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20章 上大学不允许处对象(3/4)

老李也是抹了一把下巴,回道:“我也没跟他们打过交道啊。”

“上次去送车的时候怎么说的?”

他又看向了程开元,当时是程开元带着人把车送去的一机部。

程开元咧咧嘴,尴尬地说道:“根本没见着人,一机部接手的。”

“好么——”

李怀德招了招手,栗海洋拿来了订单材料给他看。

上面倒是很简单的证明,没有关联单位,倒是对车辆的数据指标做了一定的标注,包括车载电器和功能性布局。

这与红星厂送去的那台鸿运一号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或者说根本上的改变。

送的那台车要求尽善尽美,红星厂把能装上的电器都装了上去,是有一些影响的。

这次下的七台车订单,基本上一致,可能跟对应服务的领导个人喜好不同有所调整。

李怀德将手里的文件交给了夏中全,长出了一口气,强调道:“不要搞特殊项目,不要大张旗鼓,更不要标新立异。”

“就按照正常的生产程序走,一切要求和指标都在这份文件上了。”

“明白您的意思了。”

夏中全很是郑重地接过了文件,表态道:“下来我监督客车厂那边实施这一次的生产任务。”

“保卫组这边安排一个监督小组吧。”

李学武想了想,看向李怀德解释道:“就算这台车交上去,管理处也一定会仔细拆开检查的,但咱们要做到保险。”

“尽量不要张扬,”李怀德对两人说道:“不要把这件事搞的太复杂。”

“我理解您的意思,这不是某种任务。”

李学武看向夏中全等人解释并强调道:“越是紧张,越是会出问题。”

“那…”夏中全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就不往下说了,按普通生产任务流程走吧?”

“就这样,内部也不要说。”

李怀德看向在场的几位班子成员,只这么强调了一句,便没再说什么。

机关就是这样,只要态度上明确要求保密的,你绝对问不出来,也不会有小道消息传出去。

因为出了事,要连累一大串的人。

当然,没有态度上的要求,谁说什么,这种事也没有办法追究。

李怀德叫了几位班子成员,又点了李学武的名字,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

主要还是刚刚谈到的价格,是不是要多了。

当时面对考察组,在介绍生产环境和材料质量,以及电器等等全部实现国产化,老李还是挺自豪的,所以讲出了标准价。

多少?六万八,属实不算便宜了。

但是,据李学武观察,当时几位负责人应该是被触碰到了心理预期和底线。

李学武自己想的,六万八这个价格相当于同级别进口汽车的三分之一。

可能打动对方的不仅仅是扎实的汽车用料和先进的动力技术,还有实惠的价格。

没错,老李觉得要多了,人家还觉得很便宜了。

老李为啥觉得要多了呢?

当时给出的这个价格是标准价,是为了体现红星厂开发考察用车的品牌价值。

这玩意儿咋说呢,你就理解成吹牛哔的税就行了。

实际上,在手工改装和功能定置化的基础上,无法实现软装流水线生产的情况下,四万左右就已经能大赚了。

结果呢?

老李现在有点虚了,不确定这个价格是否合适了,他也是没想到对方就下订单了。

你们特么倒是还口价啊!

十一月五日这天,人民大报刊载了的文章,讲了新一届代表会议的要求。

“我们要吸收新血液。工人、农民、进步学生积极分子要吸收到组织里来…”

也正是这一天,社会上普遍认知的,变革的形势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

对于其他人来说,还看不出这一条意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但李学武是“过来人”,知道从今天开始,从新的代表会议开始,就会出现农民代表当领导、售货员代表当领导的局面了。

具体一点,对厂管委会的影响也是直接的,很多基层干部和职工代表都跃跃欲试,想要积极表现,向管理层进步。

当然了,在其他工厂或者单位,这种情况在这一条意见的影响下将要发生。

但是在红星厂,几乎所有厂领导,中层以上的干部都清楚,不太有可能。

因为红星厂的大学习活动较外面是先进了半年多的时间。

在变革发展的过程中,红星厂的脚步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就算遇到了这一条意见的影响,能提普通职工到管理层的意见也是不可能的。

很简单的道理,李怀德已经提前完成了对红星厂管理架构的改造,他并不需要太多来自于基层的力量冲击这种结构。

顽固的机构早在一年半以前就已经瓦解了,现在建设的是以他为核心的管理架构,他总不能自己毁自己吧?

尤其是以现在管委会为带头力量的管理架构,有着其先进性,不需要改变。

职工们享受着高福利待遇,红星厂的变化日新月异,谁会想着破坏这种局面?

当然,也有做梦的,李怀德等一众管委会领导还不能阻止那些人做梦。

但他们能敲碎这不现实的梦,根本不会给这些人上来的门槛。

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编写的三年计划五年规划里,根本就没有这一条。

规划始终强调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思想建设要始终以促进生产为目的。

基层职工,或者不具备领导素质的人白做梦,那对于拥有绝对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人来说呢?

这一条意见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能够跨越资历和年限的要求,成为厂领导呢?

这个“他们”符合条件的应该不多,都有谁呢?——

“主动一点嘛,这个还要用我教给你?”

程开元端起茶杯,看了张士诚一眼,提点他道:“人又不是在千里之外,对不对?”

“那我打个电话?”

张士诚有些拿不准地问道:“我是担心问多了,对面会不会…”

“会什么?你在担心什么?”

程开元瞥了他一眼,喝了热茶过后放下茶杯淡淡地说道:“到了现在的位置上,就要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对不对?”

“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嘛。”

他手指敲了敲桌子,讲道:“就说给你这么一个事,都多长时间了?”

“是,是我没有打开思路。”

张士诚慑于以前给对方当秘书时的威压,这会儿很直接地道歉认错。

只是心里的苦涩如何都说不出来。

尤其是回到这间办公室,领导新换的秘书小何客气着给他泡茶。

身份的转换让他还有几分不适应,尤其是“假想敌”的设定。

这一点倒是由领导主动帮他消灭了幻想,因为他现在没有资格了。

以前都是他来帮领导收集机关里的信息,针对一些事情做布置。

现在呢?

连称呼假想敌“对面”这个代号他都不能用了,说明跟领导之间拉开距离了。

他是下放锻炼了,没想到成了领导这里的外人。

“不要有顾虑,沙器之能做到的事,我相信你也能做到。”

程开元终究不会放弃自己培养的棋子,教训过后自然要给一颗甜枣。

“学习嘛,礼贤下士,不寒碜。”

他给张士诚讲道:“让你去问问人家是如何做接待的,又是如何打开业务局面的,对你下一步的工作也是有帮助的。”

“你总不能一辈子在对外办这个岗位上吧?就没想着学习学习沙器之?”

谁特别不想进步?

全机关的人都想成为沙器之,可特么也得有个李学武那样的好领导才行啊。

从科员一跃成为了副主任,又兼职了管委办对外办的工作。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