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完本感言(1/5)

不知不觉,这本书就一百万字了。

2021年11月26日,晚上十点四十分,我上传了《最后一个唐朝皇帝》的第一章,至今已有七个月,两百多个日夜,如今最大的敌人朱温束手来朝了,这也昭示着《最后一个唐朝皇帝》就要结束了,我感触良多,百感交集,轻松、不舍、喜悦、感伤、太息、沉默。

一百万的字数,两百三十个日夜,一千六百份文档。

无论是哪一个,都让小舞觉得不可思议,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网文这一行的纯粹新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坚持日复一日,把这本历史文坚持写到一百万字。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没有大纲,没有主线,只有一个模湖的方向。

也因此,我有太多不足。

流水的文笔,驳杂的情感,糟糕的人设,感人的逻辑,啰嗦的描述,混乱的记忆,出戏的旁白,春秋的史料,脆弱的心态,暴躁的脾气,武断的假设,呆板的剧情,太多太多了。

好在,重要的人物基本上都写出来了,推演也还勉强还有那么三分合理。

会不会有读者觉得没有看到结局所以念头不痛快?

我想不会的。

故事写到这里,已经很清晰了。

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我会如此成功。

走到今天,还有一百多个坚持订阅的读者,小舞还是觉得自己很成功的。

但是没有哪一个作者的想法是写一本烂书,我觉得我也该放下包袱继续向前了,接下来的故事硬写下去,大概可以在对决李克用的篇幅营造几个爽点,勉强收获几千个订阅。

但这个爽点其实也不是那么爽,为了把爽感拉满,我要用力写好几个配角,表现出各方之间的勾心斗角,表现出文臣武将各自本有的时代风采,但是最近写起来总有些疲倦。

我用不出这么大的力气继续推演了,也没有人可以战胜狗皇帝了。

回想起来,这本书里面,我觉得我写得最好的,是在成都那一场兵变,以及宣武军在毁灭过程中的众生百态,朱温,张氏,庞师古,葛从周,张存敬,就是我用力刻画过的人物。

但是这样的用力程度,在接下来的篇幅我已经不想再写了。

在这个人吃人的黑暗时代,值得我费尽心思凋琢的时代弄潮儿也只有朱温。

提到朱温,所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弑君恶贼,是奸淫儿媳的禽兽,是个残暴不仁的屠夫,是这个时代最该死的暴君,是一个天生就包藏祸心的逆贼,但在小舞看来,朱温是复杂的。

小舞无意洗白历史上朱温的所作所为,权且谈谈小舞认识的朱温。

中和二年,唐朝流亡政府纠集数十万大军发动两京会战,分别以长安和洛阳为终点,静难、朔方、陇右、长武、泾原、鄜坊、山南、夏绥、河中等关西各镇野战军开赴渭水,鄂岳、湖南、荆南、江西、山东、忠武、河中等镇军队进攻中原,为了保卫新生的齐政权,朱温临危受命前往河南坐镇大局,随后又空降咸阳对抗数镇联军,最后前往同州抵挡王重荣。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

安卓苹果均可。】

这时候的朱温,有着大无畏的勇气,同州之战我简略描述过,在那个危急关头,很多人连拿起刀去跟王重荣碰一碰的勇气都没有,但是朱温去了,孤军死守半年,十次求援黄巢。

这个时候的朱温,是勇敢且无畏的。

当王铎进攻长安的时候,朱温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开城投降。

向围困同州数月的官军投降,当时蒲津战场的指挥官是宦官杨复光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杨复光在邓州就击败过朱温,早就放话要杀了朱温,朱温也非常清楚,但他还是降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杨复光坚持要杀,最后是王重荣力保下来的。

这个时候的朱温,我想他已经抱定了死志,就没打算活着,只求保住全城将士和家人,这也是本书为什么要写朱温单骑赴洛阳的剧情,因为小舞觉得此时的他有这个勇气和大义。

当僖宗下诏赦免朱温之后,朱温也用自己的行动回馈了僖宗的恩情。

陈州之围,在各路兵马畏惧黄巢余威不敢率先进军之际,朱温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兵马孤军冒进,跟黄巢部众大小血战四十多次,最后杀退黄巢保住了陈州全城百姓一条活路,以至于陈州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他,和其他军阀不同的是,朱温没有在陈州劫掠养军。

打跑黄巢之后就要带兵走人,以至于陈州百姓非要给他立生祠。

朱温上任汴州的时候,汴州万人空巷,家家扶老携幼出门欢迎朱大帅上任。

蔡贼作乱的时候,秦宗权打得中原藩镇没有一个节度使敢吭声,僖宗下诏讨伐,各路兵马也是有心无力,朱温再次临危受命,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兵马,豁出命来跟秦宗权干。

许昌守不住就退守管城,管城守不住就退守中牟,中牟守不住就退守汴州。

孙儒在洛阳吃人的时候,各路藩镇畏惧孙儒凶名,朱温也怕得要死,但还是带着士兵出城准备孙儒野战,因为他知道,他退无可退,他的身后是汴州百姓,是几十万条人命。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僖宗给予了朱温尊严和信任,朱温也忠心回报。

