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24、决战(一、二)(2/3)

孔?

看着他,“你又是何苦,看梅翰林这态度,只怕朝中舆论对你不利。”

赵立宽苦笑:“孔公,我又能如何?

数万大军千里迢迢过来谈何容易,这规模出兵一次数百万两总要吧,这回不打到底,以后都没机会了。

西南这么多百姓可怎么办。”

孔蚺拍拍他肩膀:“他们幸好遇到了你。

战打起来,蜀地,荆、楚、江南等都会受到影响,无论耕种的农夫,做生意的豪商。

他们不会像你一样想。

见不着一个死人,见不到一家流离失所,他们什么事,却要出钱出力给前线打仗,西南的生意也做不成。

自然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战不能打。

想的人多了,自然有人会去找口舌,层层往上就到了京城。

京城官员上到亲王,下到九品,许多钱都是地方上来的。

你这是断了许多人的财路。”

“现在不坚持把西南收回,以后他们来做生意可以被随便拿捏,就像吐蕃诸国那样。

“人都是短视的。”

孔蚺直接道:“现在朝中反对打下去的人肯定很多,你要小心。

“谢孔公提醒。”

" 孔?

点点头,“如今你是安抚使,全权负责前线战事,老夫交接完后就要回泸州去了。”

两人正说着,钟剑屏进来,“大帅,外面很多百姓求见。”

赵立宽道别孔炉,出门北面就见数百民夫,汇聚在北城门外。

见他出来神色激动拜道:“大帅,我等老朽是代替百姓来的,大帅不要放弃我们。”

赵立宽愣了一下,才从老人口中得知,原来他们是作为难民们派来的代表来求见。

难怪多数都是年纪大的。

因战乱有近十万灾躲灾百姓北上,都成了难民,朝廷为给他们活路,又将其中不少编入后勤民夫队伍中,给朝廷大军运送粮草等谋条生路。

带头白发苍苍的老者拱手说:“大帅,老朽听长官说朝廷想要撤军了?”

赵立宽点头。

老人顿时激动,“大帅!

我们家园沦陷,家人颠沛流离,有家回不了,要是朝廷不打了,我们可怎么办!"

说着激动流下眼泪:“大帅,求求你可怜可怜我们吧!

我们有十万人,家都被贼寇占了,亲人都被贼寇杀了,如今全无根基,朝廷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说着他老泪纵横带头跪下,余下数百人也跟着跪在赵立宽面前。

“西南只有大帅是贼寇的对手,只有大帅能为我们做主,求求大帅千万别走啊,要是走了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

众人齐声哀求,不少人都哭起来。

赵立宽扶起老者,高声对众人道:“你们的难处我都是知道,本已向朝廷上疏,表明为了西南所有百姓,要继续打下去,直到剪灭叛军。

朝中放对的不少,但陛下已同意我的意见,圣旨才到不久。”

话音落下,众人左右相视,欢呼起来。

赵立宽笑着对他们说:“好好干,保持希望,我在这里向你们保证,一定让你们重返家乡。”

人群爆发出巨大欢呼,大伙激动向他磕头。

“好了,别磕磕,我又没死,上坟呢!”

他高声阻止。

老人抹着眼泪道:“大师不知,我们这不是上坟,是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呢!”

赵立宽又安抚他们,再三向百姓们保证:“我今天站在这,就与所有西南百姓站在一块,不帮你们夺回家园绝不会走,也绝不会抛弃你们!”

孔?

说得没错,绝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所以他不相信百姓的集体智慧,但他绝对相信百姓的力量。

这数百难民代表得了他的保证,再三感谢后高兴的走了。

临走还向他保证,无论如何艰难,他们保证后方军粮绝不会断了。

赵立宽一一与他们道别。

随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自己的肩膀上。

当天晚上,赵立宽在城中校场上召开露天会议。

这次军中指挥以上近百名将领全部召集到场。

赵立宽站在点将台上向他们展示了朝廷的圣旨。

随后高声演说道:“诸位,朝廷的命令已经来,咱们将与贼寇决一死战。

虽然他们看起来人多势众,但之前几场胜仗大伙应该也看出来,全是乌合之众!

外强中干的货色,不堪一击!

我们都是朝廷王师,是朝廷脸面和利剑。

千里之外,陛下和朝中滚滚诸公都关注着西南战场。

西南的乡亲父老盼着我们夺回家园!

颠沛流离的老弱妇孺盼着我们伸张正义!

枉死在贼兵刀下的无尽冤魂都盼着我们血债血偿!

战场上牺牲的同僚盼着我们为其复仇!

我们是正义之师,必将取胜!”

众将听面红耳赤,激动万分!

“杀!”

人高马大的慕容亭忍不住怒吼出来,引来一阵应和。

近两个月的坚守,接连挫败叛军,让军中士气已高涨到一个压抑的程度,随时准备爆发出来。

“自今日起,各营各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

所有请假的都立即召回,器械全准备好,要随时能投入战斗。

各军白天夜里无号令不得随意走动!”

“诺!”

众人齐声答应。

又交代一些琐碎事后,赵立宽解散所有人,让他们全回去准备。

诸将飞奔回营,整个安州附近,东西十余里的防线营寨上,立即全行动起来。

将士们磨刀剑缝补甲胄,喂饱战马,加强巡营,枕戈待旦。

回到自己的官署,赵立宽让钟剑屏磨墨,准备亲自给叛军写去战书。

写好战书后,加盖他的铅印,准备明天一早送出。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规划取胜的战术。

这战术他已经谋划许久了。

无论东方西方,古代现代,战场取胜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都是最朴素的一个道理:双拳难敌四手。

既是人的斗争,其上限就会限制在人的生理结构上。

那就是人的眼睛只有一百二十度视野,人只能专注于一面的事情。

不同于茶楼酒肆说书的,以一当百,万人敌之类。

至少在他的军中,再高的高手也不敢说他能保证堂堂正正一打二取胜,特别是双方都有兵器的情况下。

如果一打三,一打四,那更是九死一生。

因为人只有一双眼睛一双手,身体只是血肉之躯,钢铁的武器可以轻易伤害。

手里武器能应付正面进攻,却兼顾不左右侧面,更别说后面。

敌人也不会傻傻在正门跟你排队厮杀,兵者诡道,战场上最不管用的就是规矩。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