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68章 身不由己,迫不得已(2/4)

可你看看老李,他真的害怕厂里职工打架吗?

不,他不怕,他只是不想因为这种腌臜事影响了红星厂得之不易的发展形势。

在确定这些年轻人的冲动并未给红星厂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且保卫组控制得当,这把火没有烧到红星厂,他也就不在意了,甚至都不管了。

为什么?

因为大势所趋,外面的形势很复杂,厂里的形势很稳定。

其他企业正面临着管委会构架的组合和磨合难题,但在红星厂没有任何乱的迹象。

外面风风火火搞的大学习活动,在厂里基本上实现正规化、组织化、程序化了。

该学习学习,该生产生产,只要别影响了生活。

在红星厂,正因为福利待遇有保障,职工生活水平高,所以才没有人搞事情。

那些青工完全是头脑发热,在其他人看来就是没长脑子,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参加什么打架的活动。

从最开始的那一批,到现在,一个不落,只要参与了的,无论是动没动手,一律按组织程序执行开除手续。

涉及到的任何人,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谁来求情都不好使,指定是扫地出门。

保卫组已经有了十足的处理经验,在完善厂区保卫和主要职工居住区保卫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分局之间的合作,对重点人员进行了监控。

机关人事变革,一大批老科员从岗位上调整到了基础管理岗位上,主抓思想教育工作,专盯青工思想培养建设。

以前的思想教育归车间书记或者正治组长管,他们都是老同事,甚至是老邻居了。

那些青工拿他们说话当放屁一样,嘻嘻哈哈不当回事。

可机关下来的这些人不惯着他们,思想教育工作一到岗就抓了起来,连车间主任都得参与学习,不然等着挨处分。

思想学习笔记、思想动态汇报、组织文章学习等等,每天都有学习任务下发。

这项工作还就是针对青工的,有家有口的老职工基本上不用参与,只需要完成基础学习,唯独刚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青年工人,必须参加学习。

车间主任、段长、组长起模范带头作用,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工作扎实,管理工作到位,在出现治安问题时,是可以减免行政处罚的。

这也是保卫组在处理了三批车间管理干部之后,对管理责任处罚做出的一个调整。

负责组织和生产工作的领导找李学武谈话,治安管理不能把所有的车间主任换一茬。

该有的责任可以严查,但概率问题还是要照顾到的。

李学武是个硬脾气,可也得考虑领导的意见。

所以拐了个弯儿,只要通过监察部门的调查,在思想和管理工作中没有缺失,那就免责。

不是不给他们机会,喊着不会的,已经安排思想教育经验丰富的老科员下去传帮带了,你要是再喊冤就不行了。

车间主任知道这是保卫组,是李学武最后的底线了。

所以他们也发了狠,在车间里骂了娘。

也甭管什么老关系、老同事,更别说老朋友、老邻居。

谁家的孩子自己管不住,敢在他的车间里队伍里搞事情,敢给他惹麻烦,那就甭说别的了,我自己倒霉,你们也别活,这辈子就带逮着你们全家往死弄。

车间干部陪着这些青工在下班后一起搞学习,一起学思想,连小牌都没心思打了。

还打个叽霸毛,这些小崽子们不消停,他们早晚要被折腾死。

也不是没有聪明的,有车间主任就提出来了,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管不行,这些小崽子可不是只在一个车间里交朋友,街坊邻居一拉一大串。

甭嫌麻烦,所有车间主任聚在一起开了个会,回去后小组长把手底下的刺头报上来,一个一个地过,一个一个地找谈话,找家长谈话。

要不怎么说还是群众的力量大呢,保卫组上上下下为这件事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没压住,还得是这些叉腰骂娘的车间主任会玩套路。

有不懂事的家长不在乎,任由小子闹的,第二天就收到通知,全家“移民”

营城,劳动队正缺少这样的“人才”



见天的让你去挖沼泽地,一个班下来身上是蚊子包脸上是泥。

累得你有走路的劲,没抬手的劲,躺地上没力气爬上床,看你还有没有心情去打架。

一周了,自机关人事调整后,在车间主任主动参与下,保卫科已经一周没有接到厂职工打架的消息了。

可喜可贺,李学武在今天下午的时候,还跟管委办的敖雨华商量,是不是跟厂工会协调一下,搞一搞联谊活动。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这几次开除的青工,没特么一个是有对象的,都是单身狗。

这些家伙一下班便成了无所事事的不稳定因素。

组织起来搞思想教育和学习是一方面,压榨他们生活中的剩余时间也是个必要手段。

你就想吧,后世抖M出来之前,有多少奇葩事,有了短视频的洗脑和消耗,台球室、网吧、KTV是不是冷清的多了?