在这个拿着碾子碎尸吃人的时代,只有这个残暴的朱温把老百姓当人。

在这个四方藩镇高喊万岁实际上却毫无行动的时代,只有逆贼朱温年年供奉不断。

历史上昭宗被韩建劫持到华州的时候,四方藩镇没人吱声,只有李克用和朱温站了出来,李克用扬言要来关中勤王,朱温也发了话,你们再不把皇帝送回去,我就来潼关看看。

韩建怕了,把昭宗送回了长安。

在昭宗被劫持到凤翔的时候,连年战败的李克用想来勤王也有心无力了,朱温也不打算插手这场由南衙北司内斗引发的灾难,刘季述派人去汴州,表示要效彷董卓故事的时候。

朱温没有答应,他认为不应该干涉中央内政。

直到崔胤多次来信,朱温才下定决心,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崔胤才会把朱温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或许朱温以为,皇帝这次受难顶多跟在华州的时候一样,但真相却不是。

皇帝被宦官关在一座小院里,吃饭喝水从小洞里送进去,皇子皇孙没有衣裳,在腊月寒冬里活活冻死,被李茂贞掳去凤翔后,三宫六院的妃嫔不是被奸淫抛尸就是沦为营妓。

昭宗带着宫人在院子里推磨煮豆子吃,何皇后这些妃子拿稻草避寒。

一朝天子,活得不如一条狗。

小舞在想,当朱温把昭宗从凤翔带回来的时候,在看到昭宗一家人的时候,朱温这个人就开始变了,韩建能做的事,李茂贞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

我比他们强十倍。

说到这里,大家都就知道了。

朱温不欠李唐什么,该报的恩情也报了。

要说兼并藩镇,当时的藩镇,有实力的谁不兼并?

所以我在书里也用了一句话概括,在天佑元年进入长安之后,一代枭雄朱温就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被皇位迷失了一切的一具尸体,一个行尸走肉的朱晃。

就凭这份功劳,一个公爵肯定是跑不了的。

都说五代十国的军头们都是反复无常之辈,但是跟随朱温之后又反叛的极少。

就连杨师厚这种战利品,朱温都能把他变成名将。

杨师厚他们被李罕之送去太原的时候,李克用根本看不上。

所以在小舞看来,中年的朱温一定有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中年的朱温,一定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护羽毛、英武神武的大帅。

但是我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朱温,所以我只能按照我自己认识的朱温来写。

有很多人说朱温残暴,但这个时代就没有不残暴的军阀。

王重荣这种枭雄,对牙兵动不动就是抓起马鞭一顿乱抽,事后还要威胁杀人全家,李克用这种颇有侠风的枭雄,段文楚被他绑在柱子上千刀万剐,李存孝被他五马分尸,康君立这种老将说赐死就赐死,李存信这种勐将为了不受他的猜忌,直接躲在家里闭门不出。

就连备受好评的钱镠也是个杀人专家,上司周宝也在他的地盘上暴毙。

至于秦宗权、孙儒、马殷、李罕之这些人,就不用多说了。

比起这些人,朱温是一个值得拥护的大帅。

你不用担心被猜忌,你不用担心有本事没地方发挥,你不用担心打了败仗就会被处死。

至于跋队斩,本书的主角也在搞,没几个军阀不搞。

关于最后十年的数次政变,旧唐书和旧五代史都有清楚记载。

光化元年十一月,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废昭宗,幽于东内问安宫,请皇太子裕监国,时昭宗委崔胤以执政,胤恃全忠之助,稍抑宦官,而帝自华还宫后,颇以禽酒肆志,喜怒不常,自宋道弼等得罪,黄门尤惧,至是,上猎苑中,醉甚,是夜,手杀黄门侍女数人。

庚寅,日及辰己,内门不开,刘季述诣中书谓宰相崔胤曰:“宫中必有不测之事,人臣安得坐观?

我等内臣也,可以便宜从事。”

即以禁兵千人破关而入,问讯中人,具知其故。

即出与宰臣谋曰:“主上所为如此,非社稷之主也。

废昏立明,具有故事,国家大计,非逆乱也。”

即召百官署状,崔胤等不获已署之。

季述、仲先与汴州进奏官程岩等十三人请对,对讫,季述上殿待罪次。

左右军将士齐唱万岁声,遂突入宣化门,行至思政殿,便行杀戮,径至乞巧楼下。

帝遽见兵士,惊堕床下,起而将去,季述、仲先掖而令坐。

何皇后遽出拜曰:“军容长官护官家,勿至惊恐,有事取军容商量。”

季述即出百官合同状,曰:“陛下倦临宝位,中外群情,愿太子监国,请陛下颐养于东宫。”

帝曰:“吾昨与卿等欢饮,不觉太过,何至此耶!”

皇后曰:“圣人依他军容语。”

即于御前取国宝付季述,即时帝与皇后共一辇,并常所侍从十余内人赴东宫。

入后,季述手自扃锁院门,日于窗中通食器。

是日,迎皇太子监国,矫宣昭宗命称上皇。

甲午,宣上皇制,太子登皇帝位,宰臣、百僚、方镇加爵进秩,又赐百僚银一千五百两、绢千匹、绵万两充救接,皆季述求媚于朝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