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3章 超级火箭威慑和示威行动准备就绪(1/2)

海龙号的纸面数据非常夸张,但夸张也仅仅停留在的纸面上。

因为它太粗糙了。

它的引擎就是简单的堆砌推力,所以极其简单的结构让它的推力巨大的同时也极其浪费燃料。

注意,不是使用,而是浪费。

所以它注满燃料之后才会有18000吨重,这里边有一部分燃料是供它“浪费”

用的。

当这个问题出来之后,它的设计人员一度想放弃, 好在它估算的研发和发射成本很诱人。

怎么说呢,它当时的每公斤运输价格不到70联邦币,折合到现在也是每公斤不到600联邦币。

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数据。

要知道埃玛隆的“重鹰”

火箭目标价格为每公斤1500联邦币左右,而“雄鹰九号”

期望每公斤能控制在2000联邦币左右。

而实际上,雄鹰九号目前的每公斤价格是3000联邦币左右。

这还是现在科技加持下的“回收神箭”



当初同样被寄予厚望的航天飞机的每公斤价格换算到现在是接近20000联邦币。

其他火箭的每公斤单价也在10000~4000联邦币之间晃悠,马斯克的雄鹰系列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可实际上,海龙火箭那个吸引人的每公斤价格并不真实,因为它是基于每年240次发射计算的。

想一想, 它一发就能往轨道上运载500多吨货物,而国际空间站的总重才400多吨。

一发一个空间站。

当然,前提是火箭整流罩内得装得下。

从现实来说,哪怕好几发海龙组装一个国际空间站,一年240次发射也足够组装几十个国际空间站了。

可是一个国际空间站就建造了十几年,还是多国合作的,哪有一年建设十几个空间站的任务给它做?

其他的,比如宏伟的火星计划,但也不需要那么多次发射。

甚至后边自由联邦因为陷入雨林战争的泥潭,连阿波罗18号、19号载人登月的任务都取消了,更没有资金来投资火星任务。

商业发射上也没有类似的需求,哪怕现在人类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质量最大的卫星也只有几吨重,根本用不上它几百吨的超级运力。

后来人们算了算,如果海龙火箭大幅度降低到每年发射4次,其价格会飞涨到每公斤5776联邦币, 约等于现在的46000联邦币。

这价格很离谱,都是航天飞机价格的两倍还多了。

而航天飞机退役的原因之一就是价格不仅没有预期的降低,反而越来越贵。

并且很不安全。

海龙火箭比它还贵,这怎么用?

事实上海龙火箭的论证团队还忽视了另一项本来可控的因素,那就是燃料成本。

海上发射虽然能省去辅助建筑的建设建设的运营费用,但也意味着没有了存放燃料和氧化剂的大型储罐。

而且水的导热率要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率,所以海龙火箭的液氧和液氢不能在码头加注,要不然拖到发射地就蒸发的差不多了。

海龙火箭的燃料罐并没有什么太高级的保温装置,一切从简。

加上液氢又不是容易运输的燃料,在论证海龙技术的年代,专门的液氢运输船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当时唯一得解决方案就是在发射地“就地”

电解海水生成液氢和液氧。

但是那种方法极其耗费时间不说,还极度耗能,一般船只根本无法供应那么多能源。

所以当时技术团队也承认海龙火箭若想发射,就必须跟上一艘核动力航母进行辅助,因为只有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液氢和液氧的生产。

这…… 这种放弃燃料利用率而追求极限推力的设计,虽然搞了原始的回收系统,但还是恰好成了海龙火箭的“七寸”

,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因素,海龙火箭最终是停留在了纸面设计图上。

哪怕它是个超级巨无霸。

哪怕从设计来看,它真的能飞起来。

而现在,实用科技这是要再现海龙荣光?

“我觉得这个火箭不是海龙第二,哪怕不用电影里的‘预告’做证据,实用科技航天中心的新发射台总是证据吧,新火箭就立在上边。”

“嗯,虽然发射台还没建设完成,火箭也还只是两个罐子,但堆叠测试的时候已经能看出两者应该是配套的。”

“感觉实用科技应该能把这个火箭做成,而且跟之前的海龙火箭不一样,更……呃,实用。”

“当然不一样了,海龙的设计太极限了,而且当时的科技确实没有现在发达,造的那么大其实成了累赘,实用科技有超级燃料金属氢做后盾,简直是为所欲为。”

“对,就拿埃玛隆的超级火箭星舰来说,它的助推器直径9米,高60多米,简直就跟竹竿一样,而实用科技这个火箭的助推器直径20米,高度只有30米高,太敦实了。”

“不过我怎么觉得实用科技这个火箭的助推器装的燃料比星舰的助推器还要多?

