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47章 帮凶(2/5)

他指了指姬卫东,说道:“卫东的业务也跟这家船务有关联,都是合作上的朋友”



“对,没错,朋友”

姬卫东微笑着点点头,确定了李学武的解释,还特意敬了三人一杯酒,说道:“如果有需要,跟我说也行”



如果说刚刚高雅琴的客气中带着一点调侃和提醒,那姬卫东的礼貌中就带上了刻意和态度。

明确告诉对方,这家船务不仅仅是炼钢厂的客户,也是他们的关系户。

调查部亲自承认的单位,不用解释也很清楚了,背景怕不是硬的厉害。

三人对视一眼,均是与姬卫东碰了一杯,微笑中没再提起这件事。

真可以托两人捎带东西,他们也不会开这个口。

一方面外面的东西不便宜,就是以他们的工资也消费不起。

其次便是双方的关系并没有互相信任到可以办私事的程度。

当然了,他们也知道能参与到这次的行程,是李学武刻意在经营部里的圈子。

所以李学武亮出了自己的实力和多层关系,他们自然也能感受到他的诚意。

上次的事情给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学武的最终“胜利”

更是让他们暗自警惕。

那位如何都不可能栽倒在一个副处长手里的,可事实就摆在他们的眼前。

时间才过去一个多月,形势的变化严重超出了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知。

如果不是李学武主动影响了形势的变化,那只能说他手眼通天,早有预算。

当然了,他们更愿意相信李学武是后者。

真的能干预形势之人恐怕也不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弥补关系,是这一次参与旅行的主题,至少对于他们是这样。

李学武的主动让三人均是松了一口气,也积极回应了这份主动。

现在,三个人同李学武也算是组成一个结构较为简单,但覆盖面很广的小圈子了。

工业、经贸、外事,以及李学武这个怪物所拥有的卫戍和企业关系。

你能看见三人在与李学武相处的过程中态度上有了明显变化,其实主要还是李学武的主动催动了这一切。

明明是他赢了,明明是他短暂钳制住了这三人,明明是他掌握着关键因素,为什么是他主动?

很简单,他到了组建自己上层关系圈子网络的时候了。

只要想在工业领域继续奋斗下去,只要想在轧钢厂继续工作下去,他与上层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是躲不开的。

即便是他有背景,有关系,也必须正确处理这种私人关系。

更何况对于他来说,处理这些关系就像喝酒一样简单呢。

只要俱乐部运营良好,只要所属的几个关系处理得当,他就有机会触碰到上面的人。

近的有他们三个,远的还有工作组那些人呢,当初要是选择虚与委蛇,结交那些人,不失为一种助力。

当然了,还得说李学武自己筛选出他想要的,他需要的关系才行。

工作组那几个虽然关系很硬,但并不值得结交。

最起码双方出现的立场和态度就是不平等的。

李学武的主动在对方看来永远都是阿谀奉承,或者说应该的。

就以他的性格怎么会去给别人牵马坠凳,不把人拉下马都不错了。

高雅琴三人虽与他有所矛盾和摩擦,可那不是主观意义上的碰撞。

后来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双方各有决断和收获,算的上是一种化险为夷,相得益彰。

在处理上面那位的欺压时,李学武并没有去再打扰他们,更没想过要牵扯到他们。

现在尘埃落定,万事皆休,再一次的联系,更显得诚意满满,难能可贵。

如果让李学武必须选择开始处理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他更愿意面对三人这样不打不相识的人。

尤其是是周干城,两人也算是相识于微末,缘分不浅的。

其实说起来,李学武也不愿意这么早就开始布局上层关系,可他进步的速度已经不是自己能全力控制的了。

今年轧钢厂必然要迎来大发展,随着机遇的不断蹦现,轧钢厂的晋级与集团化两个进程必然要影响到他的进步。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这两项进程李学武必然是要乘风而起的,也是他突破年龄限制,大跨步的机遇。

两个进程间隔时间可能只有一年,最多一年多一点,他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

不仅仅是要处理好内部的关系,让所有领导对他满意,在投票上不会卡他。

再一个就是要处理好上面的关系,至少印象分不能丢。

至于说工作成绩和能力,只是他如此低调的情况下,名声都能传播开。

以老李对他的信任和需要,哪怕是带着谨慎的支持,也足够他跨过两道坎了。

进步不是困难,困难的是在这个时期站稳脚跟。

尤其是间隔较短的两次进步机遇,势必需要他对人生规划做出微调。

简单来说,轧钢厂晋级,就意味着李学武必须解决正处的问题,保卫组是一个方向,办公室又是一个方向。

而在晋级过后,短暂的空档期内,他必须跳出京城这个圈子,到外面过度一下,否则集团化进程中他就没有机会再进步了。

这两次的进步第一次需要内部力量,第二次就需要外部力量了。

老李能给予他足够多的内部支持,但在外部关系上,你看他有介绍给李学武的意思吗?

不是李怀德小气,也不是他太过谨慎,而是他的圈子不适合李学武。

不仅仅性格和相处的方式上,在发展、进步过程中,以及级别上都有所差异。

圈子不同,别硬融。

进步就像西天取经,谁说向上处理关系就不是一种考验和磨难了!

海鲜不当饱,真当饭吃起来,还真是蛮累人的。

今天来玩的客人里除了少数的几个有过拿海鲜当饭吃的经历,其他人还是吃个新鲜。

这一顿基本上没有吃什么主食,全靠海鲜大餐填饱肚子。

除了张长明,以及注重饮食品质的派克,就连薛直夫都吃到打嗝才算停止。

餐桌上杯盘狼藉自然有服务人员来收拾,众人移步客厅,喝茶品酒消食漫谈。

小嘴一直没停歇的周小白两人吃得滚肚圆,怕她们消化不好,李学武硬是灌了她们几口酒。

刚刚醒酒的周小白又一次脸红了起来,不过因为肚子里饱餐着,还算是清醒。

两人被李学武支使的溜溜转,给众人沏茶倒酒,或是取小吃和水果。

能在大冬天的在海钓游艇上吃海鲜,吃水果,喝洋酒,还真得感谢联合贸易。

不然就算是有这个心思,也没这个能耐和方便。

扒了一个橘子,大半被周小白和罗云抢着咬在了嘴里,剩下的一小瓣赶紧自己吃了。

李学武示意了对面坐着的高雅琴,让两人帮忙续茶。

“港城的汽车业其实是被动的繁华,甚至可以说是渗透型的繁华”

姬卫东叠腿坐在椅子上,手里端着红酒杯,语气很是随意地介绍着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派克坐在一边默默听着,知道李学武的这种安排是何意思。

我对你很了解,是有人亲自去了解的那种了解。

姬卫东只要将关键的几点讲清楚,接下来与派克的谈判就能轻松许多。

薛直夫听的很认真,甚至亲自做了笔记。

当然了,这些人聚在这里,秘书们坐在不远处听着,但不允许做记录。

很简单,他们的谈话不能以记录的形式传播出去,否则所有人都不敢说话了。

就是一场私人的聚会,就是一场商业思想的沟通和碰撞。

姬卫东说的很详细,甚至将港城汽车的私贩路线都讲明白了。

听得派克苦笑连连,情况说的如此明白,市场调研如此彻底透明,接下来的话应该怎么谈?

李学武倒是很主动,就在姬卫东谈了对港城汽车行业的看法和意见后,主动问向了派克。

“派克先生,您对汽车行业很感兴趣?”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