京,另有任用。
有消息称,集团管委会已经开会研究讨论决定,回京后的董文学副主任将主管技术发展和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建设、管理工作。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董副主任回京已成定局,集团秘书长李学武主政集团辽东工业的时代正式开始,剩下的都交给时间。
随着通报一同有消息传来,秘书长将主持今年的年终工作大会,并会做工作报告。
这意味着什么?
或许集团机关普通职工感受不到什么影响,也不一地清楚本质和根由。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心里能想到的只有四个字:尘埃落定。
没错,他们能想到的只有这个。
秘书长去往钢城的道路已经被扫清了,在京的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
而董副主任也在集团前段时间的非常时期,果断而快速地出手,清除了不良隐患。
现在双方只等着集团做进一步工作交接的准备和部署,同时将手里的工作进行整理和备份,以便于集团交接小组的后续工作。
其实两人工作交接主要还是在钢城,集团这边李学武并没有卸任秘书长职务。
秘书长的部分工作和职责已经交给副秘书长卜清芳来辅助执行和决定。
但一支笔的权利没有交接,李学武每个月都需要回京参加会议,处理秘书长所需要负责的重要工作。
副秘书长卜清芳也早就讲过,紧要工作会通过电话、电讯等形式进行沟通。
需要签字的,也会以邮寄或者通过机要秘书来完成署名意见。
两人工作早有默契,配合起来自然不用担心。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你好像胖了——”
韩殊仔细打量了顾宁,而后微微挑眉,凑近了轻声问道:“是不是有了?”
“没有——”
顾宁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小声解释道:“也不知道咋回事,好像能吃能睡了。”
“你可别不当回事。”
韩殊认真地提醒道:“你这工作性质本来就很特殊,要是一个不注意,后悔都来不及。”
“嗯,我知道。”
顾宁点点头,解释道:“前几天来身上了,应该不是的。”
“你自己就是大夫,这个还用别人提醒你?”
韩殊盯着她的眼睛讲道:“再说了,你也不是第一次怀孕,注意点没有坏处。”
“嗯,我知道了。”
顾宁放下的手不由得又放在了肚子上,好像里面有啥了似的。
李学武从二楼下来,身后还跟着三个小啷当,一个个的跟小球球似的。
除了李姝和李宁之外,走在最后面的是他的小师弟董梦元。
这小子前几年看他还没有太胖的感觉,这两年就跟充气了似的,胖成了大肉球。
上一年级的他本就对学习环境有所陌生,再加上身体的原因,在同学眼里成了肥猪一般,表现的有些内向和自卑。
其实这个年代对肥胖是一种憧憬和羡慕的情绪,因为只有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才能吃胖,肚子都填不饱,谁敢说自己能吃胖了。
只是到什么时候,羡慕、嫉妒发展下来都会成为恨,孩子之间尤为明显。
家庭条件不好的,看他吃的如此胖,自然有闲话说出来,无非就是说他像头猪。
李学武确实挺喜欢胖孩子的,这个时候胖并不等于长大了也会胖。
说白了,董梦元的胖都要怪韩殊,董文学不在家,她又有工作忙,不敢放儿子出去乱跑,老是带他在家里看书学习。
你想吧,这孩子要是不跑不跳,再加上吃得好,还不成了胖球球。
“妈,我饿了——”
果然,董梦元还没从楼梯上下来呢,嘴里便喊着饿了。
李学武好笑地回手给了他一个脑瓜崩,道:“你不是刚在楼上吃了半盒子饼干嘛!”
“饼干是零食——”
董梦元有点怕这个师哥,绕开他跑向了沙发那边。
小时候看师哥还很亲切,只是他爸爸去外地工作以后,师哥来家里的次数少了。
就算是来也仅仅是送一些物资,极少进门,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样子。
他的年岁小,不知道师哥为啥每次都那么忙,即便是下班过来也不进屋。
同师哥接触的少了,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气质的变化,所以心里有了畏惧。
李学武也感受到了小师弟的疏远,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小孩子不懂事呗。
称呼上他同董文学叫老师,同韩殊也叫老师,或者师母。
但无论是董文学还是韩殊,大他的岁数并不多,尤其是同顾宁的关系。
董文学是顾海涛养大的,顾宁一直叫他大哥,叫韩殊当然是嫂子。
李学武跟顾宁结婚以后还是各论各的,这去老师家里不用避讳什么,可毕竟是能叫嫂子的,咋可能犯这个忌讳。
董文学回来的少,家里只有韩殊一个人,他又是年轻的。
同顾宁一起去做客还成,真要让他一个人,那就只能是“忙”
。
同样的道理韩殊也明白,所以并没有责怪李学武的疏远,反而找机会来这边做客。
有的时候是娘俩坐公交车来,有的时候是李学武安排车去接他们。
对李学武和顾宁,韩殊始终以关心的心态看待,尤其是顾宁父母不在京城。
李学武对她和儿子的关心自然也是一种反馈,要不怎么说两家相处的十分融洽呢。
“零食不算饭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