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另外的战场(1/2)
很多时候想法和设计都是好的,但执行期间总有一些意外会发生。
比如自己公司的某些小意外还好,怕就怕竞争对手的公司突然推出一个同样的设计,而且执行的更好,甚至先你一步发售了。
那是相当的尴尬。
甚至脾气不好的能直接气死。
自由联邦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不过它还没被气死,只是掌权者和“友商”
被气得够呛。
虽说月球空间站“深空门户”
听着比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站高大上, 好像是比繁星空间站的二期功能牛批,但是规模上完全无法比较。
说什么“月球轨道的太空船坞”
,那完全是瞎扯,“门户”
的一期规模比繁星空间站的一期规模还小,能造个屁的太空船。
想要造太空船,至少得是繁星空间站二期那种规模的,得有它上边那种真正的太空制造中心。
就算有计划,这一点也不是短时间能追上的。
本来能拿到一些优势的空间站任务都毫无优势了,甚至还得考虑加盟国要不要继续参与的意愿。
简直太难了。
不过从技术方面和武力方面搞不定,有人却感觉机会来了。
“咳咳~”
战略情报中心的主管托马斯清了清嗓子,感觉到其他人的注意力投向了他,他就说道:“其实我……可能有一个办法。”
“哦,你有什么方法?”
不是幕僚长看不上托马斯,实在是这事不好干,而且托马斯搞得那些特工弄回来的情报,不能说事关重大吧,也可以说是毫无用处!
经过多次验证,他们已经确认了那些特工纷纷叛逃了,搞回来的情报初看起来有用,可最后都证明没什么用,甚至还有假信息误导他们。
他们可不是废物一样的军情六处,不会被什么假情报蒙蔽很多年,所以那些特工全被放弃了。
他们也想过清除掉那些特工,可惜一直没机会。
现在托马斯又说有办法, 有什么办法?
继续为繁星输送精心培养的特工?
而托马斯也知道自己之前的事没办好,可……那也不能怪他啊。
毕竟特工也不是他自己亲自培养的, 他只是执行命令派了过去, 特工叛变也不是他的原因。
不过谁让他不是最高的掌权者呢,虽然他是“XX主管”
,但能管他的人也有一大把。
所以这次也是想挽回一些面子。
如果办好了,不仅不会失职,有可能还会更进一步。
“我的意思是这个,虽然我们在军事和科技方面不占……绝对优势了,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下手,比如非政府组织。”
“世界上大多数国际性质的非政府组织都跟我们有联系,甚至是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从国际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人道主义和人权,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上给繁星增添麻烦,拖慢它的发展速度,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
当托马斯说出那个名字的时候,在场的政府人士就懂了。
非政府组织,简写就是NGO,联邦使用非政府组织去搞乱,甚至是颠覆一个国家的桉例多了去了。
之前一些组织的触手也延伸到了繁星国内,不过当时联邦没有全力应付这方面的事, 而是在忙碌其他方面的事,但是当其他方面的事都不管用之后,或许NGO还真是一个突破点。
要说军事和科技实力,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东西,能不能打得过,或者说优势并不明显,哪怕不真的打上一仗,用“斗兽棋”
摆舰队、摆飞机、摆坦克的方式也能看出个一二三来。
但有些东西……那是看不出来。
尤其是从几十年前,联邦最强盛的时候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影响全世界,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反超的。
甚至有些东西已经深入人心,跟“世界规则”
都融为一体了,想要避开都不可能。
这下,幕僚长也高兴了。
“好,就是这个!”
……………… 世界的另一边,繁星。
联邦那边在开会,繁星这边也在开会。
甚至开会的内容都类似。
当然,表面类似,实际完全相反。
联邦想着干掉繁星,繁星同样想着干掉联邦。
毕竟这么多年一直防守了,现在……也该转守为攻了。
同样的,科技和军事上的东西都很明显,但有些东西就防不胜防了。
不说现在和以后了,就说以前,繁星就被恶心过很多次。
各种什么环保、农业、人权等等问题,本来挺好的事,结果都被用来恶心人了,以至于一个本来挺好的词都臭了街了。
NGO的意思是“非政府组织”
,NPO的意思是“非营利组织”
。
这两种组织均起源于几十年前,一开始还比较泾渭分明,后来因为重合的地方实在太多,人们就干脆混为一谈,大多时候指的就是不由任何国家和政府机构建立、也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这类组织通常关注普世问题,比如环保、人权、妇女权益、救灾、医疗等,性质上以公益为主。
听上去,至少初衷都是美好的。
平时爱看外国影视剧的人都知道那些地方盛产阴谋论,和政府以及财团把持的权威机构,甚至是拿人民当试验品相比,人们对“号称”
不带政治和利益立场的NGO好感度更加高。
因此,NGO在欧美可谓是顺势而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而且NGO自诞生以来就是奔着宣扬普世精神、重建秩序的名头而去的,这就更让那些从出生就被灌输了自由理念的嗨皮了。
而好玩的是,这个理念原来是联邦用来对付其他国家的。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NGO的越发壮大乃至野蛮发展,人们发现,原来现实终归是现实,从屠龙勇士到恶龙……只是一线之差。
不可否认,很大一部分的NGO成立的初衷都是好的。
在成立初期,也真的是在用爱发电,诠释了志愿精神。
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可敬的。
但像NGO所宣扬的“不带立场”
、“非营利性质”
,本就是一个虚假概念。
首先先明确一点,所谓的“非营利”
,不是真的一分钱都不赚,而是,不以赚钱为目的。
就是说,该赚的钱,还是要赚的,尤其是机构壮大了之后。
以前几个人还能说用爱发电,但真的到了几十人、几百人的规模,总不可能要求大家都不吃饭吧?
机构运行的成本、员工工资、宣传费用等等,真要算起来,哪哪都是钱。
甚至要去帮助人,有时候还得往外倒贴钱,要不然谁听你的?
除非创始人们真的能够沉得住气,一辈子圈地自萌,否则,只要是想发展壮大,NGO就不可避免地走上和利益挂钩的道路。
最常见的就是……找金主。
就拿BCI来说,这个组织虽然名叫“更优质的棉花”
,但干的事情和提高棉花质量无关。
而是用更好的方式来生产棉花,比如提高棉农待遇、防止雇佣童工,以及棉花生产带来的污染等等。
这个组织成立十几年了,一直不温不火,在国际上也没什么影响力,但前几年突然来了个咸鱼翻身,不但进军全球,更在两年之内获得了占全球棉花份额19%的会员数量。
一下子就变成了举足轻重的业界大老。
不但如此,每个加入BCI的会员,从棉农、纱线商、棉布商到终端服装品牌等,都要缴纳不菲的会费,以获得BCI的认证,来证明“你们所用的棉花,都是符合政治正确的”
。
就是这个组织,不经过任何调查,直接就说繁星的棉花不政治正确,让大家都不要用。
结果很多外国大品牌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