这些最容易滋生事端的场所做梦都没想到,年轻人都去线上嗨了,线下都成了乖宝宝。

现在可没有这个条件,但并不妨碍红星厂创造条件。

青工,本质上就是有工作的青年,有稳定收入,年轻没结婚,下了班不知道干啥。

你想吧,他们但凡有对象勾着,也不至于下了班去跟同事或者朋友们出去鬼混。

这是婚后男人的处境,可婚后男人不会这么没脑子。

真挚的友谊一般不会毁于借钱,但往往会因为一句“我有对象了”

而慢慢地疏远。

联谊,必须搞联谊,纺织厂是女工大户,红星厂这样的高福利工厂正是她们的绝配。

李学武给敖雨华说了,要在思想上提升青年工人的认知,也要在生活上对他们表示关心和爱护。

双管齐下,治标治本。

“你们厂要造飞机了?”

顾宁给儿子套上了围脖,接了婆婆手里的饭碗,喂李宁吃鸡蛋羹。

小家伙眼睛叽溜溜的,吃一口玩一会儿,打量着正在餐桌上吃饭的众人。

同时也在看他的小姐姐,跟他一样,坐在儿童餐桌上吃饭,这是他们太姥爷的手艺。

这带小桌子的儿童座椅,还是李学武跟大姥提了一嘴,也没敢把自己的灵魂设计手稿拿出来显眼,好在是大姥懂他说的意思,就有了孩子们的方便。

不仅李姝有,院里的孩子们都有了,西院可不卖这个,但耐不住这玩意儿好用,舍得脸上门求呗,都在一个院住着。

也是真好用,就一个不用大人抱着孩子吃饭,得剩下多少力气。

尤其是李姝这样的大孩子,正是好奇心重的时候,吃吃饭就跑了。

一般的爷爷奶奶得端着饭碗子在后面跟着喂,家里宽敞的,能追出二里地去。

这小椅子一关,不吃完别想着下桌。

李家的家教更严格一些,李姝能自己吃饭了,就没让人喂了。

虽然一顿饭吃的跟鸡蹬狗刨似的,哪哪都是,但已经在学习了。

李宁就坐在爸爸的身边,李学武自己吃饭的同时也抽空给顾宁打下手。

听见她问了,便应声回道:“上个月的项目了,你那都听说了?”

“韩姐的爱人在三机部,不知道怎么听说的,跟我问来着。”

顾宁手里的勺子轻轻磕了磕碗底,警告李宁好好吃饭,不要三心二意。

李宁跟他姐姐一样,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是怕妈妈。

他奶奶喂吃饭的时候手里还得抓点东西玩着,等他妈妈喂饭的时候老老实实的。

“跟日商合作的出口型项目,主要是生产日改的KH4型轻型直升飞机。”

这不算机密,连秘密都不算,李学武也没在意,随口解释了。

“生产线还没拆回来,得等日方做好安排,还得改装升级一下。”

他咬了一口馒头,看着儿子可爱的模样笑了笑,继续说道:“厂里组织了个考察团,准备参与这一次的行动,也是个学习的机会。”

“就是赵雅军参与的那个?”

顾宁还记得上周大嫂家里闹出来的笑话,知道赵雅军要出国参加行动。

想到这里,不由得看向了李学武,问道:“是需要你带队出去吗?”

听她这么问,不仅仅刘茵紧张地看了过来,就连秦京茹两口子都停了吃饭的动作。

“我不去,不太合适。”

李学武笑了笑,对顾宁安慰道:“放心吧,我这个岁数哪里有可能带团出国。”

“我也不希望你去,要去也不去小鬼咂国”

刘茵很是认同地点点头,说道:“那的人没有好下水。”

“是,您说的对——”

李学武没有跟母亲解释,而是同样笑着安慰她道:“出去半年呢,我可离不开家。”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