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44、百姓(1/2)

秋日高悬,微风拂面,大江浩浩,波光粼粼。

江随平野阔,大船白帆高挂,首尾相连,在码头官吏指挥下缓缓靠向江阳岸边。

河边光膀子纤夫用力拖拽,干苦力的民夫早已等候在江边。

大船很快靠岸停稳,搭建好从船上接到岸边的木制滑梯,再用石块镶好,船上的粮食一袋袋往下滑。

下面的人接住,转头麻利装在后面的马车上。

赶车的早就等着,拍打骡子拉动车辆,沿着交错的车辙前进,一车车粮食排成长龙运往江阳南城的中转仓库登记造册。

随后再经转车,沿着南方大道,穿过长宁等县,翻越大青山,运到前线。

道路漫漫,山路险阻。

特别是重峦叠嶂的大青山,群山错落,山高涧深,道路崎岖,野兽出没。

这一段车马也不好用。

不间断的民夫百姓,穿着草鞋光着脚,赶着骡马拉车或是手提肩扛。

如一条条流动血管,供养着前线大军。

两万多大军在前方作战,有近十万人维持着后方自江南,蜀地,荆楚各地汇聚到泸州,再南下前线的补给线。

每天都有摔伤、摔死,野兽袭击之类的事。

没有庞大的后勤体系支撑,前线再兵精将广,统帅有方,也根本谈不上作战。

而这个庞大的后勤网络,一直是由泸州的当地官员作为主力苦苦支撑。

江边吆喝声哨子声混合江风,说话小了根本听不到。

嘈杂的人群里,周康带着随从,踩着满地泥泞指挥:“这几箱是米糠装的鸡蛋,别受潮了。”

“车走左面,右边让出来给人走。”

"" 今天与前几天不同,多数人都干劲十足,码头上热火朝天,才靠岸的大船很快就会被清空,粮食、木材、皮革等补给有条不紊运出去。

周康叫住领队的里长:“今天怎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

“前线打这么大的胜仗,咱们怎么能拖了后腿!”

里长露出两排大白牙:“阿弥陀佛,赵大帅怕是佛祖派来的吧,两万打五万,叛军也不是对手。

听说已经打到新州城下,这下总要结束了吧。”

另几个里长乡长也凑过来:“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总算给我们派来个能人。

听说赵小帅在北方就是收拾契丹人的,对付几个叛军那不是张天师捉妖,手到擒来。”

乡长里长是各乡里征募民夫时的领头人。

他们是基层官吏,朝廷命令下去,就要要负责召集各村各乡分配的名额人员,带到州、县,统一安排。

而这一村一乡的民夫便全由他们负责了。

“那咱们是不是能回去了?

我都半年没见媳妇了。”

“半年算什么,我前年带人来的,小伙都换了两批,等回去儿子都能跑了。”

一位干瘦里长苦涩摇头:“你们那是自己的事,我村里有个二十的年轻人,媳妇才娶一年,年初来的时候大着肚子。

前几天回来路过大山里,他不守规矩半夜不叫人,一个人去撒尿。

等第二天找到时已经被山里野兽吃了半边身子,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去跟他爹妈妻子交代,他家临走还给我塞鸡蛋腊肉的,嘱托照顾好人。”

他这么一说,气氛沉闷了一些。

有人接话:“这种事都遇到过,昨天成集乡的还摔死个人,扛袋子脚滑跌到江里,麻袋挂在腰带上,飘不起来。

前两天和我们一道过大青山的,有个五十老头摔到山崖下面,脑袋当场开了......”

眼见就要成诉苦大会,周康连道:“大家的苦处我都知道,没有你们前线的将士根本打不了战。

不过大家放心,今早上来的新消息已经送到北面,前几天赵大帅就已拿下新州!

大伙再咬咬牙,坚持一两个月,这场战就要结束了。”

大伙惊讶,激动围着他问:“周同知,我们就是些大老粗,你可别哄我们。

’ “对啊,那新州是个大城啊,之前那个孔大帅,去年那个司马大帅,打了那么久都打不下来,还死了好多人呢。”

“真是那样,赵将军也太神了吧。”

面对众人七嘴八舌围观,周康没有生气,他理解大伙的心情。

出言宽慰:“都放心吧,赵大帅果决勇猛,用兵如神,今年之内肯定能打完。”

他心里其实没底,正如众人所说。

新州之后还有正阳,正阳之后还有南安府。

多年前他也曾在南安府担任过户参军,知道那是个足有泸州南北加在一块还大两三倍的大城。

城中府库能存储五万石粮食,有引自平河的护城河,城高墙坚。

即便赵大帅用兵如神,面对坚城也没什么好办法。

但也只能这么安慰这些人,走一步看一步,因为实在太难,这三年来,他早明白问题后面还是问题,困难后面还是苦难。

永远不要想着一劳永逸,只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哪怕到时会撞上去,在此之前也要划好这艘船,尽力而为。

大伙互相对视,有人点头,有人摇头,还有些将信将疑。

“成,我们都信周同知的,咱们衣食可都在你嘴里呢。”

“不是信我,是信赵大帅,不会让大伙失望的。”

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年轻中举入仕后几经辗转,最终到了泸州。

以他的年纪,做到一州同知,已再无进一步的可能。

所以他原本盼的就是积攒点钱,教育好后辈,在泸州颐养天年。

三年前战争爆发,泸州一时格外热闹,成了漩涡的中心,天下的焦点。

京城的官员迎来送往,他也只是尽量应酬,谁也不想招惹。

但随着战局的焦灼,战事不断恶化,越来越多家乡百姓遭受苦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惨的则被屠戮殆尽,生杀予夺。

他便是再想苟全自身,也没法坐视不理,赵立宽的到来,让他看到一丝希望。

在官场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他早知道朝廷派来的尚书左仆射也好,户部侍郎也好,这些大官都各怀心腹事。

只能尽自己所为,事事订好具体的环节,尽量不要影响前线大军。

他正与众人交代事情,一个声音突然打断他。

“不是推测,刚刚来了消息,赵大帅已兵围南安城。”

回头发现是他的搭档泸州知府吴言君满脸喜色赶来,一身官服和黑色官靴被满地泥泞沾染也顾不得。

“那不是贼窝!”

周康不可思议,连拨开众人。

吴知州点头,激动道:“不止兵围南安府,开阳,顺州、化州、广顺等地都被赵大师收复,此时叛军是只剩一座孤城,全被围在南安城里。”

“什么!”

周康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吴知州......”

吴知州点头:“确凿无疑!”

周围乡长里长纷纷欢呼,喜不自禁,有人甚至激动得落泪。

周康立时舌头发颤,说不出话来,他有些失态,眼眶里的老泪眼看就要藏不住,身体直往下坐。

身边两位里长连扶住他。

周康自知失态,连快速用衣袖擦了下眼眶,尴尬笑道:“失态了,老夫失态了。”

比他年轻许多的吴知州上前拉住他的手:“知道,我们都知道,才听到这消息时我何尝不是如此。”

“这样一来叛军就是死定了!”

周康高兴的说。

“不错,只剩一座孤城,无论围多久都能将他们围死!

以我看今年年内必能铲除叛军。”

比他年轻许多的吴知州也很激动。

他是当朝宰相的嫡子,前程远大,初来时虽有些稚嫩,不通做事的道理,但脾气好,很有教养,饱读诗书。

如今历经三年磋磨,就算刨除他父亲,也是位为西南百姓做实事,让他佩服尊敬的好官了。

“这么看,赵大帅倒真像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了!”

“我早说,就是菩萨派来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