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人间蒸发(3/4)
这玩意儿,上哪说理啊!
李学才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报纸上都说了,一千多万毕业生亟待分配工作,他们要在学校待几年?
李学才很怕二哥毕业了,李姝都准备上大学了,他还念大学呢。
那他还不七老八十了才能毕业啊?
要不怎么说这个弟弟心智还有点幼稚,不怎么成熟,扔单位里磨练磨练是应该的。
李学武给出的回答很直接,水池子就这么大,水满了必然要往外流的,他就等着水满那天就行了。
再一个,从去年开始,闹了这么凶的形势,不也说变就变了嘛。
李学才这个弟弟啊,天生的被家里保护的太好了,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有好处,也有坏处。
当医生的,还是仁心多一些为好,李学武也没指望他能多出息。
在车上,母亲刘茵又问起了赵副院长的情况,自从赵侠没了以后,听说对方的身体不是很好了,尤其是这个时期,有了提前退下来的念头。
李学武却是没在意这个,到了他们这个位置,不是说你想退下来就能退下来的,身后多少人跟着呢。
影响面太大了,不仅仅其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还包括工作上的环境。
看红星厂工会主蓆熊本成就知道了,都被老李收拾成那哔样了,没事就去厂医院消耗消耗医疗资源去,可不还是坚持着,硬挺着呢嘛。
反正就是块臭狗屎,赖也得赖在那,老李也没有赶他走的心思。
这样的人有存在的必要性,包括赵玉峰也是一样,更何况中医院有不少项目和工作都是他来负责的。
丧子之痛需要半生才能走出来,甚至要到临终的那一刻也不会释然。
但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坚持,这是组织干部铁的纪律。
师母韩殊在学校办公室里找他谈了话,按照教授们共同出具的教学评估报告,经过学校教务处审核研究,决定将他的教学年级提到了大三。
也就是说,六五年下半年入学,到今年他正好追上了教学的进度。
虽然工作很忙,虽然学习的质量很一般,但他还是努力地坚持了下来,教授们也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他也知道,他是教授们在这两年唯一带教的学生,闭着眼睛都能拿第一,说合格,有多少水分是面子的关系,真的不好说,说不好啊。
首先,他是教务主任韩殊和校长裴大宇特别安排的教学任务。
其次,他是钢铁学院校企合作对象红星厂的厂领导,是干部身份。
最后,在特殊的两年时间里,这个学生不仅保护了教授们的安全,在人情世故上也做的让人挑不出毛病。
虽然这个年代讨厌学术虚假,更看不起走后门、走关系,但李学武的身份和超远距离的眼光,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让教授们心甘情愿地为他的学习成绩背书。
不难猜测,当李学武随同大三学生于明年毕业时,他的学籍里必然存在许多教授书写的证明材料。
特殊的学生,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身份,必然拥有特殊的毕业待遇。
“家里一切都好吧?”
李学武从倒座房里出来,麦庆兰随着沈国栋等人也送了出来。
他还是比较关心这个弟妹的,主动问道:“学校里有没有为难的?”
“没有,谢谢二哥关心。”
麦庆兰微笑着回道:“暂时还只是恢复教学秩序,我们还在复习。”
“慢慢来,你有时间多自习。”
李学武点点头,上车前交代道:“还是那句话,需要帮忙的,跟国栋开口,需要我帮忙的,打电话。”
“就这样——”
不等麦庆兰再多客气,他给几人点点头,便上车打着了火往家走。
一路上想着大学的事,不禁就想到了厂里实习的那些大学生。
华清复课复工,教授和学生们回流,红星厂研究所各个项目组难免的要受到影响,主要是实验室的牛马少了,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少了。
应对此局面,厂里也是多方协调,一方面跟华清展开深度合作,截留和引进毕业生来厂实习和锻炼。
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协调教育管理部门,争取在大分配以前拿到更多的大学生安置指标。
就像李学武对三弟学才说的那样,水满则溢,学校里的学生也是一样,多到装不下养不起的时候,必然是要分配下去的。
之所以现在没有动作,并不代表上面没有考虑。
主要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目前的“胜利果实”
,同时也是为了减少骤然分配,却无法开展招生的影响。
似是李雪这样,老三届高中毕业后无法高考,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的。
一旦恢复高考,开始了大学的招录工作,势必会引起一定的混乱。
所以,一边是巩固,一边是维护,一边又是研究办法。
李学武知道,明年年底之前,这件事绝对会处理完全。
无论怎么是安排,这么多人截留在学校里,对谁来说都是个负担。
大学生也是有补助的,反倒是考上大学以前要花钱读书。
一个政策的实施,从来都不仅仅是影响一类人,而是更广泛的群体。
慎重,慎重,再慎重。
十一月八日,星期六。
红星厂管委会谠小组召开了自取消谠委会后的第一次组织生活会。
