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58章 帮忙不帮忙?(3/4)

李学武微笑着看了屋地凳子上坐着的小男孩,“看起来已经适应了京城的生活,年前搬新家上学就更方便了。”

“辛苦你惦记了。”

娄钰端起酒杯同李学武碰了一个,又示意了左杰,这才喝了一口。

长子长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是娄家唯一的独苗了。

要说其他子女,娄钰不敢想,想起来心就疼。

大房次子和长媳私奔,往后真有了孩子,在他这里是不认的,认了脸上无光。

再说了,港城的娄家已经散了,长子和二房长子都不知所踪,更别提其他孩子。

倒是娄晓娥做人做事留了一手,二房长女娄晓梒留在了身边,做法律顾问。

至于说大房长女,不提也罢。

这两年他也渐渐地想通了,事已至此,不能怨李学武,因为李学武也在内地。

更不能怨闺女娄晓娥,是自己鬼迷心窍,没有一碗水端平,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从娄晓娥的回信中,字里行间有对他的怨气,他这些都认了,也服了。

能把长子长孙送到他身边,已经是对他这个当父亲的最大容忍。

商场无父子,贵人无恩情。

他现在连山上的事都不大管了,一门心思全都放在了长孙的教育上。

娄钰太清楚不过,这世上有钱人太多太多了,可真正能守住家财的没有几个。

可知识学进脑子里,这是谁都抢不去的。

万贯家财养不出孝子贤孙,那这家财倒不如舍了,换一个好孩子回来。

谭雅丽从外间进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汤,热情地招呼着他们少喝酒,多吃菜。

左杰坐在炕边,忙伸手帮忙。

“坐着吃你们的,我自己来。”

谭雅丽笑着看了他,点头说道:“以前就多得你们招呼,这一次又要麻烦你了。”

“谭阿姨您客气了——”

左杰笑着看了李学武一眼,讨好地说道:“吃您一顿饭,帮多少忙都值了。”

“那就多吃点。”

谭雅丽笑呵呵地看了,又帮他们布了菜,很是贤淑的模样。

虽然是小妾的身份,可多年养尊处优,又家逢变故,她身上的气质早就内敛无锋。

左杰能感受到的,除了慈祥温和,就只剩下对传统女性真诚的喜爱了。

如果罗云也有这份稳重和温柔该多好啊。

“装修很快,个把月没问题。”

李学武看了丈母娘提醒道:“该收拾的可以准备了,该采买的可以列单子了。”

他示意了坐对面的左杰,道:“家具和用什我已经告诉他了,到时候让他帮忙搬。”

“要添置什么,也一并交给他来采买,其他的您就不用管了。”

这里说的家具和用什指的是原本娄家搬走时交给他保存的那些,用起来自然顺手。

“好,好,我们也没什么特别需要的。”

谭雅丽拿了桌上的酒壶帮姑爷倒了酒,嘴里却是没有过多的客气。

她只有两个闺女,大闺女囿于女婿的身份,不方便同他们往来,多年没说话了。

小闺女命运多舛,倒是得了这么个良人,可还是逃不出她的老路,要给人做小。

说起来,谭雅丽却是不在意闺女做小的身份,只看姑爷是不是心疼闺女。

一个诺大的财富帝国都交给了闺女,完全信任闺女在港城施展抱负和才能,她还能要求姑爷再表现什么。

对于李学武,她是怎么看都满意,尤其是对她,对他们老两口,关心备至。

就算因为爱人的糊涂行径,姑爷也没有半句苛责,比原来还要关心他们。

商场上的事她不懂,也说不清楚,她只看家事,看人心。

这姑爷什么都好,如果能舍得给闺女一份指望和依靠那就更好了。

“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舞台上,佟慧美伴作剧中人物薛湘灵,动作和唱腔已经脱离了表演的痕迹。

当然了,你别指望坐在台下的李学武能听出什么好赖来,连薛湘灵这个人物都是谭雅丽讲给他的。

不过好东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任凭岁月流逝,只会掩藏锋芒,但不会褪色。

李学武是知道几十年后文艺复兴,很多文艺作品都濒临失传。

可中国历史上消失的文化还少吗?

