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80章 民用五金(2/4)

以后付之栋大一点了,可能要背着孩子,但作为组织的人事主管,她不是外人。

“这是一个平衡啊——”

见周亚梅不懂,老彪子笑了笑,给她解释道:“不怕他们赚钱,就怕他们赚了钱胡作非为,不知收敛。”

“这个行当也不需要那么多船,那么多人,”

他语态轻松地讲道:“有新人进来,就得有老人进去。”

“淘汰掉一茬又一茬,后面的人才有机会赚到钱,才能继续给咱们打工,攒钱买船…无限循环下去。”

其实老彪子说的收敛了,但周亚梅听懂了,生态平衡,物竞天择嘛。

出口的电器掌握在回收站的手里,买船的渠道也在回收站的手里,甚至包括“进口”

的货物处理。

一切都是回收站说了算,包括船速。

只要有更快的船出现,就会有不知死活的倒霉鬼被抓住,成为缉私的功劳,或者大海的养分。

“那些猪肉或者商品…”

她微微皱眉问道:“是不是会有风险啊?”

“咱们没有啥风险,又不是兑给个人。”

老彪子微微摇头说道:“现在这点儿量都不够各个单位瓜分的,供应链一散就啥都没影了。”

“就算是一船一千吨的猪肉运回来,营城、钢城、奉城、吉城,只这四个城市就吃没了。”

他给周亚梅讲道:“咱们赚的是辛苦钱,这不是开玩笑,给各个单位分的肉几乎不赚什么钱。”

“红星厂在钢城一万多名职工,在营城有一万多名职工,奉城还有一万,每天大食堂就要走多少吨。”

老彪子耸了耸肩膀,看了李学武一眼后讲道:“只要让工人和干部们吃上猪肉,就不会有人找麻烦。”

“行了,忙你的去吧。”

李学武知道他做的好就行了,有些事情没必要讲的太清楚,周亚梅也不用负责具体的事。

其实周亚梅这会儿也明白了,猪肉、白面、白糖、豆油这一类的粮食产品,根本不用承担风险。

只要进了内地,投入供应链,通过贸易管理中心转一圈,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

尤其是红星厂正在搞的食品加工厂,运回来多少粮食和猪肉都不够消化的,更何况是工厂之间分了。

香烟、布料和钢笔一类的紧俏贵重物资,那更是到不了普通人的手上,何来的风险啊。

现在这些“进出口”

的物资只是运营初期用来养船和培养人的,是为了接下来的东北亚战略。

李学武私下里倒是跟她提过一嘴,工业产品输出,产品溢价击垮对方的工业发展潜力才是硬道理。

无论是难韩也好,馹本也罢,都不如东北具有工业生产潜力。

只要好好运作,虽然不奢望能比肩科技,但至少也能三足鼎立,用海上大飞拖慢对方的起飞速度。

现在是六八年,再有十年,东北民间蕴藏了更多的资本完成发酵,那时候才是真正起飞,攻略东北亚经济市场的好时机。

也是红星厂布局集成化工业产业链条的发展机遇。

李学武很清楚,打开国门,开放市场之后,外来经济对本土工业生产力的冲击是很猛烈的。

想要顶住这一波,并且完成逆袭生长,以红星厂这样的体量和能力,就算站起来了,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甚至是巨人倒塌也有很大的可能。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把钥匙,唤醒和打开经济市场的大门,将工业生产经济链条与十年培育的民间资本结合起来,生成一股冲击波,抵消掉这种经济涌入的浪潮。

只有民众的手里有钱,只有工业快速转化为经济浪涌,只有胆大的带动不要命的开拓市场,才能盘活僵化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

这把钥匙,就是回收站。

串联起李学武布局十年的工业集群,向内形成内需市场,向外形成碾压式倾销市场,敢于对市场说不。

3月28号一早,高雅琴主持了考察团的吹风会,将钢城工业区分成了几个可参观的小组。

“很坦白地讲啊,我也是第一次来这儿。”

高雅琴笑着示意了身边坐着的董文学,说道:“我是月初到红星厂报到的,还没来得及下来做调研工作。”

“不过昨晚文学同志跟我谈了谈,介绍了钢城工业区的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布局结构。”

