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40章 对策(2/2)

在判明形势后,李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对李茂贞和王行瑜,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言好语说明了自己力保杨守亮的缘由,并表示此意决不更改,二位卿家勿复再言,不要再打杨守亮的主意。

可是发给韩建、李茂庄、王行约三人的诏书,李晔的措辞却非常严厉,直叱三人多管闲事,对朝廷大政方针指手画脚,伙同党羽威胁天子。

韩建、李茂庄、王行约的势力比之李茂贞和王行瑜要弱小得多,被李晔这么一训斥,都吓得不轻,加上本来也没多少讨伐杨守亮的意思,于是都打消了主意。

现在这个皇帝不好糊弄,咱们还是安分些得好。

是以当李茂贞再传信给他们,让他们随自己一起进奏章时,三人都委婉拒绝了,但李茂贞和王行瑜都已经做好出兵准备,哪里肯就此罢休,分别又向李晔上了这道奏章。

可李晔已经决定死保山南,并且做好了开战准备,因此当然不会同意,刘崇望和杜让能正在全力应对接下来有极大可能爆发的山南战争,也知道李晔态度坚决,因此没有多劝。

“山南之事,朕意已决!”

李晔将李茂贞和王行瑜的奏章挪到右手边,冷声对刘崇望吩咐道:“告诉李茂贞和王行瑜,朕决不会伐山南,若尔等执意为之,勿谓朕言之不预。”

“这……”

刘崇望面露难色,这也太强硬了些,如此答复,岂不是把凤翔和静难都得罪了?

“要是他李茂贞不识相,朕也不会怕他。”

李晔无视刘崇望的意思,乾纲独断道:“他在整军备战,朕和杨守亮也没闲着,他要夺取山南西道,就让他来试试,相公不要再说,照朕说的办就是。”

“既如此,臣……遵旨!”

杜让能和张浚等人之所以没劝,是因为对这场战争很有信心。

静难和凤翔两镇虽然兵马精锐,但杨守亮和李忠国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一年半载之内,李茂贞绝对拿不下山南,而这一年多时间里,朝廷可以做很多事。

唐统虽然式微,但也不是你李茂贞和王行瑜两个人就能颠覆的,一年之后的长安是什么样,五位宰相都不敢保证,不过以当今天子的神武英明,肯定会比文德元年好很多。

李晔之所以敢跟李茂贞和王行瑜翻脸,也是因为有底气,因为这时候的朝廷还输得起,但要是山南被李茂贞占领,就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

李晔宁可压上全部家底跟李茂贞分个高下,也不愿坐以待毙。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