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忍见红颜堕火窟 空余碧血葬香魂(1/11)
乾隆自陈家洛带了香香公主去后,心中怔怔不宁,渐渐天色大明,又眼见太阳从东方升 到头顶,太监开上御膳来,虽是山珍海味,却食不下咽。
这天他也不朝见百官,整日坐起又 睡倒,睡倒又坐起,派了好几批侍卫出去打探消息,直到天色全黑,月亮从宫墙上升起,还 是没一个侍卫回报。
他在宝月楼上十分焦急,只得尽往好处去想,向着壁上的“汉宫春晓 图”
呆呆的凝望,突然想到:“这妮子既然喜欢他,定也喜欢汉装。
待会他们回宫,他定已 劝服她从我。
我何不穿上汉装,叫她惊喜一番?”
于是命太监取明人的衣冠。
可是深宫之 中,哪里来的明人衣冠?
还是一名小太监聪明,奔到戏班子里去拿了一套戏服来,服侍他穿 了。
乾隆大喜,对镜一照,自觉十分风流潇洒,忽见鬓旁有几茎白发,急令小太监拿小钳子 来钳去。
正低了头让小太监钳发,忽听背后轻轻的脚步之声,一名太监低声喝道:“皇太后 慈驾到!”
乾隆吃了一惊,抬起头来,镜中果然现出太后,只见她铁青了脸,满是怒容。
乾 隆疾忙转身道:“太后还不安息么?”
扶着她在炕上坐下。
太后挥挥手,众太监退了出去。
隔了好一阵,太后沉声说道:“奴才们说你今天不舒服,没上朝,也没吃饭。
我瞧你来 啦!”
乾隆道:“儿子现下好了。
只是吃了油腻有点儿不爽快,没甚么,不敢惊动太后。”
太后哼了一声,道:“是吃了回子的油腻呢,还是汉人的油腻呀?”
乾隆一惊,答道:“想 是昨天吃了烤羊肉。”
太后道:“那是咱们的满洲菜呀,嗯,你做满洲人做厌了。”
乾隆不敢回答。
太后又问:“那个回子女人在哪里?”
乾隆道:“她性子不好,儿子叫 人带出去训导去了。”
太后道:“她随身带剑,死也不肯从你。
叫人训导,有甚么用?
是要 谁去开导她?”
乾隆见她愈问愈紧,只得道:“是个老年的侍卫头儿,姓白的。”
太后抬起 了头,好半天不作声,冷笑了几下,阴森森的道:“你现今四十多岁啦,还要娘做甚么?”
乾隆大惊,忙道:“太后请勿动怒,儿子有过,请太后教导。”
太后道:“你是皇帝,是天 下之主,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爱撒甚么谎就撒甚么谎。”
乾隆知道太后耳目众多,这事多半 已瞒她不过,低声说道:“开导那女子的,还有一个是儿子在江南遇到的士子,这人才学很 好……”
太后厉声道:“是海宁陈家的是不是?”
乾隆低下了头,哪里还敢做声。
太后道: “怪不得你穿起汉人衣衫来啦!
干么你还不杀我?”
说这句话时,已然声色俱厉。
乾隆大吃 一惊,双膝跪下,连连磕头,说道:“儿子若有不孝之心,天诛地灭!”
太后一拂衣袖,走 下楼去。
乾隆忙随后跟去,走得几步,想起自己身上穿着明人衣冠,给人见了可不成体统, 匆匆忙忙的换过了,一问太监,知道太后在武英殿的偏殿,于是加快脚步进殿,说道:“太 后息怒,儿子有不是的地方,请太后教诲。”
太后冷冷的问道:“你连日召那姓陈的进宫干 甚么?
在海宁又干了些甚么事?”
乾隆垂头不语。
太后厉声喝道:“你真要恢复汉家衣冠 么?
要把我们满洲人灭尽杀绝么?”
乾隆颤声道:“太后别听小人胡言,儿子哪有此意?”
太后道:“那姓陈的你待怎样处置?”
