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5、第二十四章(1/3)

顾九思莫名其妙看柳玉茹一样, 江柔拉了拉顾朗华的袖子,顾朗华冷哼了一声, 摔了袖子, 和江柔一起坐到顾九思边上, 僵着声音问:“可好些了?”

说完,不等顾九思说话,顾朗华就道:“看你骂得动人,想必好得多了。”

“行了行了,”

顾九思不耐烦道, “有话就说,别拐弯抹角的。”

“你这个逆子……”

“老爷,不是说好好说话吗?”

江柔嗔怪,顾朗华僵住了动作,这才坐下来, 干脆一句话不说, 扭头看着窗外,不搭理顾九思了。

顾朗华不搭理顾九思,顾九思嗤笑,扭过头去,看向另一边窗外。

不理就不理, 谁怂谁是孙子。

柳玉茹瞧着这阵势,有些想笑,却又要板着脸。

江柔轻咳了一声,柔声道:“九思好些了, 我和你父亲也放心许多。

昨天的事儿,我夜里和你父亲商量过,觉得后续处理,应该同你和玉茹一起来。

毕竟你们也成了婚,不是孩子了,我们也不能凡事儿都大包大揽,总要带着你们学着些。”

顾九思听了这话,垂了眼眸,低低应了一声“嗯”



江柔抿了口茶,接着道:“昨个儿我和你父亲商量了,如今王善泉做这事儿,明摆着是冲着你舅舅来的。

我们暂时不能确定背后的人是谁,可能是陛下,也可能是其他人,但无论如何,顾家还留在扬州,怕都有些风险。

王善泉是节度使,咱们商家不与官斗。”

“嗯。”

顾九思应声道,“母亲想得周到。”

“那是我想的!”

顾朗华突然出声。

柳玉茹没忍住,“噗嗤”

笑了出来。

顾朗华听到这笑声,有些尴尬,柳玉茹也有些尴尬,忙低了头,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江柔轻咳了一声,接着道:“我们在扬州产业太大,全都搬走也不现实,去新的地方,也要有个适应,所以我和你父亲就想着,我们会先去探探路,看十三州里,哪里合适一些。

到时候我们就先在那边开几个店,然后逐渐将重心转过去。

在扬州的产业,土地庄园,我们也会慢慢变卖,但这事儿咱们不能让人发现,不然王善泉会做些什么,咱们不好预料。”

柳玉茹听着江柔的话,想了想道:“那,不知何时才能定下来去哪里呢?”

“快则一两月,慢则半年。”

江柔皱着眉,“我已经派人去京中寻我哥哥打听消息。

如今他没有给我们消息准备,可见形势算不上严峻,我们也不必杯弓蛇影,先好好过日子吧。”

柳玉茹没说话,她揣摩着,若是皇帝决心除掉梁王为新皇铺路,他已经病重,那梁王谋反就是这些时候的事。

如果照着那梦境,江尚书逃不开,不仅逃不开,或许还牵扯颇深,所以如今也不敢给顾家通风报信。

那么这样漫长的一个试探时间,或许正是最后顾家没能逃出扬州的原因。

柳玉茹思索着如何开口,许久后,她终于道:“婆婆,不如去幽州吧。”

江柔有些意外:“为何如此决定?”

“咱们重新择地安家,如今就看重三个方面,一来要易于经商,这样我们商家才能立足。

二来要上下安稳,我们能好好生活。

三来要交通便利,这样我们过去,才不会太过麻烦。

就这三点来看,首先幽州位居边境,与北梁交易频繁,幽州向来崇尚经商,且不如淮南富庶,我们过去,有诸多商机。”

江柔和顾朗华点着头,顾朗华应声道:“的确也是如此,只是……它位于边境,战乱频繁,是不是不□□稳?”

“这个公公不必担心,我们不去最前线的城池,”

柳玉茹平和道,“我专门查过,幽州虽然多战,但是大荣强盛,这些年来多是北梁骚扰,幽州有长城阻拦北梁,大荣建国以来,长城之内未有一战,所以幽州长城之外的确多战,但长城之内却十分安稳。”

“而且,我们如今忧虑的,其实是舅舅若是出事之事。

儿媳揣测着,若是舅舅出事,那绝大可能,便是梁王出了事。”

“慎言!”

顾朗华忙出声,江柔却是抬了手,同柳玉茹道,“如今都是自家人,话说出了口,出了这门,便是烂在了肚子里。”

“玉茹都敢说,你个老头子怕什么?”

顾九思趴在床上开口,顾朗华怒道:“逆子闭嘴!”

顾九思嗤笑,扬了扬下巴,同柳玉茹道:“继续说。”

“梁王出事,天下或大或小,都要有动荡,幽州兵强马壮,又有盐税免贡之权,可作一国。

纵使天下真的乱了,先乱的,也必是扬州这样的兵弱且富之地,而幽州,怕是外乱内稳,反而是最安全的。”

“那,”

江柔想着,慢慢道,“若是说兵强马壮,有盐税免贡特权的地方,十三州中除却幽州,还有其他选择,为何是幽州?”

“这就是第三点,”

柳玉茹平静道,“我们此番要离开扬州,不可大张旗鼓,否则王善泉绝不会让我们走。

我们要将大笔资产短时间移过去,幽州交通最为便利。”

“这……”

江柔有些想不明白,“幽州与我们隔着两州,怎么会便利?”

“幽州沿海。”

这时候,顾九思突然点名出来,江柔和顾朗华恍然大悟。

他们竟是忘了!

淮南之地,最善用船,凡是大批货物,都是走水运。

水运比起陆运,载重多,成本小,时间快。

幽州虽然和他们隔着青州与永州,可是他们可以从水路入海,然后沿海到幽州!

到了幽州之后,就不必担心王善泉等人,再转陆路,就安全得多。

而且若是走陆路,每一个州都要递交一次入关行文,然而海运的话,除了必须停靠的几个码头之外,几乎没有官府所在,而码头主要管事,其实也是漕帮在管,官府势力极弱,这样他们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将顾家举家搬迁到幽州。

“玉茹真是太聪慧了。”

江柔忍不住感慨:“假以时日,玉茹必将有一番作为。”

听到这话,柳玉茹愣了愣,她从未听过有人这样形容一个女子,她轻咳了一声,随后道:“只是随意想想,到底行不行,还是要婆婆和公公才能做决定。”

“行。”

顾朗华立刻道,“你这法子可行。

我在漕帮有几个朋友,这些时日我们就想办法将地都卖了,然后将分散兑换黄金白银,加上古董字画,走水路运送出去。

我再派人在那边开店,卖一条船,如果出事,咱们就直接离开扬州!”

说着,顾朗华起身道:“我这就去办。”

“老爷,”

江柔叫住顾朗华,顾朗华回头,江柔笑道,“路上切莫着急,慢行。”

“知道了。”

顾朗华笑道,有些无奈道,“我多大人了还操这个心。”

顾朗华说完,摆摆手便走了出去。

等顾朗华出去后,江柔抬眼看向柳玉茹道:“近来查账如何?”

“还有三家铺子的账没查完,”

柳玉茹恭敬道,“我再过五日可给婆婆一个结果。”

“辛苦你了。”

江柔点了点头,安抚道,“熬过最初这阵子,便好了。”

“不辛苦的,”

柳玉茹听着却是笑了,“婆婆教我这些,我高兴还来不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