她又示意了李学武,讲道:“秘书长对钢城是很了解的了,他提到了一点,说钢城工业区太大了,咱们人太多,不好做介绍,也不好做安全防护管理,而且走马观花地看也是看不完的,得挑重点仔细考察参观。”

“所以秘书长建议,按照可参观的工业区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专人引导和介绍。”

高雅琴用和煦的语气认真地讲道:“大家可以按照桌上给出的详细介绍,选择感兴趣的小组进行参观。”

“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自愿重组,看的内容可以自己选择搭配,十个组,保证大家都能看完。”

外商代表的身后都有外事部和红星厂调配的实时翻译,及时地把吹风会高雅琴所讲的内容通报给了外商。

外商也很理解,按照翻译的介绍和帮助,开始选择要参观的内容,再选择跟随的“导游”

小组。

最后统计上来,想看电子工业的最多,汽车工业和五金工业很有不少,接下来便是飞行器和工程设备。

五金工业比较分散,阿特这个狗东西第一个便选了李学武所在的小组,还主动要求看一看兵器工厂。

外商也好,联合工业的负责人代表也罢,很少有愿意看兵器工业的,五金工业都只想看厨房和工具五金。

“其实你完全可以先去看看飞行器和汽车厂的。”

李学武穿着一身呢子大衣,笑着对跟在身边的阿特说道:“再说了,去年不是带你来看过一回了嘛。”

“去年是去年的,听说你们有了新的生产计划。”

阿特很屌地裹了一件军大衣,示意了身后的几个老六说道:“这都是我的朋友,和我一样都热衷于播撒和平的火焰,我可是特意带着他们来见见世面的。”

“那我还不能给你丢脸了呗?”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一眼身边围着的这几个屌毛,一个个的看起来悍匪一般,哪儿啊就特么热爱和平了!

其实他不知道,这些人走在他身边在外人看来没有一点违和感,他还是那个“最靓”

的仔。

李学武要说阿特和他的这些朋友们不像好人,阿特一定觉得特别的委屈。

因为在他的眼里,李学武也不是什么好饼。

而在外人眼里,这特么不就是匪首带着一群悍匪嘛,身穿呢子大衣的李学武腰上鼓鼓囔囔,那是啥?

“不差钱儿!”

“啥玩意儿?”

李学武带着这个组的外商往外走,准备乘车前往兵器工厂,却听见了一句走形的东北话。

“谁说的?”

他回过头去找,却见是一位非洲兄弟。

这家伙是真特么黑啊,跟阿特好像是哥俩儿,他们都有着一对儿各过各的大板牙。

当然了,这话是开玩笑的,阿特可白了,头顶一块布的那种白,李学武说的是板牙像哥俩。

“别特么瞎哔哔——”

阿特也没放过这股子潮流,同样来了一句东北话。

“跟李先生提钱,那就是在侮辱他,知道吗?”

教训了自己的朋友,他又回过头,对着李学武摊开手说道:“在外面直来直往的惯了,不懂这里的规矩。”

“你连这里的规矩都懂了?”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那位耿直大兄弟,黑白双煞吗?

“这东北话谁教你们的?”

他点了点身后跟着的翻译团队,笑骂道:“别特么教没用的啊,这都是咱们的国粹。”

“哈哈哈——”

李学武的话转变的很快,一会儿英语,一会东北话,听不懂的愣目愣眼,听懂了的哈哈大笑。

其实说起来,这些干杀头买卖的是要比那些奸商们更爽朗风趣,甚至有很强的幽默感。

阿特带了七八个朋友过来,目的很明确,就是来看兵器工厂的,一副摩拳擦掌下大单的架势。

李学武早就了解到这些人的目的了,所以特别安排了此次的分组考察行程,为的就是带他们看看好玩的。

卖一车五金工具、一车电视机能赚多少钱啊,反正没有卖一车冲锋枪赚的多。

阿特去年下的订单,兵器方面基本上都完全交付了,差就差在汽车和其他的常规商品订单了。

不是红星厂拖延了交付时间,而是这小子一下就下了两年的量,要求的也是分批分时间段来交付。

这次带了这么多人来买和平,看样子是真赚着钱了。

“你们那边不是很和平吗?”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