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七章 意难平(1/2)

京师。

皇宫内。

朱祐樘终于接到王越过黄河后给他发的上奏,其中详细说明了其行军和作战计划,包括想要取得的战果…着重提到,想要把鞑靼人的主力吸引到阴山一线,然后全数歼灭。

“唉,他还是太过想当然了。”

朱祐樘放下奏疏后幽幽说道。

列于一旁的覃昌道:“以王越所言,鞑靼人冬天会带着牲畜南下过冬,届时阴山南麓有大批部族聚居,有机会一网成擒。”

朱祐樘摇头道:“带了那么多沉重的火器,行军速度本就不快,若鞑靼人坚持不肯与他交战,他能如何?”

覃昌试探地问道:“要是他屯兵草原要隘,就地修筑城塞的话…”

“那得调多少人去?”

朱祐樘起身道,“莫说是几十万两银子,就算是几百万两银子,怕也填补不了那么大的窟窿!想要平定草原,还是延龄的提议最佳!”

说到这里,朱祐樘突然就缄口不言了。

覃昌其实很想问,那位张小国舅到底给出了怎样的平草原方略,让您一直藏着掖着?

当下张小国舅并没带多少人在大同,难道说,他有外援?

亦或者,您打算让张延龄直接当大同巡抚,调动大同兵马北上参战?

覃昌谨慎地道:“无论怎么样,平定草原都不是一两年内能完成之事。非得经年累月,且出兵征伐的话,最好是…各路大军从九边各处一起北上,让鞑靼人应接不暇,只要一口气把防线推到阴山,堵住各个缺口,再修筑长城连接各处,或可恢复汉时荣光,京师之地就此安然无恙!”

“如此动静太大,还是先静观其变吧。”

朱祐樘似乎并不着急。

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

城外别院。

张峦正在后罩房的二楼等候消息…让祁娘在外面等候,过了良久,祁娘才上来笑着说:“老爷,人送来了。”

“来了吗?”

张峦兴冲冲地下楼,出了院门,站在屋檐下向左右街道打量。

几辆马车从巷子口驶了过来,在后院门外停下。庞顷从为首那辆马车车厢中跳了下来,看到张峦身影,急忙上前见礼。

张峦问道:“人都到齐了吗?”

庞顷道:“是的。按之前所说,都是从各王府,还有公侯伯爷的府上,以及从江南达官显贵家中接来的。”

“嗨,我哪里说这个了?”张峦一副恬不知耻的模样,板着脸,义正辞严道,“我还以为李尚书回京来了呢。”

庞顷脸上现出无奈的笑容,好似在陪笑,又好像在说,调令才下发几天?就算用飞的,我家道爷也不可能今天就飞到京师来了吧?

“走,老庞,进去坐坐。”

张峦心情大佳,笑着打招呼。

庞顷急忙道:“敝人还得去准备迎接道爷回京,顺带为其去大同赴任做一些前期准备,就不打扰张先生您的雅兴了。”

“这样啊…”

张峦笑了笑,道,“你知道我这人,咱都熟悉,没必要太过拘泥,你忙就忙你的去。我这边…嘿嘿。”

祁娘问道:“那老爷,把人都接进去安置妥当?”

“好,好。”

张峦一张老脸笑得跟花儿似的。

但见四五辆马车上,每一辆都下来三四个身材婀娜的女人。

张峦指了指,问道:“脸上怎都蒙着纱巾?”

祁娘抿嘴一笑,道:“大户人家出来的,面皮都薄,等进去后,老爷私下里相见,想怎样看就怎样看,难道还怕看不清楚么?”

“也是。”

张峦笑眯眯地道,“炳坤,那我就不送你了。”

“敝人告辞。”

庞炳颇为识趣,长鞠一礼后就赶紧带着马夫和扈从,麻溜地离开。

而这边祁娘则招呼院子里的丫鬟婆子等,过来把这些刚送来的女子接进后门。

这边张峦兴奋地直搓手,表现得就像个初哥一般。

不想刚进院门,这边祁娘又带给他消息:“老爷,二公子来信了…乃府上的人送过来的,说是要亲自送到你手上,以便您尽快过目,好及时回信。”

“啊这…吾儿的信来得可真不是时候!”

张峦显得很扫兴。

自己替人办事,得到正面回馈,正准备好好享用,结果儿子就在大同给他来信?

