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注定要不平静(2/4)
但这种沟通的默契还是有的,只一眼,她的话锋便是一转,说起了轧钢厂的财政困难。
先是从人事扩招开始说起,轧钢厂去年和今年完成招录两万六千人的扩张计划,财务预算立马缩水。
而今年又是轧钢厂的建设年和年,对财务预算的需求又远远超出实际所能承受的范围。
面对着不断涌入的外贸订单,眼看着生产单位机械设备老旧、生产技术落后、工人队伍亟待更新,她作为主管领导,急在心里,愁在脸上。
哎!
你不是要钓鱼嘛,那我现在甩出一杆鱼饵,阁下又将如何面对?!
景玉农在李学武的提醒下甩出的这杆鱼饵可不一般。
明晃晃照着对方有钱没地方使的情况去的,对标对档地告诉对方,我们现在愁啊!
看着车间里的生产状况,真的是只有两个不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可你看看,我们哪哪都不行,这对外贸易的订单就跟没人做似的,就往我们手里塞,就往我们手里塞。
景玉农差点就直接问对方了: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李学武滋溜溜转的目光里就差告诉对方:实在不行我们只能破罐子破摔,谁让我们没钱呢。
好家伙,包培刚看着这一公一母,一唱一和的,还以为自己到了戏园子了。
自己是来钓鱼的,现在却被人当偏口了!
真是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天黑路滑,人心复杂。
从轧钢厂提供的资料来看,从上面了解的情况分析,这里的对外贸易工作搞的确实好。
更还有,以轧钢厂为主,多家京城和外地企业联合组建的贸易关系网,也是他较为看重的经济成绩。
如果说信用社要,那必然是要搞投资的,钱不能生钱,那要银行做什么。
信用社也是银行范畴的一种,虽然业务没有银行的广,但基本资金和经营活动还是可以有的。
尤其是他们的资金来源于农村,权限管理更为灵活方便。
如果说以前,他绝对不会亲自来轧钢厂谈投资业务的,他们单位不缺好项目。
但是,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投资项目接连出现亏损或者夭折,尤其是在农村,很多项目都无法收回成本。
现在信用社急于寻求新的、稳定且投资回报较高的项目进行再创业。
轧钢厂被他看好,第三个原因便是这里拥有几万名正式职工,以及连带着十几万职工家属。
投资是一方面,这里的储蓄能力也是特别瞩目的,十几万人的储蓄能力开动,每个月就有几百万现金流了。
当然了,这些他能看得到,轧钢厂的干部也不傻,比他看得还清楚呢。
瞧见没,这位景副主任甩钩,那位李副主任就挂饵,还往水里打窝,真当他是饿扁了的鱼了。
包培刚真忍得住,当天仅仅是会谈,并就这些项目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但合作的话一句都没说。
送走他们的时候,李学武和景玉农打赌,阴历年以前,这鱼一定上钩。
景玉农不信,说他的鱼饵撒的太蜜了,窝子打深了,鱼不敢吃,怕是要跑钩。
李学武撇嘴,给景玉农说了,钓鱼不在于窝子深浅,更不在于鱼饵多少,全看技术。
景玉农气的差点打他,这还是啥意思?
合着如果对方跑钩了,就是她这钓鱼之人的技术不行呗!
嘿!
她可真是服了李学武了,什么话到他的嘴里这么一转圈,再出来就全没他的责任了!