出席会议的有: 厂管委会主任李怀德; 厂管委会副主任谷维洁、程开元、景玉农、薛直夫、董文学; 厂工会主蓆熊本成; 列席会议的有: 厂谠委委员李学武、韦再可、邝玉生、冯行可、吕源深、夏中全、丁自贵、卜清芳、郎镇南、徐斯年、庄苍舒、岑辅尧、萧子洪、王羽正。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管委会谠组织生活会选取了新的谠委委员。
除管委会各组组长外,宣传、技术、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也在列。
其他还有各分厂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如贸易管理中心、奉城一机厂、钢城工业服务处、三产工业管理处等。
李怀德按照组织生活会主题要求,做了《坚持推进科学发展,沿着工业生产变革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的重要讲话,带领全体委员认真学习了此前上级下发的指示文件精神… 李怀德在讲话中指出,红星厂目前正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和生产发展由内向外的工业化变革。
要坚持科学管理、科学创新、科学实验、科学生产的实践经验。
要认真贯彻落实组织下发的决策部署,抓住工业变革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坚持把轻重工业混合发展,打通上下游技术和贸易壁垒为主导方向。
李怀德号召全体谠组织成员,引导和领导全体职工抓住当前各种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安全、高效、科学的工业化变革,充分发挥工业化、链块化带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李怀德讲话结束后,谷维洁、程开元、景玉农等管委会领导也分别作了发言,包括委员代表李学武。
这一次组织生活会,很特别的,也很明显的,李学武的排名变化了。
此前他也是厂谠委委员,但排名在邝玉生和卜清芳等人的后面。
这一次,他的名字排在了最前面,影响力较去年已经非同一般。
而李学武在组织生活会议上做的《坚定不移推进变革向纵深发展》的主题讲话,也被认为是下一阶段红星厂在业务和组织工作上的重点目标。
他在讲话中指出,红星厂经过了两年时间的改造和变革,在工业生产、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创造了奇迹般的成绩,管委会的工作也随着形势的变化,来到了新的阶段。
在新时代、新时期、新阶段,面对新挑战、新要求、新环境,红星厂要树立新方向、新定位、新目标。
坚持以抓思想、促生产为目标,辩证地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规范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 组织生活会的讲话内容于当天晚上,通过红星联合广播电台的《红星晚间新闻》节目向关心全厂组织建设工作的干部职工以及全体职工家属进行了宣传播报。
在随后播出的《红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于海棠采访了组织委员代表、正治组组长韦再可同志。
同时参与访谈节目播报的还有厂各级职工代表。
在访谈的最后阶段,韦再可代表组织回答了职工代表们的提问。
职工们最为关切的几个问题,尤其是李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的未来三年内红星厂在建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韦再可也做出详细的解答。
不要小看了这个时代的工人,他们对红星厂的关心不比厂领导少。
就算他们没有在管理的岗位上,但对于厂里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相关的指导方案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甚至有长时间关注厂管委会管理工作,资深研究厂组织管理工作的职工还能提出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和意见,一般人还真就招架不住。
算韦再可倒霉,谁让他是管委会正治组的组长呢。
会议一结束,他便被等在门口的红星联合工业报记者和红星联合广播的记者给逮了个正着。
本来这些记者还想找李学武来着,可李学武跑得快,没逮着。
韦再可也是刚刚拿到各位领导和李学武在会议上的发言稿,匆匆地阅读了一遍,结合在会议上的理解,硬着头皮顶上去的。
访谈节目结束后,他还要接受红星联合工业报记者的专题采访。
继厂报升级,联合了其他兄弟单位共同发行工业报纸后,红星厂广播站也走了出去,成立了联合广播电台。
在现有听众的基础上,结合红星厂兼并十六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广播的影响范围持续扩大,申请和投入资金,精细化打造全天的广播节目。
红星厂在京自有职工数即将突破六万人,再算上家属,广播影响力直逼二十万听众大关,彻底成了爆款。
李学武是轻易不敢上这样的明星节目的,哪怕江湖上有他的传说。
《红星访谈》节目的负责人于海棠都找了他好几次了,他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反正就是不上节目。
在这个时期,以他的身份,尤其是到了目前这个坎儿上,还是低调一点的好,沉稳一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