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能顶一个长渊(2/3)
一旦被认出,故事就成了传说,而传说会让人停止行动,只会等待奇迹。”
“可我们需要你!”
林疏月几乎喊了出来,“疫病未绝,邪术复起,百姓仍在苦熬!
你一个人走得再远,也护不住整个天下!”
“所以我才建了萤火网。”
他淡淡道,“不是为了找我,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下一个我。
你以为那些药方是我写的?
不,是南境农妇改的;你以为清心散能治星噬症?
是北地铁匠李三发现加一味野菊便可解毒。
我只是点燃了第一盏灯,真正的光,是他们自己生出来的。”
林疏月怔住。
“你还记得十年前,我为什么收你为徒吗?”
他忽然问。
她点头:“你说我眼里有火。”
“不对。”
他摇头,“我说你手里有泥。
那天你在泥地里爬着追一只受伤的雀儿,满身污秽也不顾。
别人看见的是脏,我看见的是不肯放弃的心。
那样的心,比任何天赋都珍贵。”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本破旧册子,递给她。
“这是《拾光记》最初的手稿,上面有我所有的错漏与犹豫。
现在交给你。
你要做的,不是寻找我,而是继续改它、补它、甚至撕掉重写。
让它不再是我的书,而是所有愿意救人者的共同笔记。”
林疏月双手接过,指尖触到纸页边缘那一道焦痕??
那是某次山火中抢救出来留下的印记。
“你会去哪里?”
她低声问。
“去西漠。”
他说,“那边开始流行一种怪症,患者梦见自己变成沙粒,醒来便失语。
已有三十七人因此饿死。
我要去看看,是不是有人在利用梦境蛊惑人心。”
“还会回来吗?”
他笑了笑,眼角皱纹如风吹湖面:“当你不再需要问这个问题时,我就回来了。”
话音落,身影已退入夜雾之中。
那只白猫回头望了一眼,随即跃起,消失在苍茫之间。
五日后,西漠边缘的绿洲小镇,一位灰衫旅人踏入集市。
他蹲在角落,摆出几包草药,挂牌写着:“换粮换水,不换钱。”
人们起初观望,直到一个抱着婴孩的母亲走来,说孩子整夜啼哭不止。
他摸了摸婴儿手腕,取一小撮淡蓝粉末溶于清水,让孩子舔舐指尖。
半个时辰后,婴儿沉沉睡去。
母亲含泪跪下,他连忙扶起:“不必谢我,下次你遇到类似情况,就这样做。”
随即画出药方图形,教她辨认三种本地生长的镇静草。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干粮前来交换药品。
他不仅给药,还教人识别沙地中的救命植物,讲述如何通过尿液颜色判断脱水程度,甚至在地上画出简易净水装置图样。
深夜,他在破庙歇息,忽然听见屋顶轻响。
抬头一看,竟是一群孩童踩着瓦片悄悄靠近,每人手里捧着一点东西:一把野枣、一块烤饼、半瓶雨水…… “阿无叔,我们听妈妈讲过你。”
最小的那个怯生生地说,“她说你是风变的,专门帮穷人的。”
他笑了,接过食物,一一放进药篓。
“谢谢你们。
不过我不是风,我是饿了的人。
你们送吃的给我,我才能有力气继续走。”
孩子们咯咯笑起来,有个女孩突然问:“那你能不能教我们治病?
等你走了,我们也能帮别人。”
他看着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心中柔软得几乎裂开。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墙上画下一幅人体简图,标出几个重要穴位,又写下十种常见病症应对法。
“明天开始,我每天讲半个时辰。”
他说,“但有个条件??
你们学会之后,必须去教至少两个人。
谁偷懒,我就收回讲课资格。”
孩子们欢呼雀跃。
第二天清晨,破庙前已聚了二十多个孩子,还有几位老人拄拐前来旁听。
他站在沙地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医术不是秘密,也不是特权。
它是责任,是接力棒。
今天我交给你们的每一个字,将来都要传出去。
不要怕说错,不要怕被人笑话。
只要你是真心想帮人,你就配站在病人面前。”
与此同时,林疏月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信。
信纸由骆驼粪烘干压制而成,上面用炭灰书写: >
“西漠孩童识药百人,净水法传十二村。
梦蛊源头锁定??
乃古塔遗存‘摄魂铃’作祟,已毁。
另,此处新编童谣一首,录如下: >
>
‘沙里开花你不信, >
风里讲课真事情。
>
阿无来了不吃饭, >
只拿药方换笑脸。
’ >
>
勿念。”
她读完,久久不能言语。
身旁副官小心翼翼问:“大人,是否派人支援?”
她摇头:“不用。
他不需要我们保护,他需要的是我们各自发光。”
她提起朱笔,在全国通报末尾添上一句:**“凡民间自发组织医教小组者,皆授‘拾光勋章’,子孙可免试入学五大书院医学部。”
** 政令一出,举国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