李学武还真不是瞧不起她,关于钓鱼这件事,别看钓真的鱼他不在行,但要说钓人…呵呵。
跟信用社的合作没有一蹴而就,但跟火车站以及其他联合单位的合作倒是进一步扩展和开发了。
首先,在运输大队联合办公会议上,李学武协调京城火车站,就三产合作业务,也就是运输相关的扩展经营展开了谈判。
经过一上午的磋商和讨论,双方一致同意,在下个月开始,就运输大队展开再扩展工作。
双方合作的运输队不仅仅要承接火车货运站的运输任务以及联合贸易的运输任务,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联合其他业务相关单位,就运输业务展开谈判和沟通,整合合作企业的运输订单,集成化、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缓解各单位运输压力。
要达成这一目标,必然要对运输大队的车辆和装卸设备升级改造。
双方协商,今年六月份共同投资一百万元用于采购轻、重型卡车和牵引车。
牵引车主要考虑进口的克拉斯或者国产的红岩,主要服务于集装箱运输。
轻型卡车采购订单则是被闻风而动的京城二汽给主动接洽了,这一工作还要继续谈。
关于集装箱运输的变革,是李学武在去年钢城巡视办公会议上所提出的。
钢城五金研究所已经完成了集装箱的设计和制造工序设计。
项目计划书已经拿到,改变大宗商品运输格局的变革和机遇就在他的眼前。
虽然现在国外也开始了集装箱运输,但国内还不多见,仅仅是铁路对接国外运输业务的时候能见到。
李学武就是看准了这一关键,要从内地第一家专业制造集装箱的企业开始,垄断和控制运输行业的技术型变革行动。
在铁路网不完全发达的情况下,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作为主要运输手段的今天,越大宗的运输任务,越考验运输队伍的能力和实力。
牵引半挂加集装箱的配置,李学武就不信运输大队搞不定这些单位的运输任务。
如果再配合以五吨和一吨半的散运力量,明年成批成队的使用重型载货三轮改变短途重载运输格局,相信京城的运输风向都得向这边看齐。
集装箱制造厂有太多的限制,也有太多的机遇,轧钢厂一方掌握不住,也控制不住。
所以李学武充分发挥了借鸡生蛋的经济理论才能,从京城火车站、京城化工、津门海产等单位拉来了投资。
我出项目你出钱,欢欢喜喜过大年。
年前轧钢厂最大一笔投资就这样落地了,投资金额超过三百万,轧钢厂一分钱都没出,就提供了地皮和建设力量。
也就是说,在钢城投建的集装箱制造厂,统一规格,符合铁路、汽车、船舶运输能力,对运输队、造船厂、船务公司、火车运输、商贸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工厂,轧钢厂只出了个想法。
你要非较真,那李学武得说了,我们还提供了土地和建设力量呢,厂区是需要建设的,是需要管理的。
从选址到施工,从机械到技术,轧钢厂还真就手拿把掐,一直占据着谈判的主动。
所以虽然这个项目没有投资多少钱,但轧钢厂的占股最大,即便是投资单位太多,分股太少。
其实就是轧钢厂不争,其他单位也没兴趣争这家单位的管理权限。
主要是李学武找的这些单位都跟生产挂不上多少关系。
就以他鸡贼的心思,还能找京城机械二厂这样的小气鬼合作?
那不得让对方把项目搂过去啊 京城火车站确实很中意这个项目,投资也是最多。
当时对方想要在京城找个地方来建厂的,但被李学武给劝住了。
最直接的理由便是,轧钢厂在钢城有着很深厚的制造能力和基础。
包括特种钢材和五金制造能力,且土地和人工便宜,与船舶和铁路都方便运输。
京城火车站把这笔投资挂在了三产公司业务上,同运输大队一样,享受铁路运输的优势和待遇,又能掌握在站一级手里。
这倒是跟轧钢厂把贸易工业都归置在三产业务中一样,异曲同工。
都是小心眼,怕上面惦记。
轧钢厂其实还好,铁路的三产才霸道。
有叫三产的,也有叫多经的,都是一个意思。
你看不见的有建筑、房地产、招待所、旅行社等等。
你看得见的一说就知道,以前有,现在少了,就是站台上抱着泡沫箱子卖雪糕的。
那些人就是多经公司或者三产公司的,都是铁路职工子女,没有工作,只能去干这个。
还有就是火车上推着小车,嘴里叫卖着:“瓜子花生火腿肠,香烟啤酒矿泉水,让一让啊”
这些人,虽然穿着铁路职工制服,但他们属于多经公司。
轧钢厂完全达不到这种地步,毕竟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
就像通勤列车一样,铁路上的职工,只需要拿着工作证,就能随便搭乘单位所在段的列车。
就算是带着家属也没事,列车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分,不会管的,毕竟谁都有这样的时候。
但轧钢厂就没有这种优势,现在津门、钢城、营城都有分厂区或者经营区域,小的办事处都不算呢。
这人员通勤和流动需要越来越大,运输需要越来越强。
津门都可以了,大不了用汽车跑公路,可运输能力和舒适度有限啊。
远处的钢城和营城呢,工人往来通勤实在是困难。
未来轧钢厂要在几个地方加大力度投入资源,包括在京的人力资源调整。
京城本地户,只要不是全家搬迁的,早晚都要回家探亲。
真叫乘坐火车报销,轧钢厂也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