乾隆道:“他党羽众多,手下有不少武功高强的亡命 之徒,儿子所以一直和他敷衍,乃是要找个良机,把他们一网打尽,以免斩草不除根,终成 后患。”
太后听了容色稍霁,问道:“这话可真?”
乾隆听得太后此言,知已泄机,更无抉择余地,心一狠,决意一鼓诛灭红花会群雄,答 道:“三日之内,就要叫那姓陈的身首异处。”
太后阴森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 “好,这才不坏了祖宗的遗训。”
顿了一顿,道:“嘿,你跟我来。”
站起身来,走向武英 殿正殿。
乾隆只得跟了过去。
太后走近殿门,太监一声吆喝,殿门大开。
只见殿中灯烛辉 煌,执事太监排成两列,八名王公跪下接驾,太后与乾隆走到殿上两张椅中坐下。
乾隆向下 看时,见那八名王公都是皇室贵族,为首的是自己兄弟和亲王弘昼。
此外是庄亲王允禄、履 亲王允□、怡亲王弘晓、果亲王弘瞻、裕亲王广禄、显亲王衍璜,以及信郡王德昭,都是皇 室的近亲。
乾隆心神不定,不知太后这番布置主何吉凶。
太后缓缓说道:“先帝崩驾之时,遗命八旗旗兵由宗室八人分统,只是这些时候来边疆 连年用兵,先帝的遗命一直没能遵办。
眼下赖祖宗福荫,今上圣明,回疆已然削平,从今日 起,八旗旗兵归你们八人分带,务须用心办事,以报皇上的恩典。”
八人忙磕头谢恩。
乾隆心想:“原来她还是不放心,要分散我的兵权。”
太后道:“请皇上分派吧。”
乾 隆心想:“这次大大落了下风,反正已不想举事,暂时分散兵权也是无妨。
眼看她部署周 密,我若是不允,她定然另有对付之策。”
于是把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 正蓝、镶蓝八旗旗兵分派给了八王统领。
八名王公暗暗纳罕,均想:按照本朝开国遗规,正 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每一旗由满洲都统 统率。
此时太后分给八王统领,却是大大的不符祖宗规矩了,摆明是削弱皇帝权力之意,眼 见太后懿旨严峻,不敢推辞,当下磕头谢恩,有的心想:“明日还是上折归还兵权为是,免 惹杀身之祸。”
太后手一挥,迟玄托着一个盘子上前跪下,盘中铺着一块黄绫,上放铁盒。
太后拿起铁 盒,揭开盒盖,拿出一个小小的卷轴来。
乾隆侧头看去,见卷轴外是雍王亲笔所书“遗诏”
两字,旁边注着一行字道:“国家有变,着八旗亲王会同开拆。”
乾隆登时脸色大变,心想 原来父皇早就防到日后机密泄漏,如自己敢于变更祖宗遗规,甚至反满兴汉,遗诏中必定命 八旗亲王废他而另立新君。
他随即镇定,说道:“先帝深远谋虑,明见百世。
儿子只要及得 上先帝万一,太后就不必再为儿子操心了。”
太后把遗诏交给和亲王,道:“你把先皇遗诏 恭送到雍和宫绥成殿,派一百名亲兵日夜看守。”
顿了一顿,又道:“就是有今上御旨,也 不能离开一步。”
和亲王领了慈旨,把遗诏送到雍和宫去了。
雍和宫在北京西北安定门内, 本是雍正未登位时的贝勒府。
雍正死后,乾隆追念父皇,将之扩建成为一座喇嘛庙。
太后布 置已毕,这才安心,打了个呵欠,叹道:“这万世的基业,可要好好看着啊!”
乾隆送太后出殿,忙召侍卫询问。
白振禀道:“陈公子已送娘娘回宫,娘娘在宝月楼候 驾。”
乾隆大喜,急速出殿,走到门口,回头问道:“路上有甚么事吗?”
白振道:“奴才 等曾遇见红花会的许多头脑,幸亏陈公子拦阻,没出甚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