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86章 马车夫计划(3/5)

就连三大妈侯庆华都是一脸鄙夷,倒是让贾张氏闹了个满脸红。

这就是四合院的生活,今天你说说我,明天我说说你,就图意个乐子。

“都快晚上了,还要出去啊?”

从四合院回来,李宁的精神头耗尽,由着顾宁哄着回楼上睡觉去了。

李姝也是一样,跟小姑和小婶出去逛街,妈妈和大娘陪着,可算是乐呵了。

娘几个把小的扔家了,只顾着她,能不乐呵嘛。

新衣服、新玩具,从四合院热闹了一阵子,回家的路上就坚持不住睡着了。

李学武抱着闺女进屋,把她交给了母亲,回楼上换了身衣服便要出门。

刘茵也是心疼儿子没个休息的日子,工作日忙,周日也忙。

“去俱乐部看看,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李学武在门口换了鞋,给母亲交代道:“可能回来的很晚,你们该休息休息,太晚我就不回来了。”

他指了指楼上,补充道:“跟小宁说好了。”

“那也得回来啊,”刘茵不满道:“不回来你住哪啊?”

“俱乐部有招待所——”

李学武从墙上拿了车钥匙,边往出走,边给母亲解释道:“有些工作要忙,还有几个朋友要招待。”

“让他忙去吧,”顾宁从楼上下来,见婆婆望着门外,解释道:“您还不知道他的嘛。”

“哎呦,你说这…”

刘茵叹了一口气,有些心疼地说道:“厂里的事刚忙完,这俱乐部咋又有事了。”

回头看了儿媳妇儿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人家都说我有个好儿子,是大干部,我是一点都没觉得多值当的。”

她叹了一口气,往沙发这边坐了,给顾宁说道:“我就盼着一家人健健康康的,唉——”

谁不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可有的时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李学武从来没标榜过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只是尽自己所能,照顾家人,帮助朋友。

“武哥,我这啥也不懂,”沈国栋谦虚地笑了笑,说道:“您说咋办我就咋办呗。”

“呦呦呦,还谦虚上了!”

于丽笑着去开了电风扇,特意躲了李学武。

没有谁比她更懂李学武了,李学武谨遵父命,主打一个二十岁开始养生。

她呢?比李学武更狠!

当初这鸡汤可是没少喝,全是补身子的,从十九、二十岁开始补身子,您听听。

知道的这是养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修仙呢。

“再过三个月,我是不是得称呼您为沈书记了呀?”

“快别闹了,”沈国栋真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连连摆手道:“我这就算为人民服务了。”

“嗯——”很没正型地斜倚在沙发上的黄干鼻子里发出一声调侃,他看着李学武挑了挑眉毛道:“比你会打官腔啊!”

“哈哈哈——”

屋里就这么几人,都被黄干的话给逗笑了。

于丽乐呵呵地给众人泡茶,还冲外面喊了一声,让服务员端盘西瓜来。

“好就是好,有什么好谦虚的,”黄干打量着沈国栋,笑着说道:“尤其是在这。”

“嘿嘿,我可不敢——”

沈国栋嘿笑一声,满脸的谦虚谨慎,就算黄干夸着他说,也是不敢应的。

他心里想得明白着呢,跟武哥是一家人,就算是于丽,那勉强也能算一家人。

黄干?你是谁啊?

“确实干的不错,王主任都有夸奖你。”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打量着自己兄弟,很公允地评价道:“算是锻炼出来了,懂分寸。”

“行了,知道你心里高兴。”

黄干瞥了一眼李学武,接了于丽递过来的热茶,讲道:“主持京城回收站这一大摊子业务,又跟我这边忙活着,又搭上了街道那边。”

“黄处,街道那边可不是我们主动搭上的。”

沈国栋怕他误会,主动解释道:“这里的关系脱不开身,我这也算临危受命。”

“咳咳!还带往自己身上贴金纸的?”

黄干好笑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说道:“甭胡思乱想,你发展好了,是好事。”

他示意了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李学武,解释道:“老彪子他们毕竟隔得太远了,跟放风筝一样,你干好了,也省的头重脚轻。”

“虽然有学武压着不会出什么事,但他的身份毕竟不方便。”

跟李学武的这些小兄弟接触时间长了,业务上往来多了,牵扯的也就多了。

黄干现在不仅仅管着一监所,还兼了司院的后勤处副处长职务。

后勤处是干啥的,不用多解释,沈国栋算是他最得力的帮手了。

这份兼职对于他来说就是进步的阶梯,也算是一个过渡。

有了沈国栋的助力,太轻松不过了。

津门茶淀农场的几个项目已经发力,借助红星厂的联合贸易中心,组合家具畅销全国。

好家伙,茶淀农场不声不响地放了一颗大卫星,震得司院的领导头皮发麻。

为啥?

专列从吉城出发,直达津门,木料进了茶淀农场的家具加工车间,再出来还是专列运输。

一车一车的发往全国,这才几个月啊,盈利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收入。

茶淀农场的领导感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终于见着钱了。

有了钱才能改善生活,有了钱才能畜养牲畜和家禽,才能继续扩大农场经济。

茶淀农场的劳动出成绩了,功劳是茶淀领导的,但上面的领导自然知道是谁帮的忙。

这不嘛,黄干进步的机会来了,主管资产的副处长,上任以后第一步便是拜访李学武。

李学武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所以就有了俱乐部这一次的见面。

沈国栋利用街道批给他的大仓库区,在李学武的建议下,在街道的扶持下组建了缝纫社、包装盒厂和运输队。

正在考察和学习的还有西药厂。

都是手工型小工厂,都是代工加工,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但这在街道看来,已经超额完成了上面交给的任务。

光是一个缝纫社就带动了两百多人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包装盒厂和运输队,交道口的经济算是抖起来了。

街道几百上千户人家,真正有工作上班的并不多,多是半大小子和大姑娘,还有家庭妇女和老头老太太。

退休的,身体不好的就不说了,年纪轻轻的满大街晃悠着,街道看着都头疼。

所以有了小工厂,有了回收站组织的运输队,这些年轻人算是有了份吃饭的手艺。

赚钱的自然是真赚钱,缝纫社有手脚麻利的,一天一块钱,一个月挣的跟厂里的正式工一样多,羡煞了多少其他街道的人。

要不怎么说沈国栋有机会接受组织的考察,成为积极分子呢。

王主任允了他,只要一年,明年这个时候他就是组织的人了。

到时候再管理小工厂,再干点啥事就方便多了。

正如黄干讲的那样,老彪子等人飞的太远了,头重脚轻。

要不是有李学武坐镇京城,这个小团伙早就翻车了。

一个大浪过来都能淹死他们。

于丽也不是在开玩笑,有了组织身份的沈国栋,真就有资格竞选了。

他现在是年轻,但他有能力,有影响力啊,真要是选上了,不就真得叫沈书记了?

到时候就算李学武不在京城了,他也有自保的能力,更有照顾这些业务的能力了。

沈国栋没接触过这些,但黄干很懂。

在街道的一亩三分地上,别人说了不算,街道才是第一责任人。

所以,处理好地方关系,处理好地方人脉,显得至关重要。

“我是想着搞个废品处理厂,”沈国栋谨慎地提议道:“收上来的废品就地处理…”

“跟王主任商量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