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54章 大格局(万字求月票)(2/4)

要不然很多人离开家乡之后,家人连他的什么的动静都收不到,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萧瑀虽然能够感受到大唐邮局的好处,但是这个东西毕竟不是他提出来的。

要让他一二三四的说出特别多的好处,也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不过就现在这个认识,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反正按照您的意思,太子殿下搞出来的这个大唐邮局,我们配合着做好就是了,对吧?”

萧锴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大唐邮局的意义,不过自己阿耶都表示了认可,他也不会跳出来反对。

“嗯,好好配合一下吧,特别是涉及到江南老家那边,不要掉链子了。”

…… “郎君,太子殿下这是公器私用,直接让大唐邮局从奔驰四轮马车作坊采办五百架马车,这个做法也太过分了吧?”

城南马车行里头,韦宝很是不满在站在韦思仁面前抱怨着。

反正房间里就只有他们两个人,有些出格的话,说了也不怕被人听到。

“如果大唐邮局真的按照太子殿下公布的方案进行推进,那么需要的马车远远不止五百架。

这个订单,确实不能让奔驰四轮马车作坊完全吃下去。

不过陛下如今已经南巡了,朝中几乎都是太子殿下说了算,我们应该要怎么阻拦这个事情比较好呢?”

韦思仁自然是对大唐邮局现在的马车采办事情不满的。

但是要怎么把这个局面给翻转过来,他却是还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

将质量,城南马车行是绝对不敢说自己的质量比奔驰四轮马车作坊生产的要好的。

将成本,自己是有一些优势,但是他也听说这笔订单,奔驰四轮马车作坊给了一个优惠价。

这个优惠价,肯定比自己现在正在售卖的价格要低。

虽然自己如果一口气拿下五百架的订单的话,也可以给一个更低的价格。

但是人家要是耍流氓,拿大量采购的价格跟自己的零售价格相比的话,在流程上还真不能说一定有问题。

最关键的是操作这个事情的吕小北,完全就是观狮山书院的人,铁杆的不能再铁杆的太子党。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韦思仁很不满,一时半刻也不知道要从哪里切入进去。

“我听说这个大唐邮局,单单初始的筹建费用,户部就划拨了三百万贯,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投入。

这么多的钱财,没有经过朝臣的充分讨论就开始实施了,我觉得应该不是很妥当的吧?

可不可以让御史台那边发发力,先把这事给搅黄了?”

韦家跟御史台的关系还算不错,里面有好几个御史都跟韦家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

所以这个时候,韦宝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利用御史台的力量。

历朝历代,一旦碰到类似的大事的时候,御史们是最积极的。

这事扬名立万的好时候啊。

“御史台的那帮人也不傻,这个事情虽然耗费巨大,但是不管是对于勋贵世家,还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你让他们怎么跳出来反对呢?

难道就因为花了比较多的钱财,就要反对吗?

那户部每年花费那么多的钱财去修建水泥道和铁路,那就更加应该反对了。”

韦思仁现在也学聪明了,不会傻傻的什么时候都让御史台的相好出手。

“如果通过朝堂上的手段没有办法解决的话,那我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提议。”

韦宝深呼吸一口气,让自己的脑子尽量变得清醒。

“什么建议?”

“太子殿下不是一向是非常讲究遵守商业规则,希望大唐的商业都能在规则内进行发展吗?

那么这个大唐邮局的马车购买,也应该按照规则来购买啊。

他们需要多少辆马车,有什么特别要求,这些都应该对外公开,然后让所有的商家都参与到报价之中。

最终根据大家报价的优劣来选择从哪里购买。

在这个购买过程之中,最好还要有御史台的御史负责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公平。

这样一个提议的话,很多人应该都是会支持的,御史台应该也乐意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

姜还是老的辣。

韦宝在长安城商圈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很显然,他发现使用阴谋诡计没有用之后。

果断的选择了使用阳谋。

这么一来,李宽会同意他的那个方案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听说奔驰四轮马车作坊那边已经在开始准备第一批特供给大唐邮局的马车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那就相当于把他们给得罪狠了呢。”

这个时候,韦思仁难得的犹豫了起来。

没办法,如今的局面,对他来说实在是谈不上有利。

他虽然眼红奔驰四轮马车作坊的收获,但是如果干扰这个事情的代价比较大的话,那么他也不一定会考虑的。

“这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奔驰四轮马车作坊作为大唐排名第一的马车作坊,跟我们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差。

在很多场合,我们都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要是这一次我们能够把他们吃到嘴里面的肥肉给撬下来一块,那么也算是扬名立万了。”

韦宝越说越觉得自己的方案其实非常的可行。

李宽是什么性格,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特别是李宽对于大唐商业的态度,他们这些商家就更加清楚几分了。

“既然你觉得可以试一试,那就试一试吧。

不过这个事情也不要玩过头了,到时候不好收场就麻烦了。”

韦思仁终归还是同意了韦宝的方案。

不给奔驰四轮马车拖一拖后腿,自己这边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

…… “使臣,长安城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那个大唐邮局的事情。

这算是大唐的太子殿下掌权之后提出的第二件大事,您觉得我们有没有必要也跟着学习成立一个新罗邮局呢?

新罗使臣府邸之中,金大棒放下手中的《大唐日报》,跟金胜强商量着事情。

作为首个全面唐化的番邦属国,新罗现在几乎是什么都跟着学习大唐。

就连十八部的结构,金胜曼权衡利弊之后,也选择了跟随。

甚至金胜曼去年的时候还正式的在金城设立了新罗书院。

书院里头各个学院的结构都跟观狮山书院一模一样。

哪怕是他们对于很多东西的理解还非常的片面,非常的肤浅,但是他们却是选择了跟随。

不管是书院的质量怎么样,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虽然新罗每年都有很多勋贵子弟寻找了去长安城游学,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没有机会去大唐的。

新罗书院就是为他们而设立的。

“大唐那么大,信息传递起来非常的不方便。

哪怕是勋贵世家,要从镇北道、岭南道等地传输消息回长安城,都甚是不便。

虽然很多人家也开始养殖信鸽,通过信鸽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五力进行跨越县城的信息传递的。

虽然我没有完全搞明白大唐太子殿下的想法,但是这个事情应该还是有一些好处的。

这么多年来,大唐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几乎都没有出错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要跟随。

并且在这个事情上面,我们是有优势的。

新罗的国土面积没有那么大,如果设立新罗邮局的话,不需要花费特别大就可以顺利的运行起来。

并且我们的信件传递效率,肯定是要比大唐快的。

你想一想啊,一封信如果要从长安城送到永平港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啊?

半年内能够送到,就算是快的了。

甚至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些信件会丢失呢。”

金胜强一顿分析之后,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大唐邮局的事情跟国内进行汇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