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百零四章 秀恩爱(2/2)

皇帝倒不怎么烦恼,他只是把事情交托给了司礼监,让司礼监的人去跟翰林院的阁老商议,以确保在礼数上合规。

但司礼监和翰林院的人却很为难。

就算张延龄真的为朝廷做了不少实事,但始终资历太浅了,且没有从军的经验,直接封爵会显得不太合适?

但封爵说到底是皇帝的权力,所以他们也说不出有哪里不合适…导致这事儿一时没有进展。

而张延龄自己,对爵位什么的反倒不太在意。

该来的总会来,历史上的他,在弘治一朝,做到了建昌侯,那待遇绝对非同凡响。

但到了嘉靖朝,该杀头还是杀头,屁用没有!

眼下他更希望通过军功等事,让朝中人认识到,大明朝缺了他张延龄就是不行。

这天大明在京城的第一家钱庄正式开始对外营业。

之前是试运行,已经收纳了不少存款,而接下来就是开始发行银票,并以银票来作为货币通行媒介,利用皇帝和外戚的身份为其权威性背书,以此来吸引各地的商贾加入其中。

初期存款并没有高昂的利息,更像是交“保证金”。

毕竟这时代,银钱的运送安全性不能得到完全保证,各地的盗寇还是很猖獗的,再加上有官府的层层盘剥,导致很多商贾都不敢带大笔银子出京。

所谓的银票,更像是支票,不是说拿着银票就能兑换银子,还得办理各种手续以保证其安全性。

因为钱庄已在南京等处有了分号,年内就会开到大明十三个布政使司的省会城市,这也给行商游走天下做买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鞭炮齐鸣,装饰极为奢华的钱庄终于开业。

安保措施非常到位,由锦衣卫全程提供保护,加上雇请回来的护卫可以佩戴刀剑,甚至连弓弩都有,以确保没人敢来闹事。

毕竟张延龄最初的目的,就是以皇帝的名义来办钱庄,这样就算地方官府也干涉不得,即便有地头蛇对此不服,张延龄也有的是办法让地方上屈从于当前的政治形势。

谁闹事,谁就会被法办。

张家只是单纯的外戚?

不好意思,张峦既是外戚勋臣,又是文官魁首,做到了阁老和六部侍郎,未来是有当尚书的可能,就问地方官和军中将领,敢不敢出来触霉头?

这时候,也体现出了家中有个顶级文臣的重要性。

张峦身上那层皮,对老百姓来说简直是高山仰止,足以让各地商贾放心把银子存进钱庄,以作为中转的基石。

“二公子,前几桩生意,都做成了。”

秦昭笑着对张延龄道,“不过都是从京师往南京送去的银票,按照约定兑现了。眼下很多商贾都在打听,不过更多人还在观望。”

张延龄点头道:“想把生意做大做强,就得以诚信为本。钱庄内所有开销,都需要明细清晰的账目,等稳定后,就将是对外放贷。以我们的信誉,争取先为徽商保证资金的安全,务必做到公平合理。”

秦昭笑道:“能把放贷的生意做起来,那开钱庄才算是一本万利。”

做生意的,自然知道高利贷这东西有多赚钱。

但张延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靠放贷去发家致富,更多是要以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本体系,让更多的资金流入到这个体系中,这样能更好提供一个维稳的尺度,对大明的商贾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管。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