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70、外交(上+下)(1/2)

战场上得不到的,也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

任何国家无论后面包装得多文明,最初必然是靠战争立国的,而战争的胜负多少,往往也决定其疆域,资源,历史评价。

哪怕历史上被认为最文明的大宋,也完全是靠战争立国的。

人们都知道陈桥兵变,却少有人知道陈桥兵变后国外虎视眈眈,国内变乱四起。

赵匡胤是靠着平李重进,平李筠,灭荆楚,灭南汉、灭后蜀、灭南唐等战争立国。

只不过人们下意识不想去提及那些残酷血腥的战争,只愿宣扬美好。

但就像辛劳之后才有美餐,普通人可以只记得一时美味,他却必须时时刻刻记得那份辛劳的重要。

因为他是负责打战的。

赵立宽在得到侯景、段思全的消息,在南方树林里发现大量军队后,当时就看了地图。

当天一面上奏,一面立即增派军队,命段思全,侯景占据要地,形成如果开打,对方有利的局势。

随后又下令让后方增造二十万支箭矢送来。

要不要打不一定,但要把有利条件都占据,同时随时准备好能打,随后才能去谈判。

在他看来,外交不能脱离军事保障与政治需求。

南下路上,路过一处驿站,当地的驿站的官员猎了野鸡,做了一道芋头炖野鸡款待他。

夜里大军在驿站南面的空地上扎营,火光连绵。

赵立宽喷着热茶,围着火炉吃驿站官员为他准备的芋头炖野鸡,他吃得很香,别有一番风味。

陪坐的有钟剑屏,孔方,还有曾雄等。

坐在一旁的孔方却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了几口问:“大师,这次大动干戈调兵南下要和占城山国开战吗。”

他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你有什么意见?”

赵立宽问。

“我军连续作战半年多,继续打下去只怕对我们不利。”

孔方担忧的说,“而且占城山国有三十多军州,绝非占据四五个州的叛军能比。

据鸿胪寺使者的说法,他们国中有近千万人口,带甲二十万,尤其擅长山间作战。

各地豪族不太服从国主的统制,但人丁摆在那。

说句不当说的话,朝廷对付叛军已三年苦战,若非大帅到此,说不定三年都不能解决。

如果对上占据三十多军州,人口近千万,带甲二十万的占城山国,只怕…………………难啊。

赵立宽夹了块软糯的芋头,一面吃一面说:“你的担忧很有道理。”

这就是一个军事参谋应该做的局势分析。

“不过敢战才能和,无论想不想打,战争准备是必须的。

“敢战才能和…………………”

孔方咀嚼着这句话。

曾雄也开口:“大帅高见,敢战才能和,真振聋发聩,这比天下多少人明白。”

随后他也不藏着掖着,干脆的介绍起占城国的情报,要说对占城山国的了解,想必谁都比不过曾雄。

这就是赵立宽请求他的事。

“占城山国若全国集结,带甲何止二十万,应该是二十七万三千左右。”

曾雄一开口就报了个较为精确的数。

赵立宽没怀疑,因为人家是真集结过的。

“不过与周国不同,国主能直接调度的禁军只在十万五左右,其余的都是地方各州府,特别是各族部自己的军队。

按理他们应该听从国主的命令调遣军队,不过各个豪强首领有时也会有理由推脱。

在占城山国,那些首领们只要不叛乱,按时交税,国主就不管他们。

因此十五万禁军,平时按惯例要留十万驻守都城,以防万一。”

赵立宽点头,立即听出曾雄话里的重点。

占城国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很弱,兵力看起来多,但很多不能调动,因为要用于威慑国中的其它势力。

这确实很离谱,像周国,哪可能地方州县的厢军不听朝廷调度。

而且国中重要的关隘、要塞、城池都是由禁军轮番调动把守的。

这也是大周光禁军就有三十万,却抽不出太多兵力来解决西南之乱的根结所在。

要时刻面对北方辽国的威胁,西北吐蕃、羌人、党项人等的威胁,大量禁军轮换部署在关键要地。

而占城国就不同,他们大量禁军部署在首都附近,居然是为了防内部的其它首领。

有了曾雄的情报,赵立宽心里大体上下判断。

这种内部都难以整合的国家,开战的阻力太大,应该也没胆子开战,更多像是想趁机捞点好处。

正在这时,慕容亭推门躬身进来,瞬间阴影遮住大半间屋子:“大帅,各营人马已经安顿好了。”

“坐吧。”

赵立宽抽出一双筷子递给他。

慕容亭在锅里捞了一会儿抱怨:“肉都没几块了。”

“你就不能吃点素的。”

赵立宽说着叫来亲兵,让他去火头军那多拿几个炊饼过来。

“这次南下你怎么看?”

慕容亭一面烫得不断吹气,一面说:“还能怎么看,大帅下令,某照着做就成。”

赵立宽笑起来,也是,还是不用动脑子的活得舒服。

第三天,赵立宽已率军到达广顺县。

拒绝了县里官员设宴款待。

让孔方领大军在后方休整半天然后上山。

他自己则亲率亲兵上山去查看情况。

如今身为大帅,很多事他已经没法亲力亲为,更重要的是怎么用人。

他觉得周开山是有游侠精神的,对底层百姓较为同情,所以留他守南安城。

孔方是合格的官僚,读的书多,知道的消息多,带在身边作参谋军师好用。

但他和段思全一样的毛病,在京城长大的官二代,对底层百姓毫无同理心,动不动就是惩罚、杀。

所以段思全果决,作战勇猛,但还是把他的勇猛用在敌人身上为好。

田开荣则年纪大了,他也有不想管事的意思,他又经验丰富,就让他负责后勤。

至于史超,那完全是自己的心腹了。

赵立宽把最重要的补充火药的事交给了他,这几天他都在忙这件事。

这是为以防万一。

等登上山顶,视野瞬间开阔,南方大片郁郁葱葱起伏的群山一览无余。

山脚下有一个上百户人家的镇子。

南面就是一道银色丝带,绕着山脚环流。

那就是庆水的分支,也是周国与占城山国的国境线。

下到山底后,还没进镇就被外围民兵拦住,很快段思全、侯景亲自骑马过来迎接。

民兵们这才知道拦了大帅,慌忙让开。

赵立宽在他们带领下立即视察了他们构筑的防线,提前派他们过来就是为占据有利地势的。

两人一边走一边介绍了他们的防御工事。

“大帅,敌人要进攻,只能走两处,一处是镇南有一座桥,能过人马。

另外沿河往西有一处渡口,有十三条船,平日往来做生意的都靠这十三条船。

我下令让士兵把镇里的船全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敌军想渡河门也没有。”

段思全得意道。

“直接烧了,赔船家钱了吗?”

“朝廷办事,哪还用赔钱。”

段思全理所当然的说:“他们是朝廷子民,朝廷要打仗就该无条件配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