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七百七十一章 顶梁柱(2/2)

此时的张延龄正在书房里写东西,通过洞开的窗户,见张峦出来后在那儿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不由出声劝慰:“爹,你至于吗?你大儿子什么样,又不是第一天知晓。何必大动肝火?身体要紧啊!”

“对,还是吾儿你关心为父。”

张峦一副大言不惭的模样,道,“为父这身子骨不行,不能为这孽子伤了元气。不过为父也没想到,现在连锦衣卫,一般人都发不下俸禄。不是说盐税都收上来了吗?”

张延龄解释道:“盐税是收上来了些,这不朝中大臣首先想到的便是,赶紧把九边将士给安抚好?再就是把官员积欠的俸禄给发下来,最后才轮到这些当兵和具体做事的。”

张峦问道:“那全都发下来,得多少银子?”

张延龄叹道:“不可能一次全都算清楚,本色和折色全都发下来的话,连同地方上那些吏员的俸禄,少说也得二百万两上下!”

“这么多?足够重新修一条黄河了?”

张峦显得很震惊。

“那能怎么办?”

张延龄解释道,“大明财政,早就出问题了,这也是为何我会提出,把盐税收归国库所有,难道我不知道这么做,会令西北边储进一步下降吗?但在财政出现问题的时候,明知道饮鸩止渴,也得这么做。”

张峦张大嘴巴,吃惊地问道:“你是说,盐税改革是在饮鸩止渴?那你还…坚持做出改变?”

张延龄道:“你没看到,改革盐税推进时,就连徐阁老他们都没提出反对意见吗?其实谁都知道,如果不加以改变,朝廷的财政状况会愈发难看,最后就变成西北边储没有,朝廷也穷得揭不开锅,盐商赚不到钱,百姓吃不上盐,简直就是满盘皆输…”

“那也是…”

张峦在院子里坐下,隔着窗户,跟张延龄道,“咱大明财政真是烂到根子上了!以前没当官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觉得呢?”

张延龄心想,你还真容易被人洗脑。

以前你是没当官,对朝事不了解,但就算你当了官,只要没人告诉你真相,你也只会活在岁月静好中。

大明的将来用得着你来操心吗?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你从一个经历者,变成了始作俑者,由你张峦亲自推动把朝中很多事进行改变,其中就包括财政,这也是你能成为大明股肱之臣的重要原因。

张峦道:“看来只靠我去凑那三瓜俩枣,实在是杯水车薪…我还是歇歇吧。”

张延龄很想说,你要脸不?

在这里感慨一大段,结果就因为面对的困难太多,你就决定要躺平,直接撂挑子不干,把事情交给别人?

张延龄道:“爹,你别消极怠工啊!大明不是缺不了你吗?南边的李孜省还嗷嗷待哺呢,九边将士正等着你筹款给他们发军饷呢。”

张峦道:“吾儿,你说的是人话吗?为父再硬的腰杆,也撑不起这片天。唉算了,为父自知本事不行,还是靠你吧。

“想想为父这几个月,自己也没得到多少俸禄,你以为为父愿意跑去那院子?只因为那边都被李孜省安排好了,不用我伤脑筋…”

“什么意思?”

张延龄皱眉问道。

张峦认真解释,道:“到了那院子,就能白吃白喝,李孜省已经把未来几年的吃喝,还有里面女人的用度,都给安排妥当了。”

张延龄翻个白眼,心想,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

原来你张大国丈就这么点儿志气?

看似跑去纵意人生,其实就是当小白脸,白吃白喝?

难怪别人瞧不起你啊,就你这赖皮的模样,街上随便抓个贩夫走卒,不比你强?

张延龄道:“爹,这两天,你得入宫一趟。先前覃公公来找我,让我进宫汇报一下西山上的情况,我说让家父跟着一同前去,他同意了。”

“为何要捎带上我?”

张峦瞪大眼睛,满脸都是拒绝之色,“为父对这些事情又不太熟稔,你也没让为父参与其中吧?还有西山上遇到的英国公,回京之后想见我,被我拒绝了…这次他是一个矿都没拿到,对吧?”

张延龄没解释太多,只是微微摇头:“还是得你去当面向皇帝汇报,至少你这个阁臣更能服众。这事儿要归在我身上,会出乱子的…我只是个稚子,做的事越多,越会被人当作妖孽看待。”

张峦诧异地问道:“给朝廷赚银子,有何不可吗?”

张延龄道:“事情可以由我来做,却不能公之于众…我把功劳让给你,不好吗?你堂堂次辅,有了这次的功劳,以后在朝中的威望不就更高了?”

“出了问题,锅也是我来背吧?”

张峦抗议道。

“那爹,你要不要当你心目中那个为国为民的大明忠臣呢?想让别人敬服,可不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张延龄道,“你平时遇到事情躲得远远的也就罢了,现在让你去做个汇报,在姐夫那儿混个好名声,也让朝中大臣认可你,你却推三阻四?”

“我…”

张峦瞬间觉得很羞愧。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