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301、两全其美

天章阁内,吴光启,司马忠两位相公正恭候在陛下案前。

两人都被赐座,此时正与陛下商议着什么。

早上他们俩就被传唤入宫,如今已到午后。

“陛下,老臣看这些人名里,与军事有关的只有兵部侍郎钱同。

兵部又不直管禁军,只要他们调不动兵,就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司马忠道。

去了西南一趟,他对军权更加看重了,也更加明白军队的能量。

“他也没那么个本事。”

陛下道:“朕所虑不在那,皇城司五千禁军精锐,都是禁军里挑选上来的精锐,他没那胆子。”

两位相公也明白过来陛下担心的是什么。

吴光启道:“陛下,他们无非以任人不淑做文章而已,前线还没消息,这事还说不准呢。

赵立宽或许手段值得商榷,但绝不是无能之辈。”

司马忠也道:“陛下,战场非官场,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行非常手段。

我看赵立宽非常理出手,决断狠辣,决计如雷霆之势,说不定放而有非常的效果呢。

当初在西南时臣是亲眼看着的。

敌众我寡时他便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出击,大破贼兵。

被围孤城时他也反开城出击,袭毁粮草。

这都不是按常人所想来的,却都能大获全胜。

我觉得他们是低估赵殿帅了。”

听他们这么说,陛下沉吟不语,面色上却好看许多。

其实两位相公也并非对赵立宽那么信心满满,只是陛下找他们两来商议对策,却不叫别人,特别是没叫弹劾赵立宽的叶谷来,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两位相公都是朝廷老官了,自然知道往什么方向说话。

吴光启也直接道:“陛下所担心的乃是皇家的体面,这点其实不怪陛下。

既然卫王自己走到这一步,千秋万代,史笔如铁,后人自会有公正的评说。

陛下对卫王也是仁尽义至了。

只要严惩不贷,公示天下,自然怪不到陛下头上。

而且若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天下人都会称赞陛下的英明。”

他明白天子的顾虑,无论是皇子联合地方官贪墨造成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无数将士战死,国库靡耗无数。

还是皇子联合群臣,说皇帝用人不淑酿成大祸,都会极大的损害皇家的体面和权威。

这正是之前陛下命郑王查到田荣便停手的关窍所在,再往下就会损害皇家权威了。

皇子作出大恶,会极大损害天下人对皇家的信任度。

司马忠指了指桌面上的联名奏疏,也开口提醒:“陛下,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回旋余地了。

他们这是要逼迫陛下啊。

依我看尽早将卫王的罪行坐实,擒贼先擒王,先将其拘禁,其余残党不成气候。”

老皇帝缓缓点头,目光也森冷下来,又夹杂几分无奈,咬牙切齿骂了一句:“蠢猪一样的孽种!”

吴光启、司马忠都不敢搭话。

卫王确实做得既自私又蠢,即便陛下有他把柄,能治他的罪,其实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无论是皇帝父子相斗,还是皇子贪墨害名,损害的都是皇家的脸面权威。

气氛正凝重时,外面宦官在院外求见。

召进来后,原来是司马忠的儿子兵部员外郎司马芳来求见。

三人都有些诧异。

司马芳恭敬行礼,到父亲那行礼称呼了父亲。

司马忠全无平日和蔼,板着脸道:“朝堂上哪有父子。”

司马芳改口重新称呼为司马相公。

随后禀报:“西北前线来战报了!”

三人目光齐刷刷看向他,司马芳一面把战报双手恭送到陛下面前,一面给三人总结。

“大捷!

前线大捷。

赵殿帅与代军鏖战六日,斩两万余人,代军溃散,一路退到梁州固守,不敢轻举妄动。

赵殿帅还言,他准备拖延到三月中旬黄河解冻,断其归路,将六七万代军全消灭在黄河以东!”

他话说完,殿内一片寂静。

两位相公瞪大眼睛,恨不能站起来去抢陛下手中的战报来看。

如果对面坐的不是陛下,他们说不定就真抢了。

直到陛下看完,递到吴光启手中。

司马忠也等不得,直接凑过去和吴光启一块看。

等看完后,两个老头忍不住嘴角上咧,随后拱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慧眼如炬,天佑大周,有此神将!”

两人都笑起来。

吴光启拍手:“好,好啊!

陛下,只要?

了什么都好说了,还有两全的办法。”

司马忠也点头:“对,卫王等三番五次弹劾赵立宽,陛下照此拿办,等前线大捷的消息公开,便是陛下苦心孤虑庇护良将忠臣。”

吴光启补充:“再牵连出卫王做的恶事,陛下一并拿…………”

两人点到为止,陛下笑了。

聪明人说话不必说得太圆,这样一来,皇家的威严体面就全保住了。

天下人还会称赞天子的慧眼识英,思虑长远。

“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陛下忽然问了个很关键的问题。

司马芳连把兵部有人想设法拖延军饷,他把战报给钱同看,设法想让其知难而退。

他觉得自己做的很聪明。

父亲司马忠却呵斥:“这种事你该直接报给陛下,明知他心怀不轨,还给他看什么!”

“陛下,应立即宣钱同入宫面圣。”

吴光启连补充。

老皇帝平静的说:“朕派武德司禁军快马去请他。”

两位相公默不作声。

司马忠只嘱咐自己儿子:“战报暂时不要泄露出去。”

司马芳连连点头,再不敢擅作主张。

陛下看着司马芳称赞:“这回虽有疏漏,但做得也不错了。”

司马芳谢恩。

陛下安排好禁军去“请”

钱同后,随即道:“朕准备加赏赵立宽。”

两位相公点头,“陛下圣明。”

这个节骨眼上加赏不只为其功绩,更重要的是让反对赵立宽的人赶快跳起来。

吴光启思索后道:“陛下,臣以为加赵立宽梁州节度使合适。”

“臣附议。”

司马忠也觉得可行。

皇帝点头,“准奏。”

梁州还没收复,这个节度使就是个虚衔,相当于给赵立宽加俸禄待遇用的,大周的节度使是从二品。

这是一种荣誉。

当天陛下就令人拟旨,随后由吴光启加中书印,很快过了银台司,发到尚书省。

尚书左仆射司马忠亲自督促吏部,并发出告示昭告百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