这个火箭飞一次用得了这么多超级燃料?”

“是啊,虽然长度短了一半,但直径却是两倍多,这装的燃料可太多了,实用科技这是要造起飞质量超过一万吨的火箭?”

“起飞质量超过一万吨?

好家伙,这是真要对标海龙啊。

不过超过一万吨之后,地面发射真的可以支撑吗?”

“海龙直径23米,高150米,但是包括了最顶端很长的尖尖,起飞质量一万八千吨,实用科技的超级火箭直径20米,高80米,但感觉货舱不会小,所以起飞质量应该到不了一万吨,当然,估计也少不了多少,七八千吨得有。”

“七八千吨也不少了,不知道地面发射设备能不能支撑?”

“其他的不说,30米高的助推器肯定能装不少燃料,再算上金属氢的超级性能,感觉这款超级火箭不是运力逆天,就是打算一次加注多次使用。”

“嘶,逆天运力我能想到,毕竟有金属氢燃料的助力,单级入轨的火箭引擎空天飞机都有10%的运力系数,现在飞到一半抛掉死重的超级火箭运力系数肯定更高,真有七八千吨的起飞质量,低轨道运力估计得堆到上千吨,可一次加注多次使用……这,火箭还能这么玩?”

说实话,在这种玩法没说出来之前,人们还真没想到能这么玩。

火箭,人们最早的印象里就是一次性的航天运载工具,哪怕后来有了可回收的复用火箭,它的燃料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只足够一次发射使用。

顶多就是助推器分离的时候留一些燃料着陆用,但绝对不会有太多的燃料。

想留一部分燃料等下一次起飞再用?

绝对不可能。

“低效”

燃料根本没办法多留。

可实用科技这个使用了超级燃料的超级火箭,让这个可能不再是虚妄。

当然,具体是不是,那还得看实用科技后期公布详细数据,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网友们猜测的。

不过虽然只是猜测,可相对于狂欢的网友,自由联邦那边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同样在研发超级火箭的埃玛隆。

现在繁星和联邦的航天工程比拼已经进入白热化了,并且繁星那边又刚刚完成了载人登月,把他们的计划全部打乱了。

月球方面暂时被繁星那边压了一头。

至于自由联邦深空探测方面的优势……抱歉,一般民众根本不懂,就是宣传了影响力也不大。

而说到商业空间站方面,两边都在进行,但都没有舱段上天,所以还看不出什么。

商业天空旅游方面,自由联邦有纯商业的流程,还实际执行过,用的就是埃玛隆的雄鹰九号和载人龙飞船。

可繁星那边的进度也不慢,并且别看还没执行过商业载人业务,但它的载具是空天飞机,看起来就比载人火箭带劲。

而且现在已经在做载人改装了,下个月就会执行首次载人入轨飞行任务。

一旦木鸢号空天飞机可以载人了,那自由联邦又会输掉一局,并且短时间内没办法赶回来。

毕竟空天飞机真的比载人火箭牛批。

所以要说自由联邦这边能在航天领域真正扳回一局的东西,大概就是埃玛隆的超级火箭星舰了。

从火箭开始发展到现在,随着需求的变化,火箭的大小也一直在变化,不过能称得上惊世骇俗的,也就只有几种超重型火箭。

除了需求的问题,超重型火箭那超过100吨的运力,高度也达到了100米左右,起飞质量三四千吨的巨无霸,只要立起来就能震慑人心。

而埃玛隆的超级火箭星舰就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火箭,它的高度能达到120米,9米的直径也相当唬人。

最主要的是它的起飞质量超过5000吨,比之前三四千吨的超重型火箭又上升了一个“千吨”

级别,运载能力也从百吨级别达到了两三百吨,可以被称为“超级火箭”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并且回收的运载能力也可以达到150吨。

其他的超重型火箭只能用一次,费尽力气“自我毁灭”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