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章 戴木乐的忧虑(3/4)
严良稍微思索了一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警察署就干脆新增一个业务,那就是给安装了发动机的机器的驾驶人员发放驾驶证。
只有通过了培训之后的人员,才能拿到这个驾驶证。
而只有拥有驾驶证的人员去驾驶相关的车辆,才是合法的。
其他人要是无证驾驶,我们警察署的警员可以对他们进行罚款处理。”
徐文强的主意倒是非常的干脆。
车祸这个事情是跟警察署有关系的,那么减少车祸这个事情,自然也是警察署去谋划了。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警察署下面也能开设一个培训机构,挣一点钱去补贴奖金之类的发放。
要不然其他很多机构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资金来源,反倒是警察署这样的强力机构,每次都只能等上面拨款。
这个情况,可是有点尴尬呢。
“咦?
这个主意不错啊!
我觉得警察署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负责这个事情。
要不我们干脆等会直接去警察总署,找马署长商量一下。
这个事情宜快不宜迟,越是实行的时间晚了,到时候既成事实的车夫就越多。
这个事情推进起来的难度就会越大。”
“行,那我们路上一边商量,一边想着怎么跟马署长说比较好。
这个事情,还真是要尽快的落实下去,免得拖得时间太长了,到时候更难处理。”
两个人面临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剩下的,无非就是怎么落实,怎么实施的事情了。
…… “玄策,这个驾驶培训学院的事情,你谁提出来的主意?”
太子府中,李宽看着今天的《大唐日报》,眼神立马就被里面的驾校相关的报道给吸引了。
这个东西,他绝对是没有插手过。
但是驾校这么一个玩意,没想到就在此时的大唐诞生了。
这由不得让他感慨了一把。
“太子殿下,这个事情我还真是知道一些。
前两天跟马周一起喝酒的时候,他还专门跟我介绍了一下呢。”
王玄策作为李宽身边的幕僚,虽然没有任何官职在身,但是地位却是非常的超然。
哪怕是朝中十八部的尚书看到了他,也都要给几分面子。
现在也就是他不愿意正式的入朝为官,要不然让他去担任十八部的一个职位,那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没看到马周、许敬宗、褚遂良这些人如今都是大唐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吗?
“哦,说来听听?”
“这段时间各个作坊里头不是都在生产安装了发动机的车子嘛。
这本来是一个好事,太子殿下您应该是完全支持的。
但是警察署那边发现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长安城里头的交通事故比过往有了一个明显的增加。
并且许多事故都是跟三轮车或者拖拉机有一定的关系。
以后的相关产品肯定会越来越多,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就意味着长安城里头的交通事故会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情况,肯定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
长安县警察署和万年县警察署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徐文强和严良两个人商量之后,就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他们去到警察总署跟马周汇报商讨之后,就有了现在报纸上面报道的相关规定了。”
王玄策能够在李宽身边站稳脚跟,这么多年以来都深受信任,自然也是有几把刷子的。
像是这个事情,完全是李宽临时问起来的。
要是换了一个别人,大概率是没有办法回答上来的。
哪怕是回答了,估计也是一知半解。
“三轮车和拖拉机,这些都算是机动车,跟自行车和马车还是有所不同。
警察署专门搞出来一个驾驶培训学院,自然也是好的。
不过在长安城可以这么搞,要是放在其他的州县的话,不一定能够搞下去呢。”
李宽可是很清楚大唐各地之间的地域差异到底有多大。
长安城的两百多万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跟其他的大唐人肯定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
这种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
“太子殿下您也是支持警察署的这个方案吖吖?
这么看来,马周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
虽然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对于购买三轮车和拖拉机的人来说,变得麻烦了一些。
甚至有些原本想要购买的人就直接购买了。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规范这方面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的拖拉机和三轮车的速度虽然是比不上马车的。
但是我听说各个作坊都在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技术。
总有一天,这些车子的速度是会比马车要快的。
那个时候,一旦出现什么意外,相关的伤亡肯定也会变得比较大的。
这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场景。”
王玄策这话,算是把他的态度表达的非常明确了。
“在设置驾驶培训学院的同时,各种交通规则有必要进一步的完善。
让那些驾驶机动车的人都明白,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大唐现在的道路交通系统自然是没有办法跟后世的比较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警察总署去完善交通规则。
比如行车要靠右,路口要减速之类的,这些都是可以通用的。
“确实如此,等会我专门去找一下马周,让警察署不断的完善相关的规定。”
…… 萧记自行车铺子里头,萧柱拿着一份最新的《大唐日报》在那里琢磨。
如今他的这个铺子也算是远近闻名,生意还算不错。
除了之前那个萧佳之外,他又招募了几个伙计。
如今铺子里头的生意算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不过萧柱却是并不满足这样的生活。
对他来说,怎么让自己的铺子发展壮大,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萧佳,报纸上说的劳牛三轮车作坊招募一些合作伙伴进行三轮车故障维修的事情,你觉得靠谱不靠谱?”
“掌柜的,那个劳牛三路车作坊现在是长安城商圈的红人,人家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来撒谎吧。
再说了,这个事情是《大唐日报》刊登的,以他们的信誉,想来这个消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萧佳一边修理一辆自行车,一边跟自己的掌柜说着话。
铺子发展壮大到了今天,萧柱已经很少亲自下场修自行车了。
“我们的自行车修理生意,这几年都还不错。
不过我感觉以后三轮车和拖拉机这些东西会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能够修理这机器的话,肯定会更挣钱很多。
萧佳,你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去参加劳牛三轮车作坊搞出来的这个培训?”
很显然,今天才三十岁的萧柱,还是非常有想法的。
像是他这种人,对于自行车、马车、三轮车这些东西的修理业务背后蕴含的利润,其实也是看的很清楚的。
很显然,他是看上了不算增加的三轮车背后蕴含的生意。
作为一个修理铺子,想要参与到这个行业之中分一杯羹,也就只能是去修理三路车了。
好就好在这个三轮车是最近才出现的,市面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人会修理。
如果萧柱参加了劳牛三轮车作坊的这个培训,他也就算是第一批会修理三轮车的人员了。
这个三轮车也好,拖拉机也好,亦或是其他使用了发动机的机器,工作原理肯定都是差不多的。
只要他掌握了三轮车的修理方法,其他的车子的修理肯定也就不在话下了。
所以他看到这个新闻之后,立马就动心了。
“掌柜的,这个培训是免费的吗?”
萧佳听了萧柱的话,显然是非常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