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六章 开矿(1/2)

张峦回到院子,进入屋堂后,突然有些后悔,然后好似肉疼一般,坐在椅子上半天没回过味来。

“我是不是闲得慌?陛下没给我委派筹措军饷的任务,吾儿也没说能帮我,李孜省更是自顾不暇,我居然还这么自信,说是要替朝廷再筹措一批钱粮出来?难道我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我几时这么自信了?

“哎呀,坏了,坏了,都怪我那儿子把我给带坏了啊!”

嘀咕到这里,张峦心情越发郁闷了。

此时祁娘从外边走了进来,好奇地问道:“老爷这就回来了?”

张峦苦着脸道:“是啊,事情聊完了自然就回来了。覃公公一上来就跟我提什么西北将士的军饷问题,还说要从朝廷府仓调拨五十万两银子给付。”

“跟您说…?”

话才开了个头,祁娘就敏锐地意识到,自家老爷并不是什么草包二傻子,而是大明的户部右侍郎,大明的财政有一多半,都是张峦在操持。

张峦哭丧着脸,道:“我也是头脑发昏,明知道有些事力不能及,还非往自己身上揽,居然打包票要替朝廷再筹募一批钱粮回来,以犒劳前线将士…唉,真伤脑筋啊!”

“您…”

祁娘闻言不由吸了口凉气,立即善意地提醒,“老爷,您莫要忘了,南边还有一位您的故交,正等着您筹募钱粮去帮他呢!您四下承诺,顾得上那么多人吗?”

“黄河河工事我并不担心,吾儿说他能行我认为就一定能行。”

张峦有些懊恼道,“只是这次,纯属我没事找事…可惜吾儿现在不在京城,或许真应该跟他商议后再做决定…唉,我真糊涂啊!”

祁娘一时无语。

心说,还是您老牛逼!

随口就敢许诺给朝廷筹措钱粮,不过想到您能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如此高的地位,皇帝遇到麻烦您不顶上去,谁又能撑起来呢?

“老爷,今晚还要作安排吗?”

祁娘小心翼翼地问道。

张峦皱了皱眉,道:“你这叫什么话?又不是让我今天就去筹募钱粮,朝廷的事,跟这院子里的事,有什么冲突吗?安排,给我狠狠地安排!”

“咦?您老之前不是还说…”

祁娘本想提醒张峦,你自己说的要收心养性,太美的女人不要,更不能搞出太过荒唐的花样来。

张峦起身,好似个倔老头一般往内院走,一边走一边说:“也是我闲的慌,自己答应下来的事,总不能反悔吧?接下来我就要忙碌了,怎么都得提前松快松快!此番就当是为接下来的忙碌…打个前站吧。”

祁娘笑道:“这院子里的事,还不是老爷您说了算?奴家这就去给您安排,包满意。”

紫禁城。

乾清宫大殿。

覃吉如实把张峦的话带到。

朱祐樘听完后倍感振奋,甚至带着几分感动,当着几名司礼监太监的面,称赞道:“岳父心怀社稷,还有比他更忠于大明的人吗?连朕都没想到,他能在病重下,还有如此抱负,简直是一心为边疆将士着想啊!”

覃吉脸上带着感同身受的神色,迎合道:“是啊,当从张先生口中听到这话时,奴婢也是非常感动。他人都只想索取,只有张先生与众不同,总是挺身而出,主动为陛下分忧!”

当朱祐樘跟覃吉对视时,双方眼中都带有一种惺惺相惜,似乎都从张峦身上找到了久违的认同。

这下可把旁边观望的李荣给震惊到目瞪口呆,甚至下巴都快掉到地上去了。

张峦这是抽的什么风?

明明还有个嗷嗷待哺的李孜省在中原之地等着他,他就敢再大包大揽,竟要给西北将士增发军饷?

这是疯了吧?

李荣谨慎地道:“陛下,如今这时候,就九边军镇奏请如数给付,已是最好的结果了,何必…再多生事端呢?”

朱祐樘回过神来,斜着看了李荣一眼,摇头道:“毕竟没有补足数,再说了,并不是所有军镇都奏请补发军饷,诸如蓟州等地,就没有上疏。既然要做事,那就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

“是啊。”

覃吉急忙道,“不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朝廷得做到一碗水端平。”

李荣又善意地提醒:“可是这一碗水,本就不满,能够端平已属不易,如果还想强行满上,岂非…”

朱祐樘闻言笑了起来:“这不是还有岳父在吗?他说行,那就一定行。朕看好他,照准执行吧!”

