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43、军政钱一把抓(1/2)

“剑屏那边你去跟她说吧。

你要的火药只造了二百多斤,硫磺倒是从汉中的商人那买了一千斤,下午最后两车就齐货了。

就是木炭粉暂时不够,都回家过年了,人手不够。

我已经安排去找人加班加点赶制,明天中午前能够五百斤。

硝石都是大梁山那边产的,现在暂时过不来。”

媳妇又接着絮叨:“换洗衣物、火石、锅仗、磨石、铺盖、营帐、笔墨纸张我都差人给你收拾好了。

你现在不比当初,专门安排一队亲兵去负责就成,让剑屏去管,你又不知道照顾自己。

路菜备了五罐,都是糟卤的鸡鸭、肥肠,还有一罐是煎过的鹿肉,行军路上不要吃,等来不及做热饭,没油水的时候再拿出来。”

接着又嘱咐一句:“别老分给军士们吃,自己吃不上多少。”

媳妇仔细的给他准备着,专门找了纸张一一列出来。

早上回家,他立即跟媳妇说了要去打仗的事。

媳妇惊讶担忧后,立即让家里人为他准备出征。

只有媳妇和他明白自家风光之下,隐藏怎样的生存危机。

这既是危险,也是难得的机会。

媳妇强颜欢笑,张罗着为他准备,她肚子里还有孩子,怎么也不想丈夫这时去战场上搏命。

但媳妇毕竟不是普通的闺阁女子,她是高郡王之女,巾帼不让须眉,明事理识大体。

努力不表现出脆弱,怕临出征的自己分心担忧。

懂事到让他十分心疼。

说来他年龄小,可媳妇也不过是个十九岁的年轻人。

他伸手把媳妇揽入怀中,摩挲她的头顶,乌黑秀发如绸缎般柔顺光滑,带微微发香。

“怎么了。”

媳妇道。

赵立宽道:“媳妇。”

“媳妇。”

“嗯?”

“这辈子能娶你是我最大的福分,等我回来。”

赵立宽深情道,无论是情感上的支撑,还是现实的机会,物质条件。

如果不是他身为高郡王的女婿,很多事根本就不可能。

媳妇红了眼:“说这做什么,我在家等你回来,到时候我和孩子一起去接你。”

府邸中忙碌起来,家主要出征的消息也逐渐传开。

赵立宽一面准备自己的甲胄兵器,一面去了钟剑屏的院子。

心里想着要怎么跟她说。

原本已经筹备好了,家里的鸡鸭猪羊都已买好,找大相国寺的大师看过,正月二十七是个良辰吉日。

原本定在那天纳钟剑屏入门,请柬都写好了,为表示重视,他计划请的人还不少。

现在战事一来,顿时打乱了所有事。

他敲敲门,开门的是朴秀小姑娘。

进去一看,钟剑屏一身戎装,正拿着枪头在院子里磨。

赵立宽愣住:“你干嘛?”

钟剑屏莫名其妙的眼神看着他:“不是要出征吗,磨枪。”

她很寻常说。

朴秀的奶奶连恭敬向他打招呼,说着进屋继续收拾东西。

起初赵立宽以为是帮钟剑屏收拾的,但很快发现不对。

“你要把朴秀带着去?”

钟剑屏点头,“我正好缺个下手。”

“她才九岁!

这可是上千里的路。”

赵立宽惊了,九岁的孩子,不过小学二三年级而已。

钟剑屏收起枪头,换了佩刀,泼上清水继续磨:“她早晚要学安身立命的本事,现在正是机会。”

赵立宽皱眉,“可她太小了,九岁的孩子这么奔波,万一出什么事,对她身体也不好。”

钟剑屏不为所动,“我有马给她骑,她以后总得靠自己。”

小朴秀也开口:“家主,让我去吧。”

眼里没有惧色,反而坚定异常,根本不像九岁的孩子。

想到她经历的事,赵立宽有些心疼。

钟剑屏这时起身,有些别扭的说:“夫君,你什么都好,就是心太善,总有你顾不过来的人。”

赵立宽明白她的意思,“那就去吧,照顾好她。”

钟剑屏点头,“放心吧,再不会让她孤苦无依。

“本来想着正月二十七......”

钟剑屏脸色微红:“我明白,不在乎那些,等圣旨来了,我即刻去集结亲兵。”

赵立宽点头,如果没有圣旨,在京城内调兵五十以上就属于死罪,不能冒失。

哪怕皇帝已经开口,也必须走程序。

收拾行李可以,集结亲兵却不行。

中午,府里刚吃完饭,外面的门房匆匆进来汇报,圣旨到了。

赵立宽连领家人出去接旨,这回来的人不多,只有五六人。

但都是重量级人物,带头的是中书侍郎吴光启,以及户部尚书江长生,兵部侍郎钱同,武德使段全,入内内侍都都头魏浦。

到门外后,吴公直接道:“去里面说。”

赵立宽迎众人入内,看茶后上了桌椅。

没繁琐的仪式,大张旗鼓,只正堂里,吴相公掏出圣旨,也没有此前的繁琐礼节,直接提纲挈领说: “陛下加殿前指挥使赵立宽为西北安抚制置大使,总揽西北全局。

统殿前司神龙左厢,神卫左厢,共一百五十营人马,禁军五万北上,抵御代军。

赵立宽不可思议接过圣旨和虎符,自己仔细看了一遍。

结果出乎意料,他原以为自己顶多就是招讨使,既有统兵之权。

安抚制置大使则不只军事,西北的后勤,战时官员任免,经济大权等都能全权处置。

说白了就是军、政、钱一把抓。

这基本相当于让他当临时的西北王,皇帝权力给得非常大!

赵立宽看着笑呵呵的吴相公,“吴公,这是你帮我说的!”

吴相公摇头:“老夫也以为是招讨使,几位同僚也奉旨一道来了。

段上使的情报最全,大军的粮草与户部江尚书对接,出兵安排则与兵部钱侍郎商议。

魏都统则替陛下做个见证。

你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出兵?”

赵立宽在心里快速的过了一遍要做的所有事,随后道:“三天以内就能准备完毕。”

他敢这么说,主要因禁军是常备军,不像地方军队需要打仗时临时召集,平时一年只在农闲时训练几个月。

禁军常年在岗,训练不停,随时能调遣。

“好,越快越好!”

随后,赵立宽也来不及什么客套,先与户部对接好,大军粮草从洛阳城北的兴洛仓出。

干脆也不运到黄河北大营,而是规划了行军路线,多走十里路,绕道北上路过兴洛仓时运上。

赵立宽再三嘱咐,请户部提前准备好粮草,安排好交接人员,三天后大军北上在那取粮。

户部尚书江长生保证:“殿帅放心吧,这种大事谁都不敢耽搁,除非不想要头顶的官帽了。”

随后又与兵部这边沟通,对了虎符,立即便叫来早已甲胄裹身的钟剑屏,去集结亲兵在府外等候。

随后又与武德司的段全沟通了他们所知道的全部情报,特别是代国、辽国那边的消息,只有武德司安插在敌国内的间谍才知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