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两道圣旨(2/3)
唯一可以称道的,只有宁远和宁锦的两次大捷!”
“确实如此!
只不过……小奴听说,那袁崇焕也不咋样嘛……”
“或许,的确不咋样!
但是,参加过两次大战的将领,只有袁崇焕是“官升一级,赏银三十两”。”
我去!
这小屁孩,啥时学会了“逆向思维”
?
他认定魏忠贤不可靠,以这份名单反向推理,认为袁崇焕是个能人,好像也说得过去。
确实,再傻的人都知道,名单上获得重赏的人,都是魏忠贤的党羽!
以后若要清算,照着这份名单去抓人,一抓一个准!
好你个朱由检!
你的脑回路,果然与众不同!
此刻,想打消他启用袁崇焕的念头,却不知从何下手!
若说袁崇焕有什么过失,在他回乡种荔枝之前,确实找不出来!
如果继续反对,自己就成了魏忠贤的党羽!
唉!
既然如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万岁爷,我个人觉得……辽东一线的统兵将领,必须慎之又慎!
既然万岁爷有了明断,小奴再不敢妄议军机!
小奴告退!”
王立离开大殿,朱由检淡淡一笑,唤来王承恩。
“魏忠贤那边,是否有动作?”
“万岁爷,两道圣旨都是由涂文辅草拟,王体乾盖的印,魏忠贤必会得到消息!
但是,他还没有任何动作!”
“哼!
给我盯紧了!
袁崇焕辞职返乡,这两人都有功劳!
我倒要看看,到底谁是忠,谁是奸!”
“诺!”
…… 回到灵济宫,见到熟悉的面孔,王立又惊又喜!
“我的二当家,你可算回来了!
没惹出什么事吧?”
此时的王立,没敢去想十万两银子,唯一担心的,就是惹出大事!
因为朱由检的提前返回,王立和魏忠贤都跟大同断了联系,派去的人就像断线的风筝。
如果他们真的插手蕃王家事,甚至杀掉了朱鼎渭,两位厂公难辞其咎!
“厂公,银子倒是到手了,但是……很多事情,超出了咱们的预料!
不过,还好,此行基本顺利……”
“基本顺利?
这话什么意思?”
王立心头一紧,却想起了宋哲前面的话,又有些迫不及待:“银子到手了?
多少?”
“厂公,二十万两!
嘿嘿……”
“我去!
二十万两?
你没骗我?”
王立往外看了看,却没看到马车。
“厂公,二十万两呢!
得装十几辆车!
没敢带回来!
埋在城西二十里的树林里了!”
“我去!
说得跟真的一样!
赶紧的,到底发生了什么,慢慢说!
快点!”
于是,宋哲缓缓说起代王府发生的事,惊得王立瞠目结舌!
这寒冬腊月的夜里,王立却大汗淋漓!
再也不用找人暖床了!
现任代王朱鼎渭,死了!
他的两个儿子,也死了!
这三人,都是被东厂锦衣杀的!
魏忠贤一心想扶持的朱彝桢,也死了,是被宋哲杀的!
也就是说,大同的代王府,再也没了继任者!
太祖皇帝的第十三子,这一脉,算是断了!
原来,宋哲赶到代王府时,东厂锦衣卫早就伪装成西厂的人,跟朱彝桢谈好了价钱!
并且,干掉了朱鼎渭和他的两儿子!
遇此变故,宋哲确实“随机应变”
了!
本来,他没打算除掉朱彝桢,只想抢夺东厂手中的银子!
没想到,宋哲伪装成盗贼,伏击“西厂”
押运银子的马车时,朱彝桢竟然穿着西厂锦衣卫的衣服,混在车队之中!
所以说,朱彝桢是被宋哲误杀的!
“怎么会这样?”
王立百思不解,奇怪地问道:“既然东厂做掉了朱鼎渭,朱彝桢应该在代王府才对,他怎会混在车队之中?”
“厂公,朱鼎渭一家刚刚被杀,朱彝桢马上就出现代王府,不是不打自招么?”
“额……也对!
按照正常的流程,朱彝桢应该向朝廷上表,等到正式册封之后,才能移驾代王府!
这次的事,闹得也太大了,万岁爷肯定会彻查!
你们,做得是否干净?
你说的“基本顺利”
,又是什么意思?”
“厂公,我等伏击东厂的车队时,可能逃掉了一个锦衣卫!
他……很可能向魏忠贤报信!”
我去!
你想害死我?
王立彻底无语了!
魏忠贤说得对,以前的自己,就是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