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高兴不起来(2/2)

现在都在里面呢。

“ “魏大人和六王爷恐怕也早来了吧?”

“潘大人说的极是呢。”

童纤脸上笑着,心里却在想,谁能有你潘竹青这么沉得住气?

随后又说道:“让奴才替大人通传。”

童纤刚要开口吆喝,便被潘竹青拦住。

“既然这么多人都在里面,我就不进去凑热闹了。

等等便是”

童纤轻笑了一声,抖了抖手中拂尘:“哦,那您可有的等了。

我估摸着,没有三四个时辰,大人们是不会出来的呢。”

潘竹青也整了整衣袖,随后扬起下巴望向殿外放晴的天空。”

不妨事。

就当陪童大人看看这久违的蓝天白云好日头吧。

“ “那么大人请便吧。”

童纤淡然的回应,便不再与他多说什么。

没多久,远处有一列内庭侍卫军大步走近。

走在最前面的年青官员,身材矫健挺拔,脸庞清秀俊郎。

看见童纤后,微微点头示意。

可目光触及童纤身边的潘竹青后,原本清洌的双眸立刻充满敌视和厌恶。

抬头发呆的潘竹青听见脚步声,下意识的转眼一瞧,便瞧见一双漆黑的眸子正冷冷的瞪着自己。

潘竹青眉头微动,不着痕迹的轻笑了一声,又抬头转向天空,专注的观察一片片白云从他眼前飘过。

此时此刻大殿内的情况可以用”

炸锅“两个字来形容。

一方面以曹杨两家为首的武官们,极力向皇帝请求,希望皇帝能重新彻查赵家企图谋反的案子,以求不使一人含冤。

而另一方面,由魏庭跃,六王爷为首的一些与赵杨两家素来不睦的官员们,又在趁机火上浇油,恳求皇帝严惩赵家,尤其是赵长垣这个主谋。

皇帝深知这两边的人,各有各的立场,不便当面给出任何有偏向性的决定。

始终不言不语,任由这些人争执的赤耳面红,口沫横飞。

直到夕阳西下。

争执的双方都出现疲态,六王爷这副老骨头,差点体力不支晕倒在当下。

皇帝这才从龙椅上直起身子,目光炯然的望向眼前众臣。

说出了他这几个时辰以来的第一句话:“朕和你们一样,都是看着赵长垣长大的。

朕也喜欢他,比喜欢任何一个后辈都要喜欢。”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默默的等着圣上说下去。

所有人都知道,下面他要说的话,大概便是关乎着赵家的生死命运了。

皇帝深叹一口气,继续说道:“但就是因为喜欢,朕如今才会如此心痛难当。

就是因为对他寄予厚望,朕如今才会比任何时候都要失望。

“ ”

皇上。。。。。。

“ 杨国栋刚要开口再说些什么,立刻被皇帝抬手制止住。

“你们都别再说了。

这段时间朕吩咐大理寺彻查此事,可说已是证据确凿。

众位爱卿多说也无益。

“说到此处,皇帝忽然抬高嗓门唤了一声:”

童纤!

“ 童纤在殿外听见召唤,心里便是一紧。

他伺候了皇帝那么多年,对皇帝的性情习性可谓了如指掌。

几乎能从皇帝的语气音量中分辨皇帝的心情。

他猜测,皇帝大概是要对此事盖棺定论了。

潘竹青当然也听见了皇帝的声音,低头转向童纤,低声向他嘱咐了一句:”

请大人务必在皇上拟旨前替在下通传。

有劳了。

“ 虽然不知道潘竹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童纤想也知道,他总不会是替赵家求情来的。

更何况此时,任谁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无法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的。

谋反之事,通赵只肖只字片语便能定下铁板钉钉的罪行,无论是不是冤枉。

更古至今,被冤枉的忠臣良将还少吗?

所以他认为潘竹青这家伙,必定是和魏庭跃这些人一样,来给赵家的断送踢上临门一脚的。

可赵家的命运,再坏也不过如此了。

(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