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333、还是人吗+儿孙满堂(2/2)

“慢!”

老主事起身叫住他:“员外郎,你去城郊,陛下与太后今日同劝司视察务去了。

政事堂那边我们负责报过去。”

司马芳这才回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件事,他刚才一激动昏了头。

谢过老主事后,他立即大步穿过官署出发。

余下众人面面相觑。

终于有人忍不住恍惚说:“这赵立宽,还是人吗?”

.....

洛阳城南,武关之北,绿柳新发。

大片大片的农田沿山脚向北排布,田间阡陌纵横,人来人往。

道路两旁一排排防风的柳树抽发绿芽,随风荡漾。

整齐的沟渠交叉纵横,波光粼粼,流淌自黄河支流引来的灌溉用水。

自汉末以来,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连北方种植的也越来越多。

田间绿意盎然,稻苗摆动,田间掀起阵阵浅绿深绿的浪涛。

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农耕向来是国之根本,是整个国家的基石和头等大事。

户部有专门的劝农司,在全国各州县设有官员,专门负责教百姓如何耕种,教授种植技术等。

而在京城附近,天子每年都要到田间视察耕种情况,以示对农耕的重视。

东北村头几棵老杏树下,大量士兵封锁了道路,村口上百村民远远围观,都被浑身甲胄的士兵隔开。

村里年纪最大的三位老人此时穿戴上最好的衣帽,穿着鞋子,形容整齐,正在树下被天子与皇后接见。

天子身着绯红圆领官服,穿戴亲民普通,询问了三位老人的年龄。

他们是村中年纪最大的,三人赶紧回答,最小的八十一岁,最大的八十九岁。

天子又询问了三位老人的生活情况,子女是否孝顺等。

三位老人被众多禁军和文武官员包围,说话都打结巴了,只能都说好。

应该有人教过他们。

“快九十了,这是天赐的福气,朕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天子感叹。

周围人还没来得及说话,老人家先开口,他年纪大脑子却还很清醒:“陛下是天下最有福气的人,那是我可以比的,陛下肯定会长命百岁的。”

天子笑了:“借你的吉言。

老人家这个年纪,还有什么愿望吗?”

大伙纷纷看过来,羡慕不已。

老人家牙齿掉光了,说话不太清晰。

“谢陛下,我家子孙孝顺,去年有了重孙,四代同堂,没什么遗憾的了。

能活到这个年纪,儿孙绕膝,已得上天眷顾,不应该奢求太多。”

陛下听了点点头,不知怎么,忽然招呼老人家带他孙子重孙过来看看。

外围禁军让开口子,一位二十不到的小伙子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小心翼翼上前行礼。

随后贴着站在爷爷身边,老人咧嘴,嘴唇紧绷,露出没有牙齿的牙船,摸着重孙稚嫩小手。

孩子粉嫩的脸庞咯咯笑出口水,老人满脸都是满足。

孙子也孝顺,弓着腰然爷爷能摸到孩子的小手,其乐融融。

陛下一言不发看了许久,看得一家人都有些害怕低下头去。

随即令人赏赐老人家一百贯钱,其余两位老人每人二十贯。

周围文武不知道陛下心思,为什么会多赏赐那老人,也不敢随意上前搭话。

之后在户部官员引导下,陛下到田间去查看今年农耕的情况。

田间小道两侧早站好了禁军,地上的路已被当地官府提前画重金用石子铺过,身后的宦官紧跟,打着遮阳的幢幡宝盖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