这个民族具有孕育优秀文化的基因和土壤,遗失在历史上的文艺总有一天会重新出现。

后世说相声完了,说京剧完了,可总有艺人在传承,在指着这个吃饭。

艺术是不会消亡的,只要还有懂得欣赏的人。

不要拿李学武这种个体去比较这个时代,他还没到喜欢京剧的年龄。

受电影和更多文艺表演形式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品味这些老东西。

这种情况不是从后世就开始的,任何年代的年轻人都追逐时尚。

你以为京剧自创造以来就没有过改变,就没有过创新,没有过时尚?

哎,那是你没吃过见过。

这是麦小田担任俱乐部京剧社负责人以后组织排演的第二出大戏了。

在红星戏院,他带着俱乐部的戏班子同文工团合作,排了一出反映工业发展的京剧。

剧本是红星厂文工团拿出来的,他配合着研究和敲定了唱腔,表演得到了很大的认可。

因为现在对外的舞台上不让表演传统剧目了,可他又舍不得让这些老东西失传,所以便想着要把这些东西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

“我是没有机会再收徒弟了。”

同李学武私下里聊天,麦小田不无遗憾地说道:“现在也没人愿意学戏了。”

“就连庆兰都不打算从事相关的工作,也不想小虎妞学戏,这戏曲算是完了。”

“不会的,还有希望。”

李学武并没有说太多,可还是忍不住劝慰了他一句,这话听着实在是窝心。

麦小田渴望地看着台上两位记名徒弟的表演,微微摇头说道:“我恐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还是要看她们,看她们吧。”

“我能做的,就是尽量留给她们更多。”

佟慧美和金姣姣确实很有天赋,当初她们师父是非常认真挑选,才把她们买回来的。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正确,努力在天赋面前真的一文不值。

学戏就是这样,任你练习千百遍,不如人家天生的好嗓音,开口就让你相形见绌,信心崩塌。

对于佟慧美和金姣姣的好嗓子,李学武确实很知道,因为他近距离感受过。

不过他也有对不起梨园行的事,因为他的粗芯掳蟒,差点毁了麦小田的希望。

嗯,下次不能那么刷牙了。

舞台上只是唱了一个片段,要真唱全本,别说俱乐部的戏班子人不够,就是舞台上的两个人也遭不住这种大活。

今天还是俱乐部的人全,又赶上麦小田检验自己排演的剧目效果,这才有了大家的观看。

剧目终了,李学武坐在台下能明显看到佟慧美和金姣姣两人鼻翼上的汗珠。

别以为唱戏就是站在台上咿咿呀呀,不费什么体力,你去KTV嚎两首歌试试。

唱腔可全是凭借丹田气,一个上不去,搁早了说,台下观众要扔茶杯和鞋子的。

你没听小黑胖子说嘛,他年轻那会不招人待见,台下还有扔转头的呢。

说的邪乎点,一场下来能盖三间北方。

当然了,这都是开玩笑,扔砖头不至于,但扔茶杯和果盘,扔鞋子那是真的有。

尤其是早前津门的观众,那路子是真的野,他唱的可能不专业,但耳朵很专业。

偏偏这些观众还喜欢凑热闹,一场下来鸦雀无声,就等着听你出错。

别叫他们逮着机会,否则能嘘死你。

有位京剧大师就在津门折了,第一次没唱上去,后来重整旗鼓又没唱上去。

只这么两次,大师再也不敢在津门唱戏了,这就是戏剧观众的鉴赏能力和威慑力。

佟慧美和金姣姣唱的好不好,好,确实很好,小时候底子打的好,长大了机遇好。

真要是一直跟着师父学,两人还真不一定有现在这么好。

为什么?

因为师父的技艺有限,说很强,强也有个高低,高能高过现在两人的几个师父?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