祁娘问道:“那…要不先把人给打发了?”

“那怎么能行?耽误了吾儿的大事,坏的或许就是大明的朝政…我可不能因私废公!”张峦先是一本正经说完,再凑过去低声吩咐,“查看过没,都是大户人家出身?”

“的确是。”

祁娘脸上带着媚笑,回应道,“一个二个才貌双全,知书达理,这要是换作以往,在教坊司可见不到,估摸着老早就被人给截走,不知去了哪个权贵人家。”

张峦笑道:“嘿嘿,还是这样好…光有层身份顶什么用?普通的伶人有姿色却又太过肤浅,还是得才貌双全,出身也高才最好不过。

“这样吧,去把报信人带过来,我当面看过信函后,看看怎么回复,今晚…由你来安排。我对你放心得很。”

祁娘道:“老爷放宽心,这次绝对不会再出现有人对您不利的情况。这些女子都是经过严格管束的,不像那性子野的丫头,害人害己。”

“明白,明白。”

张峦笑的时候,露出两排带着黑斑的大黄牙,形容极为猥琐。

一望无垠的草原。

阴山之北,已进入蒙古高原地界。

当黎明旭日升起时,伴随着天边的乌云,让急行军一夜的将士们稍微看到一点曙光,却无法立即从寒冷的阴霾中彻底走出来。

王守仁骑在马上。

虽然他是第一次实际领兵,甚至这一路人马中,他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具体负责指挥的人是朱晖,但作为一名有魄力的少年英杰,此时王守仁所展现出来的气概,已非身边那些军旅中人可比。

“王兄弟,你看到了吗?对面好像真的是鞑子部落…哎呀,好多妇孺,还有漫山遍野的…牲口?!”

此时朱晖也骑在马上,跟王守仁一样拿着望远镜向远处望去,经过一天一夜雨雪洗涤后的草原,枯黄色的牧草有着近乎漫漫黄沙般的色泽,加上空中飘着的浓厚雾气,给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王守仁好像松了口气般,颤抖着声音道:“终于还是追上了!”

王越只给了他四天时间,到此时,他们已经追了两天两夜,如果再追不上,他们只能撤兵南下。

毕竟孤军深入没有粮草辎重补给的后果,王守仁非常清楚。

但本身王守仁就喜欢那种冒险的战法,正如他历史上在宁王之乱时,喜欢带兵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一样,此时的他已初步具备了高超的军事才能,也跟历史上王越打的那场有名的威宁海之战带给他的启迪有关。

富贵险中求!

王守仁面对他最崇拜的当世名将王越时,深刻感悟到了这位当代军神在草原上能够建功立业的不二法门,那就是长途奔袭加奇袭,而眼下,他正是成功模仿了威宁海之战的战法,且取得奇效。

在这种战事中,他不需要去跟鞑靼主力对垒,只需要追上鞑靼部族的牧民,完成一场奇袭,等着鞑靼军队回援,再趁机截杀便可。

“驱除鞑虏,当以斩草除根为上。”

王守仁高声对身边将领说道。

在军事上,王守仁喜欢冒险,有很强的决断和魄力。

而在治民上,他则喜欢搞连坐,喜欢对外族采取高压统治…这也是后来他在赣南等地平定地方叛乱时的不二法门。

朱晖道:“看样子,鞑子牧民的数量不少,就这么冲上去,很难稳住阵脚!”

虽然朱晖跟着他爹南征北讨,但面前突然有这么多鞑靼部众,他反而不会打仗了。

牧民可以直接屠杀,甚至无须抓俘虏,完全可以做到不留根…

但问题是,蒙古各部族之间也有嫌隙,警惕心很强,这批牧民北上,部落里留下的男丁和可以正规作战的人马,至少也是万人起步。

当然不会更多…

毕竟草原上通常是以“万户”进行分封,而土默特部本身只是个小部族的集合体,差不多也就是万户的规模,如果按一户牧民平均能出三个壮丁计算,土默特部最多能拼凑出三万人马…

实际上根本凑不出这么多。

正规作战部队能有个一万多人就算不错了,刨除在后面吸引和调虎离山的那批五六千人的正规军,伴随土默特部迁移的最多还有一万左右的武装力量。

这批人马虽非精锐,但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弓马娴熟是男丁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故也具备较强的战斗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