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一章 害人不浅(2/2)

且在王越看来,恶劣天气影响的并不止大明出征人马,反倒是要保住牛羊牲口的草原人更为着紧…

毕竟大明将士进兵草原,属于出征在外,财货都没有带在身边。

可鞑靼人就不一样了,面对王越这个名将的出击,既要积极应战,还得谨防自己一方财货损失,多数人都无心恋战,最后只会是大明这边气势如虹,一举奏凯。

王越当然有这种自信。

毕竟当初他统领兵马冒着风雪出征,打的那场声名赫赫的威宁海之战,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鞑靼人正是因为财货和女人、孩子不能放弃,最后才被大明将士乘胜追击而取得一场辉煌大捷。

所以无论皇帝给他如何旨意,轻易他是不会撤兵的。

况且圣旨只是让他不要轻兵冒进,等于变相说朝廷认可他这次出兵“情有可原”,只是希望他不要把事态扩大。

就算皇帝真的勒令他马上退兵,不退就要砍他脑袋,他也不会听从。

王越为了功名利禄,已到了撞南墙也不会回头的地步,在他看来,只有战场上的军功才能一雪自己曾经被夺爵外戍的耻辱,只有靠一场辉煌大捷,才能让他青史留名。

之后两天,本来皇帝还对大臣隐瞒之事,已闹得街知巷闻。

京城民众这才知道,原来王越被派去西北还没几个月,就搞了个大的,这会儿已带兵进发草原,要平定鞑虏了。

皇帝没心思追究是谁走漏的风声。

毕竟之前一次性召见数位大臣,但凡他们有人对外泄露一点儿口风,外人就会把这件事无限放大…

且王越出征带着延绥本镇兵马,三边那边自会有各种消息通过不同渠道传到京师来。

朝野知晓内情,乃是迟早的事。

而本来应该作为局外人,甚至上奏参劾王越以表示自己与之划清关系,等着隔岸观火看热闹的张峦,一时间竟然成了众矢之的。

朝中不支持王越出兵之人,都把这股邪火撒到了张峦头上。

谁让你张峦当初替王越鸣冤,恢复了他的官职,并鼓捣着让他去西北为三边总制?又是你和你儿子,在皇帝背后不断煽风点火,让皇帝起了平定草原之心?

都怪你!

张峦人在家中坐,本来不知道外面对自己的非议,直到沈禄来见,传告有关朝堂上一众人将他张峦和王越放在一起参劾,张峦才知道自己已成为大明朝堂的公敌。

“没人替我说话吗?”

张峦皱眉问道。

沈禄道:“你自己都不去朝堂上申辩,谁来替你说话呢?且你之前,不跟徐公一起,找人联名上奏,重申了你很多观点,甚至还提出陛下应当继承先皇遗志,一举平定草原,解决北患?”

“我真是这么说的吗?”

张峦瞪大了眼睛。

沈禄惊讶道:“你想不认账?奏疏都上了啊。”

张峦道:“那我参劾王世昌的奏疏,上达天听没有?有人把这事儿提了吗?我跟王越不太熟悉,他做什么事,并没有请示过我!我对于他这种贸然出兵的行为,也是极力反对的。”

“没用的。”

沈禄摇头道,“莫说现在没人提你参劾他之事,就算提了又如何?只要人是你举荐的便是你的不对!

“不过说来连我都感慨不已,你说王公得有多急切,才非得在这时候出兵?就不能等等?朝中对他之前出兵搜套、驻屯之事,本就多有意见!”

张峦道:“我想起来了,我觉得王越出兵河套,整顿河套之地的秩序,本身并没错,但我没说支持他大冬天的出兵草原啊。”

沈禄问道:“那来瞻你来日要去朝会上解释吗?”

“罢了,罢了,即便现在我浑身上下都是嘴,恐怕也解释不清楚了!”

张峦一摆手道,“他打他的,反正这件事我认了!爱咋咋地!人是我举荐的,就算他出兵是出自我授意,那又怎样?谁说王威宁出兵草原不能建功立业?这世上除了他,还有第二个适合带兵出征草原的统帅人选?”

沈禄听到张峦这话,也很惊讶。

感情你张峦就是如此面对别人攻击的?

本来还在商讨,如何面对世人的非议,结果发现解释不清楚,干脆就来个破罐子破摔,索性就站在朝堂舆论的对立面?

这是要把旁人眼中奸佞的路线贯彻到底?

张峦起身道:“汝学,我就不送你了。我得回去,再上几道奏疏,论述王威宁出征草原的利弊得失,我还得想办法为朝廷筹募军饷,打仗总需要银子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