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25章 一只哈士奇(3/5)

听说你对象又进步了?

去分局?”

这话问出来的语气别扭极了,说不上是嫉妒还是眼气,甚至还有种嬉笑不屑的表现。

他问道:“说是你二哥帮忙办的,还得说有个好亲戚啊”



“是嘛?”

李学才没在意一大爷皱眉的表情,疑惑地看了闫富贵一眼,问道:“有这事?

我怎么不知道?”

“嗨!

你能不知道?”

闫富贵嘴角一撇,道:“这事都传开了,早就说街道所要换所长呢”



“不知道,真不知道”

李学才耸了耸肩膀,看着他认真问道:“这事儿要是我二哥办的,他没跟您汇报?”

“吓他跟我汇报得着嘛”

闫富贵哂笑一声,扭头摆手道:“我是谁啊”

这语气可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谦虚,完全是不屑和嫌弃。

李学才却只是“哦”

了一声,好像没听出他话里背后的含义,倒是肯定了他话里表面意思。

闫富贵被他的话噎得哏喽一下,差点翻白眼。

他想要再辩白几句,可这会儿李学才已经往胡同去了。

一大爷皱眉盯了闫富贵一眼,抿了抿嘴往院里走了。

街道所换所长这件事大家基本上都能听说了,具体换谁,有点心思和能耐的也能听到。

但是,知道如何换的,还知道谁帮忙的,这话就不好说了,备不住有什么说道。

闫富贵也不知道跟哪听来的闲话,当着李家人的面胡咧咧,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要说无意的,他也不是那随口崩牙的人,小心眼的人,话能随便说嘛。

可你要说他是有意的,就依着他的身份和能耐,如何以卵击石,找不自在呢。

其实啊,闫富贵心里就是不自在,从昨天开始就不自在了。

看着李顺和李学才爷俩大包小包地回来,看着李学武成箱成箱地往家里送,看见街坊邻居讨好李家,借着看孩子的名义送东西。

他实在是气不过,觉得人心不古,风气坏了。

人怎么能这样呢,就因为李家越来越有势力,街坊邻居就得巴结着?

不应该平等相处,一视同仁的嘛!

当初自己大儿媳生产,怎么没有这么多人来看望,来送东西,这太让人生气了!

李家的好事已经够多的了,一件接着一件,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你看看,李顺刚刚得了大孙子不说,这没过门的小儿媳妇儿又进步了,太眼气人了!

他儿子都还没有工作呢!

今天过新年,看着别人家都贴春联挂福字,他家里却气氛压抑,心里实在是不痛快。

所以见着李学才出来,忍不住非要讽刺两句。

他看得出来一大爷不愿意听他说话,可有些话不吐不快。

反正日子已经过成这个德行了,他李家家大业大,还敢找来自己怎么着!

他想的美!

李学才才懒得搭理他!

刚刚门口说的那几句话,也仅仅是借风崩回去罢了。

真要找上门去争论这些,不是给他面子,掉自己的价嘛。

现在院里人都怎么看闫家啊,就他们家出的那一件件事,叫人听了都在心里膈应着。

就他们这个院,贾大妈都看不惯的事,你说得有多恶劣吧。

你看一大妈等人不说这些,上班的更是懒得搭理,可贾大妈才不会惯着他们家。

往远了不会说,也说不着,但左近邻居,就没有她宣传不到的。

就闫家那点破事,都叫她给宣扬出去了,也让大家看看,这为人师表的闫老师到底是怎么管家的。

李学才是大学生,家里都是有身份的人,才不会计较这个,李顺也不让。

这几个月以来,李学才不用上学,只跟着父亲往山上去锻炼和学习,性子磨润了不少。

以前还容易冲动呢,天天跟着父亲在山上学医,给村里人看病,收获一声声感谢。

这人啊,就得经历,就得学习,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别人的价值。

李顺也是真没让他闲着,平日里学医劳动也就算了,赶上周末也不叫他歇着,爷俩背着药箱子满山走,去给相邻的村出诊。

这年月流行赤脚医生,只要有点文化,发你一本书,看了就能当医生。

哪有那么多专业的医疗人员下来支援啊,公社和村里只能自己想办法。

红星公社有了中医院支援的医疗所,便成了十里八村的赤脚医生学习站。

李顺就是老师,周日带着儿子左右村子转,给那些瞧不准的病患再看一看。

李学才一直生活在城里,就是生活再苦,也没见识过农村的苦。

这一次可算是叫他见识够了,全家挤在一铺炕上,出门只能穿一件衣裳的情况,直接震碎了他的三观。

寻医问药自古以来就是个难题,爷俩也算是身体力行,实现了医者仁心的本分。

中草药多是山里采的,医疗室自己炮制自己配的,到了他们手里,卖的少,送的多。

就那种徘徊在饿死与病死线上的家庭,如何忍心要那份钱。

看病的钱不能要,治病的药钱还得搭,李顺算是用自己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医德,给儿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李学才的艺术其实已经蛮可以的了,一般的病痛他都能瞧的出来。

但李顺不会让病人担心,更不会放手儿子没毕业就行医。

而是先让他看,再自己看,然后再对比开方,解释给儿子哪里好,哪里不好。

这副模样让就医的人放心,也让他们在吃药的时候安心。

尤其是在李顺肯定儿子诊断结果和所开药方的时候,病人心里逐渐在认同李学才,李学才自己也在逐渐搭建自信心。

培养一名专业西医可能要五年到七年,甚至是十年。

但培养一名专业中医,至少需要二十年,甚至更久。

号脉、针灸、推拿这些仅仅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吃病例,吃经验,吃眼力。

中医根本不用上机械做检查,仅仅是通过望闻问切,就能判断出病人的情况。

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判断所用药量多少,根据具体情况删减变方。

西医是团队性质的战斗,中医是单打独斗的个人赛场。

同样是八十岁的老中医和老西医,你更信任谁?

是让老中医给你诊断,还是让老西医给你做手术?

老西医手哆哆嗦嗦的,你上手术台200斤,下来的时候就剩一百斤了,他哆嗦着切错了,可能给你切一半下去。

环境的磨练,技术的钻研,让李学才的脾气秉性日臻和善自信。

虽然生活上看着还是有些毛手毛脚憨态可掬,但实际上,他的成长李学武都能看得出来。

如果他不是这般存粹,姬毓秀的家里又怎么可能认定了是他呢。

就是姬毓秀本人,也是个比较纯善天真的,也就是在派处所锻炼着,有了股子英气劲。

两人都是活泼善良的人,门当户对有的时候真抵不过这种情投意合。

尤其是现在李学才的快速成长,让姬毓秀,也让家里人欣慰。

今日虽是除夕,可也算着今天要找的人都在家。

李学才躲了学校里的喧闹,去山上其实是一种逃学状态。

只不过大家都逃了,没人追究他罢了。

不过今年开始,学校有意恢复这些学生的教学,已经在联系奔走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