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劫(1/3)
隐隐传出,若有若无。
“仙灵蟾蜍出世了么…可又不像,它太弱了…”
东域,中洲,同样在这一刻,有微弱气息传出,渐渐消失。
与此同时,在一片荒漠的北域之上,一个中年男子正缓步行走。
他往往只是走出一小步,却是一越千百丈!
“是仙的气息,莫非…我要找的人,就在那里?”
突然,中年男子脚步一顿,猛地抬起头。
他所望的方向,正是墨土!
西域的一处山林内,一个老者正坐在山上。
面前有着一张画幕,正画着远处的山水。
这一刻......
风卷残云,天光如洗。
阿芜踏出西岭的第三日,雪停了。
她行走在荒原之上,脚印在冻土上留下浅浅痕迹,转瞬又被北风吹平。
北斗七星已不再混沌,七颗星辰排布成弧,宛如一座倒悬的桥,将她的身影轻轻托起。
胸前玉牌温润依旧,仿佛与那盏重燃的灯心共鸣不息。
第一盏灯已明,愿力归位,命律锁链松动了一环。
可阿芜知道,这只是开始。
地图上的九处地点,如同九枚钉入大地深处的铁钉,牢牢锁住这个世界被篡改的真相。
而她必须一一拔起,以血为引,以忆为火,点燃那九盏曾照亮人间却被强行熄灭的“守望之灯”
。
第二站,是东海边陲的沉舟湾。
据残卷记载,三百年前,朝廷在此设“忘海局”
,专司销毁民间口传史书。
凡被认定为“悖逆之言”
的故事,皆由书傀投入海眼,沉入深渊。
而林昭曾亲赴此地,在暴风雨夜登上即将被凿沉的“述史舟”
,当着千人之面,将整部《人间录》逐字背诵,声震惊涛。
那一夜,海面浮起无数幽蓝光点,似鱼群,又似魂影。
翌日清晨,船只虽沉,但岸边沙滩竟自发排列出密密麻麻的贝壳文字:“她说过的话,海记得。”
此后百年,沉舟湾每逢月圆之夜,潮水退去时,沙地上总会浮现一行湿漉漉的字迹??
“我在等一个人来听我说完”
。
阿芜抵达之时,正值八月十五,月满如盘。
她站在礁石之上,望着漆黑海面,耳边只有浪拍岩壁的回响。
远处灯塔早已废弃,铁架锈蚀,玻璃碎裂,唯余一缕微弱磷火在顶端摇曳,像是不肯离去的执念。
她取出竹笛,贴唇欲吹,却仍无音律流出。
但她心中已有旋律??
那是她在矿洞深处听见的铃声,是千万人低语汇聚而成的《忆归谣》。
她闭目,轻声吟唱: > “灯灭了,风还在吹, > 故事断了,心还记得。
> 谁在海底埋下名字?
> 谁在梦里一遍遍呼唤我归来?”
歌声未落,海面骤然翻涌。
一道巨大漩涡自深海升起,海水向两侧分开,露出一条由白骨铺就的阶梯,直通海底。
阶梯两旁,矗立着无数石碑,碑上无字,却在月光下泛出青灰光泽,仿佛吸尽了百年的沉默。
阿芜一步步走下阶梯,寒意刺骨,海水却不沾身??
似有无形之力护她前行。
至海底,她见到了那艘“述史舟”
。
船体半陷泥沙,桅杆断裂,甲板腐朽,唯有船首一尊铜铸女子像完好无损。
那人影手持卷轴,目光朝天,面容清瘦却坚毅,正是林昭。
她走近,伸手触碰雕像底座,忽觉指尖剧痛??
一滴血渗出,落入缝隙。
刹那间,整片海域震动起来。
海底石碑逐一亮起,碑文浮现: > “永昌五年,林昭游学至此,闻‘忘海局’焚书三百车,遂集百家遗稿,藏于舟中。”
> “天启九年冬,官军围剿述史舟,林昭立于船头,诵《人间录》三昼夜,声竭而血染衣襟。”
> “终章未成,舟沉。
然其声入海,化为潮音,夜夜回荡。”
紧接着,铜像双眼忽然睁开,射出两道金光,交汇于船舱中央。
一团幽蓝火焰缓缓升腾??
那是第二盏灯的残焰,寄居于所有听过那段诵读之人的梦境深处,历经三百年未曾彻底熄灭。
阿芜跪坐于地,取出父亲留下的残卷,贴于胸口,低声复述当年林昭所诵之文: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然有一人,偏要逆命而行,持灯走入黑暗,只为让一个孩子记住母亲的名字……”
每念一句,火焰便明亮一分。
当她念至“她不是英雄,她是人间本身”
时,火焰轰然暴涨,化作一人高烈焰,将整艘沉船映照如昼。
海底静默,万籁俱寂。
唯有那团火,在无尽深海中熊熊燃烧,仿佛在宣告:**有些光,连海水都无法淹没。
** 火焰凝成灯形,缓缓飞向阿芜。
她伸手承接,灯芯入掌那一刻,整片海域爆发出惊天巨响??
沉没的船只残骸纷纷浮起,化作点点光尘升空;海底石碑崩解,碑文化作流萤,四散飞向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全球沿海城市同时出现异象: 青岛渔民在网中捞出一本湿透却字迹清晰的《海录残篇》; 厦门孩童在沙滩堆城堡时,挖出一枚刻有“林昭到此”
的青铜印章; 日本冲绳某神社地窖,发现一批明代文献,记载“大明有女史官,名昭,渡海传灯,授民以记”
…… 更令人震惊的是,所有曾因家族迁徙、战乱失散而断代的记忆,竟在同一夜复苏。
数以万计的人梦见自己祖先跪拜在一艘船上,听一位白衣女子讲述他们的来历。
第二盏灯,复明。
*** 阿芜浮出海面时,东方已现鱼肚白。
她站在岸边,衣衫尽干,手中灯火微弱却恒定。
北斗七星中,第六星骤然亮起,与第七星遥相呼应,其余五颗也开始规律闪烁,仿佛在计算她下一步的方向。
她摊开地图,第二处标记已被一层淡淡金光覆盖,随即隐去。
而第三站的位置渐渐清晰??
西北戈壁,黑水城废墟。
那里,曾是“字狱”
所在。
传说中,天书院为彻底根除异端思想,特设“焚字炉”
,将一切非官方认可的文字投入其中,炼成灰烬。
而林昭最后一次公开现身,便是闯入字狱,试图抢救即将被焚毁的最后一部《人间录》全本。
她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