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我闺女努力呢?(2/5)
圣塔雅集团副总裁罗宾站在即将封冻的土地上,迎着太阳,微微眯着眼睛问李学武道:“明明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你们为啥非要…”
“为啥非要较这个劲是吧?”
李学武掐着皮手套,笑着点点头,说道:“明明没有钱,却要愣装,对吧?”
“我倒也不是这个意思——”
罗宾被他的直白弄的也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歉意地说道:“就是说…”
“我明白,”
李学武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在当前没有充分的经济实力,且我们的国家对工业生产环境没有太多限制的时候,为什么搞这么高的生产标准是吧?”
他的解释得到了罗宾的默认,很是期待地看着他,想要个答案。
“您觉得我们是在摆样子。”
李学武笑了笑,眼睛亮亮地问道:“京城亮马河工业区生态化建设工程,你认为这是做给你们看的,给外国朋友看的,对吧?”
“对,但不全对,至少在我看来,不全对——”
他很是坦然地讲道:“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做出来是给我们用的,这是先决条件。”
“其次才是给你们看的,这是相对次要的面子,”
李学武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脸,然后拍着胸脯道:“相对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给我们的管理者提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管理思路。”
他看着罗宾说道:“也是给我们的兄弟单位,给其他工厂,提供一个示范。”
“生态化工业是能盈利的,是能回本的,是有更长远未来的。”
“我们投入了金山银山,在京城打造生态工业区,在这里打造生产基地。”
他指了指前面已经将将要封冻的河沟子说道:“但对于我们来说,把工业搞起来,要发展,更要保护好优秀的环境。”
“这一座山,这一条河,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您懂了吗?”
我懂了,我懂你是真会装哔。
我懂什么了啊,我就懂了?
罗宾听的愣愣的,李学武身后的一些干部和相关工程师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李学武甩了甩手套,很是自信地看着罗宾说道:“我跟您打个赌,好吧?”
“就赌我们的企业,会成为比圣塔雅更具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集团公司。”
他手指点了点,满眼的认真和期待,语气上更是十足的坚定:“10年,我们只需要十年,就能超过你们,信不信?”
说完也不等罗宾反应,他拍了拍对方的胳膊,边往前走边说道:“你们能看到的仅仅是十年内的产业和利益。”
“那你呢?”
罗宾最是见得不得有人装哔,这会儿主动追问道:“你能看到多少年?”
“多少年?
呵呵——”
发电站项目讨论会被李学武叫停后的第二天,他带着一众人跑了一天。
在车队司机的眼里,这些领导和老外都闲的没事干了,专往大野地里跑。
但回来后,车上的人都没了言语,不知道是冻的,还是累的。
一个个若有所思,甚至有的在翻看笔记,是在调研考察途中临时记录的。
李学武在考察的路上给这些人讲了他所设想的工业化。
先是强调了三要素,人、工业、环境。
三要素互为需要,缺一不可。
讲可持续发展观太过于高度化了,但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红星厂是从去年开始,在提出的三年计划五年规划文件中,首次提到了科学发展一词。
很有缘分的是,红星厂发展规划的确定,标志性活动就是李学武陪同李怀德在钢城调研时发表的讲话。
管委办政策研究小组在李学武兼任管委办以后,便开始着手研究和确立科学发展观念的定义和意义。
这是指导和管理红星厂在未来一阶段内如何开展工作的重要提纲。
今天李学武来到钢城,再讲科学发展观,再讲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众人已经不是去年那样茫然和无知了。
懂的,在听了他的讲话后便已经懂了,不懂的,正准备努力学习听懂。
李学武在调研的路上讲亮马河工业区正在建设的生态工程项目。
关于电力部分,他是这样描述的: 在有力支撑亮马河生态工业区发展的基础上,为生活在工业区的职工及家属,提供与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匹配的,更持久、更优秀、更环保的保障型能源。
具体到工程项目的安排上,李学武讲了发电系统要用水、轻工业要用水、生活要用水,水资源从哪里来啊?
红星厂目前所使用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下,主要的储水池就是团结湖。
但是在亮马河生态工业区新的规划方案中,地下水采集被作为了备用手段。
也就是说,红星厂成为了京城工业第一个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主动放弃采集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的单位。
不用地下水,那工业用水如何来?
首先要完成技术改进,包括即将投建的京城那座小型发电站,在水资源的利用上,要充分做到节约、节能。
已经提到的,热力资源转化为供暖需要,保障亮马河工业区之外,还要大力发展废水再利用工程。
水资源被投放到第一个程序之后,会沿着程序链一直被利用下去,直到重新回到储水池,团结湖当中。
发电站、轻工业、机加工、供暖、生态景观等等。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变更用水来源。
正在拓宽加固的亮马河河道,未来会成为亮马河流域最为宽阔完整的河道。
这里也会成为生态工业区最主要的用水来源。
水从河里来,最后回到河里去,养殖的鱼,红星厂的职工要敢吃能吃。
其中投入的资金是技术改进前的几倍,老李为此还向上级打过专项申请。
干什么?
要钱,要明年的财政指标。
红星厂放弃使用地下水资源,就等于给城市居民,给其他单位让了位置。
这多出来的一部分钱,就需要上面给予支持。
当然,老李也知道,上面对环保并不是很看好,没可能给出更多的预算。
但是,该哭还得哭。
既然改变不了李学武的要求,那只能他豁得出去了。
哭的也不是白哭,要不来钱还要不来名吗?
第一个提出生态工业,第一个提出保护环境,第一个提出让水于民的企业。
李学武在疯狂地砸钱,老李在疯狂地借着他砸的钱要名,给自己立人设。
京城工业环保第一人!
有没有用?
生态工业区还没有建设完成,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轧钢厂也没搬走。
但是!
老李在上面领导的心目中,已经留下了一个会动脑筋,有长远目光,更有管理能力的印象了。
这印象千金难买啊,还是普遍印象。
这个项目有没有用,李学武说至少三年,甚至是五年以后再看。
京城是缺水的,不然也没有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了。
京城是要发展的,不然也不会把工业都迁走了。
你知道的,迁走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你不知道的是,迁走的时间是最后期限。
什么意思?
就是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了!
那发现问题,并且意识到城市与工业发展矛盾,是什么时候呢?
更早,比迁走重工业和污染工业时间更早,超乎你的想象。
所以,李学武当初劝动老李干这件事的时候,没先讲生态工业区有多好,而是讲这么做能给老李带来什么直接影响。
当环境问题被发现,当上面意识到环境与工业的问题时,就是老李收获之时。
环境问题越尖锐,越能衬托老李变更红星厂发展方向的英明和果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