二月初的西山,一次聚拢了几百家商贾。

虽然都知道这次拍卖的矿窑最多有十几二十处,但架不住都听说京师附近出了富矿,且打听到张小国舅有特别的法门,能让石炭这种本身并不怎么好烧且很容易出现使用风险的燃料,大幅增加利用效率,并确保安全。

谁都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应者如云。

西山脚下,张延龄已让人提前盖好了屋舍,方便接待四方来客,同时还在周围设立了一些厂房,专门用来制造可立即投入民间使用的蜂窝煤。

商贾抵达后,多数人都没有直接上西山,而是就在周边地区考察,他们也很想知道在此之前就已投产的那些矿窑,产量几何…

当得知这里早就有大明勋臣开设煤矿,且产量还不低时,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本来是专属于权贵的生意,现在有机会落到他们头上,殊为难得。

民不与官斗,商贾要得到这桩有赚无赔的买卖,首先就得找强有力的靠山来保证不被人窃夺。

恰恰,张家在商贾中的名声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徽商那边,都觉得张家既讲规矩,又能从无到有开辟很多新产业,更有现在徽商翘楚秦家掌舵人秦昭来为张家代言,无形中增加了可信度。

二月初四这天,秦昭带着一群关系不错的商贾上山来找张延龄。

而此时张延龄,刚刚把一处新矿脉给勘探出来。

他在西山没其他事情做,就是不断地发现新的煤矿矿址…要知道未来几百年时间里,西山因为盛产煤,早已经被挖得千疮百孔,也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官方才彻底关停这里的煤矿。

不过那些个历史的遗迹,都留在了这座山上。

“二公子,明日就要开始拍卖,今日我带人上山来,看看各处的情况,让他们做到心里有数。”

秦昭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了合理解释。

商贾从不打没把握的仗。

以秦昭为首的徽商,自然明白在最恰当的时候入手最合适的产业,想要赚钱,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说,而得亲眼见到才敢投入本钱。

张延龄笑道:“从去年冬天开始,就开始有人在这边作业,我招募了不少矿工,打了不少孔,每处新勘探出来的矿藏都做了简单的爆破装置…等下我带你们去看过便知晓…”

“爆破装置?”

秦昭神色多少有些意外。

张延龄指了指前边不远处,道:“我刚好又找了个新矿窑,正要进行爆破,看看这个矿坑的煤炭储量和成色如何。走吧,咱们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这边会有人安置火药。”

秦昭一脸好奇地问道:“得用多少火药,才能把上面一层岩石给炸开?想检验储量和成色,怕是要消耗上千斤火药才行。”

“那得看用什么火药。”

张延龄笑了笑,随口应了一声,就带着秦昭还有一众商贾,到了二三百米开外一个巨大的岩石后面。

立即有人开始布置火药,当然并非是普通的黑火药…而是张延龄研制的黄火药,也就是通过制造硝化甘油,配合上能固定其成分、令其活性趋于稳定的硅藻土。

其实要制造硝化甘油,对张延龄来说并不困难,一早在他的实验室中就有出产。

不过这东西极不稳定,无法做到长时间的储存和运输,后来等到朱祐樘上位,张延龄利用皇帝的信任,还有锦衣卫的关系网,从辽东等地开采和运回大批硅藻土,并以此来稳定硝化甘油的性能,终于制造出威力巨大的黄火药。

“轰!”

震天的巨响传来。

电光火石间,似乎整座大山都被劈开,空中到处都是黑烟和沙尘,还有密密麻麻的煤灰,随风飘扬,简直遮天蔽日。

这一声晴空霹雳,可以说是震动了整个西山,就连几里外都能听到动静。

随着爆破结束,那些具体负责且第一时间藏匿好身形的锦衣卫,纷纷从掩体中走了出来,过去查看开坑的情况,当发现效果还算满意,且解除危险后,才开始招呼张延龄一行上前去查看情况。

“秦当家,请吧。”

张延龄笑着发出邀请。

秦昭还在震惊中,没有回过神。

她显然没想到,威力如此强大的新火药,张延龄竟没有将其运用到军事上,而是用在了民间开矿上。

虽然她觉得很不可思议,甚至认为,这东西必定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但也明白,这不是她的身份能够接触到的东西。

张延龄走在前面。

而秦昭和其背后一众徽商,全都面如金纸,且小心翼翼,显然是还没摸清楚状况。

有人小声地问道:“秦东主,想问您一句,这是地动了吗?”

秦昭回头看了一眼,摇头轻叹:“这是张家小国舅发明的一种威力强大的火药,爆炸时惊天动地…不知道的,确实以为地动了。”

“那以后…”

背后的人还想询问,我们承包矿山后,是不是也有机会使用这么强大的火药来开矿?

秦昭赶忙打消他们的心思,道:“眼下不过是二少爷心急,想让你们早点儿知道地表下面煤矿的成色,才会动用新式火药…这东西威力如此巨大,平时你们敢用吗?”

“这倒是。”

一个老商贾以浓重的徽州口音,道,“平时开矿用一般的火药就行,呵呵…这位二公子果然非同一般,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