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画饼(2/2)
“为父当然觉得这件事不甚稳当,初八浴佛节,从明天开始算,满打满算也只剩下三天了,要将偌大的万和寺修缮完毕,实在是难为人…要不是这事儿你觉得稳妥,我怎么都不可能答应下来。”
张峦有些气急败坏。
他完全是被李孜省和张延龄架到火上烤。
还没去毛扒皮呢,就成喷喷香的烤全羊了。
张延龄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道:“爹即便心里不乐意,但还是肯听我的,这样就挺好,关键时候误不了事。”
“你小子下一步是不是就想说孺子可教了?”
张峦跟着翻了个白眼。
父子俩的相处,进入一种怪圈。
明明是老少配,老的应该占据绝对的上风,现在却成了老的听小的话,张峦在对外事务上,可谓是一点儿发言权都没有。
张延龄转身往前面的院子走,解释道:“爹,咱是实际考察过的,您觉得万和寺修缮工程,梁芳和彭勉敷他们干的是偷梁换柱的勾当吗?换下来的是支撑寺庙整体格局的房梁和砥柱?”
张峦跟在后面,撇撇嘴道:“这怎么可能?柱梁是怎么都换不了的,真要是换了,基本上就等于是掀倒重建了。”
“那不就得了?”
张延龄道,“其实就是个修修补补的小工程,花费个一两千两银子顶天了,结果被整成一两万两银子的大工程。爹,其实就连李孜省都看出来了,要是把该修修补补的地方拆换一遍,根本用不了三天时间。”
“什么?”
张峦惊诧地问道:“不用三天?韦兴他们可是足足修了三个多月啊。”
张延龄不以为意地道:“做事拖拖拉拉,开工后只需要用幕布把工地围起来,就可以名正言顺歇歇停停,期间正好把占役的京营士兵,调去干他们接下来的私活,这是梁芳、韦兴等人的老手法了,一点儿都不稀奇。
“当日父亲您也见过了,外表看起来金碧辉煌的万和寺,真的需要换什么大的部件吗?”
张峦疾步跟上儿子,待并肩而行后才问:“既然三天时间就能完成,那李孜省为何自己不干,要把这功劳交给为父?”
“有料子,三天就能完成,问题是他现在手里没材料啊。”
张延龄道,“如果让李孜省自己去找优质木石料,恐怕十天半个月都调不来,您觉得他会冒这种风险吗?”
“咦?莫非你能调?”
张峦惊讶地问道。
张延龄扁扁嘴道:“之前孩儿让父亲去跟太子通气,若是连这个都没调查清楚,那不等于是在给自己挖坑么?
“其实我本打算让太子主动跟陛下接下这苦差事呢,毕竟谁提出来的,谁负责解决,此乃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料子到底哪儿来啊?”
张峦问道。
“当然是徽商那边调…哪怕徽商不肯给,咱也能在京师周边就地解决。”张延龄一脸轻松地道,“这些花费,大概也就一千两上下,用到的人手也是京营的人,不需咱费太多工夫!”
张峦苦着脸道:“那…要是李孜省不给钱呢?一千两…怎么看都不是个小数目啊。”
张延龄笑道:“爹,您是不知道万和寺募捐到底募集了多少资金,这种献殷勤之事,商贾最热衷做了,只是以前他们没门路罢了。
“商贾多为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如果咱给商贾分润一些好处,比如说帮他们沟通御用监的关系,这区区一千两,没人会在意。”
“怎么个沟通法?”
张峦继续追问。
“当然是跟陈贵沟通咯…韦兴倒台后,陈贵就成了御用监实际的操盘人,不然咱提前跟陈贵通气又是为何?”
张延龄笑眯眯地说道,眸中满是得意。
张峦咋舌不已,惊讶地道:“好你小子,又是把所有事情都先计划好了,但你没跟我说这些啊。那…那咱真就接了?”
张延龄点头道:“这事还是要李孜省去跟陛下提请,明日应该就会把具体差事落实到您身上。我跟庞大管家说了,让他回去后跟李孜省建议,让李孜省提请由您和太子一起完成此事。”
张峦目光一凝,问道:“太子也要参与?至于吗?”
“当然至于。”
张延龄重重地点了点头,“其实有太子监督,这件事会更容易落实,那些商贾做事也会更加上心。”
说到这儿,两人已回到中院,张延龄朝老父亲摆摆手,“爹,您回房歇息吧,我就不在家里待着了,稍后我去见秦当家,让她做好准备。”
张峦皱眉不已,质疑道:“又去见那女人,还是深更半夜去?”
张延龄笑道:“爹,您瞧不起谁呢?那女人手上可是掌握了很大的资源,从人脉到渠道、关系网络…
“这次重修万和寺之事,咱很可能要仰仗她。这也是给她在太子面前立功的大好机会,相信她会识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