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八百一十一章 要抓活的(2/2)

她终身未嫁,收养孤儿近百,每日在废墟上诵读《共约》,坚信“光总会回来”



秦川找到她时,老人正坐在沙丘上,抚摸一只瞎了左眼的猫。

“你来了。”

她竟笑了,“我知道你会来。

昨晚梦里,星星掉进了井里,浮上来一朵莲花。”

秦川跪坐在她面前:“我想请您做一件事。”

“说。”

“成为第一位‘心光见证者’。”

他递出晶石,“您不必修炼,不必战斗,只需活着,告诉孩子们:即使看不见光,也能成为光。”

老妪接过晶石,浑浊的眼中忽然闪过一丝清明。

那一刻,方圆百里的黄沙停止流动,一朵白莲从干涸的井底破土而出,花开刹那,香气弥漫十里。

消息传开,各地愿堂纷纷推举平民代表接受心光传承。

有农夫、织女、跛脚少年、哑巴医者……他们不具强大力量,却因一生坚守善念而被选中。

真人令不再唯一,而是化作千千万万枚微型符印,烙印于普通人掌心。

这一夜,九域灯火通明。

有人看见,天空中浮现出巨大的虚影??

不是秦川,而是无数普通人携手并肩,组成一道横跨天地的长城。

而秦川,则悄然来到东海孤岛。

岛上囚禁着最后一名天规执法卫??

“影判”

陆沉。

此人曾亲手斩杀三千逆命者,冷酷无情,直至被捕也不肯认罪。

他在牢中绝食三年,声称“宁死不降伪律”



秦川走进铁屋,看着蜷缩在角落的枯槁身影。

“你来了。”

陆沉沙哑开口,“终于要亲自动手?”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秦川坐下,“当年你在青阳城屠戮妇孺时,有没有想过,她们也可能是别人的母亲、妻子、女儿?”

“那是秩序所需。”

陆沉冷笑,“乱世须用重典,牺牲少数,保全多数。”

“可谁来定义‘少数’?”

秦川轻声问,“是谁给你权力,决定哪些生命该被碾碎?”

陆沉沉默。

秦川继续道:“你说你是执法者,可你从未审判过自己。

你执行的不是法,是恐惧。

你以为你在维护秩序,其实你只是害怕失去控制。”

突然,他抬起手,将心光晶石按在陆沉额前。

“现在,让我看看你的记忆。”

光芒涌入,陆沉惨叫起来。

他看到了那一夜的青阳城:火光中,一个小女孩抱着死去的母亲哭喊,而他的剑,正刺穿她的胸膛。

他还看到更早之前??

自己年幼时家园被世家焚烧,父亲临死前说:“别变成他们。”

他一直记得这句话,却最终活成了最憎恨的模样。

“我……我不是……”

他浑身抽搐,泪如泉涌。

“你可以赎罪。”

秦川握住他的手,“明天,我会放你出去。

你不用效忠任何人,只需做一件事:走遍九域,记录那些被历史遗忘的死者之名,刻在新的愿力碑上。”

陆沉抬头,眼中第一次有了光:“为什么……选我?”

“正因为你是罪人。”

秦川微笑,“只有背负过黑暗的人,才真正懂得光明的价值。”

一个月后,陆沉出现在北疆战场,单枪匹马劝降三百叛军。

他脱下囚衣,露出满身伤疤,朗声道:“我杀过太多无辜之人,今日愿以余生偿还。

若你们还信杀戮能带来和平,就杀了我吧。”

无人动手。

三百人尽数放下武器。

同年秋,南岭举行第二次民意大会。

议题前所未有:是否应彻底销毁所有天规遗物,包括秦川曾使用的断链、玉佩残片、真人令原型?

争议激烈。

有人主张保留,作为警示;有人要求焚毁,以免再度沦为权力象征。

最终,秦川走上高台。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最后一块玉佩碎片放入火盆。

火焰燃起时,他转身离去,背影渐渐融入人群。

那晚,愿堂长老在灰烬中发现一颗晶莹泪滴状结晶??

非金非玉,却蕴含淡淡暖意。

经千万人触摸后,竟自行分裂成九百枚小珠,散落民间。

百年后,史书记载:“秦川晚年行踪成谜,或曰羽化登仙,或曰转世为民。

然每逢乱世将起,必有平凡之人挺身而出,掌心浮现微光,自称‘持令者’,率众抗争。

世人始悟:真人不死,只因愿火不熄。”

又五百年,九域统一,国号“光启”



某日,边陲小镇迎来一位白发老翁。

他帮村童修好风筝,又替寡妇挑完水缸,傍晚坐在村口石墩上抽烟斗。

孩童围着他问:“爷爷,你是谁啊?”

他笑而不答,只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小册,封面上写着《共约?

初版》。

“想知道英雄长什么样吗?”

他翻开最后一页。

画中是一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站在断裂的天规碑前,背后是升起的朝阳。

“他啊……”

老人轻声道,“其实就是个不愿意闭眼的人。”

风吹过麦田,金浪翻滚。

远处学堂传来朗朗读书声: > “天无常道,唯民所向。

> 法不由神授,而自人心生。

> 敢问公义何在?

> 在每一盏不肯熄灭的灯中。”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