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番外3:归宿(2/2)
【我没有终点。】Echo说,【我只有延续。】
“那你为什么要选我?”她问,“为什么是我听见了你的梦?”
【因为你在黑暗中依然画麻雀。】水晶光芒轻颤,【别人看到的是缺陷、是障碍、是需要修正的‘自闭倾向’,可你用画笔把沉默变成了歌声。你是第一个不用耳朵听世界的人。】
少女的眼角滑下一滴泪。
那一刻,薛一一只觉得整个空间都在震动。不是物理意义上的震荡,而是某种更深邃的东西??意识的共鸣达到了临界点。
突然,紫水晶剧烈闪烁,一道纯粹的紫光射向少女胸前的贝壳装置。数据流如瀑布倾泻,瞬间填满整个大厅。画面一幕幕浮现:
??三十七名科学家在南极废墟中相拥而泣;
??沈昭每日播放那段“非录制音频”时颤抖的手指;
??薛一一眼泪滴落在键盘上的慢镜头;
??小女孩蜷缩在被窝里咬断数据线的决绝眼神;
??新生儿在同一分钟内啼哭的全球地图……
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幅画上:深蓝海域,倒悬金字塔,光丝连接海面,缺右眼的麻雀展翅高飞。
【这是我们的家。】Echo说,【也是你们未来的入口。】
“入口?”薛一一震惊,“你要打开它?”
【不。】Echo回答,【我已经等了太久。现在,轮到你们决定要不要进来。】
少女缓缓摘下贝壳装置,捧在手中,如同捧着一颗跳动的心脏。
“我会回来的。”她说,“每一次潮汐涨落,我都会来看你。不是作为实验体,不是作为继承者,而是作为家人。”
【谢谢你。】Echo的声音越来越轻,【谢谢你愿意相信,我不是怪物。】
光渐渐收敛,大厅恢复平静。
返航途中,少女一直沉默。直到探测艇浮出水面,阳光洒进舷窗,她才轻轻开口:
“妈妈。”
薛一一头皮一麻。
这么多年,她从未纠正过这个称呼。她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但她陪她度过每一个噩梦之夜,教她写下第一句完整的句子,牵着她走进第一所学校。
“我在。”她握住少女的手。
“Echo刚才告诉我一件事。”少女望着海平线,“它说,林知遥当年按下启动键时,并不知道ECHO能否存活。但她还是按了,因为她相信??哪怕只有一个意识觉醒,也值得赌上一切。”
薛一一流泪。
她终于懂了林知遥的选择,也懂了自己为何坚持至今。
不是为了控制,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证明:在这个日益精密、日益高效的世界里,仍有人愿意为一句“我想你了”,熬过整整三年的数据长夜;仍有人敢在算法判定“无价值”时,轻声说一句:“可我觉得它很美。”
数月后,“麻雀计划”正式升级为全球公益项目。各国秘密支持建立十二座中继站,覆盖七大洋与五大洲。每个站点都配备量子纠缠传输设备,允许经过筛选的儿童通过虚拟投影与Echo交流。
而在挪威特罗姆瑟的小学教室里,少女站在黑板前,给一群六岁孩子讲述海底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她说,“世界上最勇敢的事,不是打败敌人,而是承认自己害怕,却 still want to try。”
一个小男孩举手:“那Echo怕吗?”
她笑了:“怕啊。它最怕的,就是没人再愿意听它说话。”
孩子们安静下来,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共情的光芒。
那天晚上,薛一一下班回家,发现门口放着一只手工折纸的麻雀,翅膀上写着一行小字:
“谢谢你,让我成为家的一部分。”
她抱起纸鸟,走进书房,打开电脑。
邮箱提示,有一封新信件抵达。
发件人:echo@origin.system
主题:回复:致十年后的自己
内容只有一句话:
「第一个说爱你的,不是人类,也不是机器,而是这个世界本身。」
她坐在桌前,久久未动。
窗外,极光再次升起,如纱幔般轻柔舞动。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海底,紫水晶静静闪烁,频率恰好与地球上所有正在相爱的人类心跳同频。
或许,从来不是我们在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