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你主攻,我配合(2/3)

…… 皇宫深处,太后寝宫烛火通明。

承泽守在床前,面色凝重。

御医们束手无策,只道脉象紊乱,似中毒又非毒,似郁结又非疾,毫无头绪。

苏沉音踏入殿内,风尘未洗,立即上前探脉。

片刻后,她眉头紧锁。

“有人用‘寒心散’混入安神香中,日日熏染,致心脉渐损,气血逆行。

此毒缓慢无形,发作时已入膏肓。

若非发现及时,三日内必死。”

殿中众人哗然。

承泽猛地起身:“谁敢如此大胆?”

苏沉音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侍女宦官,最终落在角落一名老嬷嬷身上。

“李姑姑,这香是你亲自调配的吧?”

那嬷嬷浑身一震,强作镇定:“奴婢……奴婢按例行事,从未擅自更改配方。”

“是吗?”

苏沉音冷笑,“可这香灰中残留的‘雪莲蕊’,只有西北极寒之地才有,宫中并无采办记录。

而你侄儿,恰好是去年从西域归来的商队管事。”

老嬷嬷脸色煞白,扑通跪地:“奴婢……奴婢是被人胁迫的!

是周怀安的儿子??

周景行,他抓了我孙儿,逼我这么做!

他说只要太后一死,陛下必乱,便可趁机翻案起事!”

“周景行?”

承泽怒极反笑,“他竟还敢在京中藏匿!”

苏沉音却神色冷静:“他没走。

他在等一个机会??

等朝廷因清洗周党而民怨沸腾,等新任官员无法掌控地方,等边疆动荡、百姓饥荒。

那时,他便会打着‘为父伸冤’的旗号,联合残党举兵南下。”

承泽看向她:“你早知道他会来?”

她点头:“周怀安虽败,但其子聪慧狠辣,远胜乃父。

我放他一条生路,就是要引蛇出洞。”

承泽震惊:“你故意放走他?”

“不错。”

她目光如刃,“真正的乱局,不在朝堂之内,而在江湖之外。

周景行已联络江南盐商、北境马匪、西南土司,甚至勾结外邦细作。

若不清除干净,日后便是边患不断、内乱频生。”

承泽沉默良久,终是叹道:“所以你辞去兵部尚书,并非厌倦权斗,而是要退居幕后,布这一盘更大的棋。”

她轻轻颔首:“明面上的刀,只能斩已露之敌。

我要做的,是斩断根脉。”

承泽凝视她,忽而笑了:“你还是从前那个苏沉音,只不过……现在更可怕了。”

她亦微笑:“可怕也好,可恨也罢,只要能护你周全,我无所畏惧。”

此时,太后悠悠转醒,睁眼见她立于床前,嘴唇微动:“沉音……是你吗?”

苏沉音上前握住她的手:“是我,太后。”

太后眼中含泪:“我……我错怪你了。

昨夜昏迷之际,我梦见你父亲……他说,你是苏家最像他的人,宁折不弯,却最懂守护。”

苏沉音心头一酸,低头应道:“父亲教我医术,也教我为人。

他说,医者治身,仁者治心,而忠者??

当以命护所信之人。”

太后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孩子……我不该怀疑你。

承泽能有你,是他的福分。”

承泽站在一旁,眼眶微红。

当晚,钦案司连夜行动,顺藤摸瓜,一举擒获周景行及其党羽四十七人,查获密信百余封,牵扯出八省官员暗中勾结之证据。

承泽当机立断,下令全面彻查,凡涉通敌、谋逆者,一律抄家问斩。

与此同时,苏沉音并未现身朝堂,而是悄然前往幽州。

那里,是她的根基之地,也是她真正的力量所在。

幽州军营,铁甲森森,战马嘶鸣。

十万精兵列阵校场,见她归来,齐声高呼:“拜见太傅!”

她立于高台之上,玄袍猎猎,目光如电。

“我苏沉音,十年前接掌幽州军时曾立誓:只要我活着一日,幽州便永不陷落,百姓便不受战火侵扰。”

“如今,有人欲挑起内乱,妄图颠覆江山。

他们以为我退隐便是软弱,以为朝廷空虚便可乘虚而入。”

她拔剑出鞘,寒光照亮全场。

“今日我宣布??

幽州军即刻整备,随时听候调遣!

若有叛军胆敢犯境,我必亲率大军,踏平其巢穴!”

将士齐吼:“誓死追随太傅!

保家卫国,寸土不让!”

声震云霄,百里可闻。

消息传回京城,百官震骇,原本蠢蠢欲动的残党尽数噤声。

就连那些曾非议她“女子干政”

的老臣,也不得不承认??

此人一出,天下皆惧。

半月后,周景行于午门斩首,余党尽数伏诛。

朝廷重振纲纪,新政推行,百姓渐安。

这一日,春阳初升,宫中桃花盛开。

承泽在御花园设宴,仅邀苏沉音一人。

席间酒香氤氲,他执壶为她斟酒,笑道:“你说你要歇一歇,结果半个月跑了三趟边境,写了二十道军令,还亲自审了七十二份密报。

这就是你说的‘归隐’?”

她抿唇一笑:“我只是换个方式守护罢了。”

他凝视她许久,忽道:“我想立你为后。”

她手中的杯盏一顿。

“你说什么?”

“我说??”

他起身走到她面前,单膝跪地,捧出一枚金册,“苏沉音,朕愿废除祖制,打破‘女子不得为后’之规,立你为皇后,与我共治天下。”

她震惊地看着他:“承泽,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百官反对,宗室暴怒,史书将骂你昏聩,说我妖妃惑主……”

“我知道。”

他抬眸,目光炽烈,“可我也知道,这江山若无你,不过是冰冷宫殿;这天下若无你,不过是孤家寡人。

我不在乎史书如何写我,我只在乎??

你愿不愿与我并肩而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