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89章 良善之辈(2/5)

你看他们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数据搞研究,可不见他们肥胖。

可见后世所谓的不运动跟肥胖没什么关系,吃几年窝窝头和大白菜,谁都能瘦下来。

国际饭店的门前,李学武主动在门口迎接了上官一家人。

上官琪主动为李学武做了介绍,本应该为701项目组成员搞一个欢迎会的,但双方都没有这个意思,还是低调为好。

所以,李学武同很多研究员都还没有见过面,包括上官琪的家人。

她的三个哥哥有的结婚了,有的还单身,今天是全家出动,李学武安排了三台车。

这种规格的接待,在国外自然是享受过的,但回国以后,还没有享受过。

在门口,当上官琪介绍了李学武以后,上官宏正便表现的有些激动。

李学武并没有讲什么受委屈了之类的话,他还没有这个资格。

对方感谢的话,他也是和气地做了回应。

在话里他把这次宴请定义为了私人之间的招待,是李学武个人对科技工作者的招待。

“欢迎您,请这边走——”

一进入国际饭店的大厅,上官一家人便感受到了这里的不同。

金碧辉煌的大厅,身着时尚工作服的服务员,以及周到的服务态度,让他们眼前一亮。

虽然同国外相比还有本质上的差别,但他们更欣赏这种由内而外的礼貌和自信。

礼貌是国际饭店的服务标准,自信是时代赋予服务人员的品质。

国际饭店的服务人员还好,你看看外面一些饭店的服务人员,不打人就是好样的。

都是社会的主人,真正地做到了谁都不比谁低一等。

以这种心态来上班,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服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风貌。

“西餐厅这边请——”

装修上参考了中西方共同的文化特点,尊重了六国饭店的历史,所以环境显得很是舒服。

因为人多,李学武特意打电话请这边准备了长餐桌。

中式餐桌多为圆形,因为要共享菜肴,西式餐桌多为方形,因为要分餐。

李学武很绅士地帮上官琪拉开了凳子,在她的感谢中微笑着坐了下来。

点餐环节还是透露出了上官一家目前的生活状况。

包括上官琪在内,都没有挑选特别昂贵的餐食。

李学武并没有干预他们的点餐,而是点了很多样菜品,作为分餐共享。

“让您破费了——”

上官琪的母亲邱叔萍勤俭持家,听得出这一餐耗费颇多,微微颔首,礼貌地道了谢。

李学武并没有在意,而是介绍起了红星国际饭店的渊源。

关于六国饭店的历史和新闻,上官宏正是那一代人,自然有所了解。

夫妻两个观察着餐厅里的环境,看着那些外国人,好像置身于历史当中。

“有很多是外事馆的工作人员,还有驻华记者和其他工作人员。”

李学武介绍道:“京城是有几处味道还算正宗的餐厅,但绝对没有这里正宗。”

“听说多是北方的风味?”

上官宏正是一位很随和的人,也许是多年在国外生活,性情上有着开放的一面。

李学武谈吐算不上优雅,但绝对的爽朗,说笑上并没有太多顾忌。

看得出来,上官家的家教很严,餐桌上只有上官宏正与李学武交谈最多。

上官琪的三个哥哥伯文、仲武、叔权只在李学武问及,或者涉及到他们的话题时才会开口。

李学武是比较会聊天的,当第一道爽口菜端上来的时候,双方已经缓和了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和僵硬。

他从这处餐厅开始聊起,讲了红星厂在最近两年的变化。

包括正在营建的生态化工业区,以及其他工业项目和未来的计划。

从一个轧钢厂向钢铁集团进发,宏伟目标之下是严苛的工程施工管理和高效的经济创收手段,以及不断进步的工业成果。

上官一家人还是第一次这么全面客观地了解红星厂,了解为之奋斗和工作的单位。

李学武讲了工业目标,又讲了服务和生活,从生态化工业区,讲到了城市土地置换后的再发展等等,让一家人听的聚精会神。

最后,热菜全都上来,他又讲到了飞行器,从头到尾地介绍了红星厂的目标。

包括无人机的展望和定位,以及对其未来在兵用和民用领域做了系统的阐述。

最后,在红酒的促使下,李学武开始向上官一家征求意见和听取他们的建议。

他说了这么多,就是铺垫好,请这一家人说的。

这一晚他准备的很是充分,有的是时间听他们慢慢说。

“谢谢您的款待,”

上官宏正握着李学武的手说道:“您的风度和学识让我刷新了对年轻干部的认知上限。”

“爸爸——”

上官琪担心李学武对年轻干部一次较为忌讳,更担心父亲的这种评价会冒犯到李学武。

她有些歉意地看向李学武说道:“我爸爸难得这么开心,喝的有点多。”

“能跟专家学习和请教,今晚我也很开心。”

李学武很照顾知识分子的矫情,并没有在意对方的话。

从俱乐部要来的三台伏尔加M24会把上官一家人送回红星厂宿舍区。

这不是高调,只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礼貌。

一顿法餐,豪车接待,无非是面子问题,又能耗费多少。

他们在科研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突破才是实打实的,这些招待都是镜花水月。

如果真的能把无人机项目拿下来,李学武并不介意跟李怀德申请,为他们一家配备一台豪华轿车。

刚刚在席间,李学武就讲到了红星厂在生态工业区,亮马河边上划出了一片高级住宅区。

这些大平米洋房就是为了专业技术人才准备的,什么级别住什么样的房,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甚至包括用车,都已经落实在红星厂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上了。

表现出重视科学,重视技术,是对科学技术人员最大的支持。

今晚的宴请双方都很高兴,稍有一点尴尬的是,上官琪的母亲邱叔萍有问道李学武的个人生活情况,也就是婚否。

李学武笑着介绍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爱人的职业情况。

恐怕邱叔萍面对如此奢华的宴请有了一丝怀疑和猜测。

但见李学武如此坦然,席间谈论的也是红星厂的工作,最后便都释然了。

上官琪自然是听懂了母亲的话,随后看向李学武的眼神里都带了些许躲闪。

母亲话语里的遗憾意味就连她都能听得出来,上车的时候她脸还红着。

面对李学武夸奖她的未来可期,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车都已经离开了,她的目光还在倒视镜上。

车上,母亲轻声嘀咕道:“长相凶了些,但难掩才华横溢。”

“并非良人,”

上官宏正并没有醉酒,轻声叹说道:“良善之辈如何少年高位。”

这话不需要佐证,能把他们一家,甚至整个701项目组算计过来的人,又怎么可能是良善之辈。

“啧啧——”

雨水看着手里的账单一啧舌,抬起头递给了李学武说道:“够大方的啊。”

“管好你自己得了,哪都有你呢。”

李学武看了一眼账单,从包里点了现金递给收银员。

雨水站在吧台边上,打量着李学武问道:“为什么不走公账啊?

半个月工资了。”

“没听见我说的话吗?”

李学武收好了零钱和账单,重复道:“管好你自己的事。”

说着话,也没搭理她,转身便往外走。

何雨水扯了扯嘴角,迈步跟了出来,也没追,也没赶。

身后的服务员倒是有看来这边的,但也都没在意。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