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2/3)
“朕的钱!
朕的荥阳!
他拿四个郡,我分一个郡,还要朕感谢他出兵讨贼吗!
调朕的牙兵去荥阳,看他能不能动!”
李晔恼怒之下,没想到袍袖拂过一旁的玉碗,一声脆响,玉碗摔得粉碎,碗里的汤药洒了一地,两名小宦官吓得立刻跪倒在地,李晔看了看跪在地上哆嗦的近侍,一句话没说。
快步出了御书房,朝沙盘室走去,高克礼和顾弘文及文武百官赶紧跟上,跪在地上的两个宦官大气都不敢出,另一名侍女拉拉他俩,道:“起来吧,你俩命好,今天宰相在。”
那小宦官带着哭腔道:“吓坏我了,我已经没有一丝儿力气,再起不来了。”
…… 来到沙盘室,众人都出言安慰昏君。
听着众人宽慰,昏君气消了不少,正在喝中药,枢密使韩偓犹豫道:“陛下,臣还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晔刚喝完中药,正在漱口,道:“但说无妨!”
韩偓道:“陛下,李克用之前遣人来朝,奉表为李罕之说情脱罪,陛下没有答复,李克用很不高兴,这回他又上表,请为前锋讨伐李罕之,细作来报,李克修已经到孟县了。”
韩偓本以为以李晔的性格会勃然大怒,不料李晔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大动肝火,只是哈哈大笑:“朱温抢我的荥阳,李克用跟着抢我的河内,相亲相爱一家人啊,哈哈哈!”
结果还没笑完人就仰面倒去,顾弘文慌忙抢上前去。
“大家,大家!”
…… 太平登封元年,风云巨变的一年。
四百年一个轮回的小冰河时期步入高潮,第一次是殷末周初,第二次是汉末三国,第三次是唐末五代,第四次是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从未断绝,但在这四个时期最为突出。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使得气候灾害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持续时间长的重大天灾更容易引发强烈的社会危机。
极端天气频发,粮食大量减产,引发重大农民起义爆发,甚至成为朝代更替的导火索,这也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气候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的衰落呈现同期性的重要因素。
每一次冰河时期,华夏会有七成以上的老百姓死于非命。
岁大震,山崩地裂,死伤数万。
岁大疫,州县绝户,虎狼入城。
岁大涝,黄河改道,桑田化沧海。
岁大饥,人相食,老百姓卖身与市为菜人。
岁大寒,苏杭暴雪,白骨遍地。
岁大旱,野无草,天赤如血,江河断流,帝以祷天。
岁大蝗,东到大海,西尽河陇,遮天蔽天,旬日不息,田稼食尽,饿殍枕道。
…… 冰河时期到来,这样的例子就会层出不穷,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就会站起来,一个又一个张角、王仙芝、黄巢、韩山童、朱元章、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就会带刀上长安。
太平登封元年,朝廷接到了很多报告。
二月,淮南大疫,死十五万人。
三月,鄂岳大涝,长江水位暴涨,朝廷督造的战船损失数百艘。
四月,福建大蝗,韦昭度下令放粮,官仓为之一空。
五月,河东大旱,小麦颗粒无收,雁门等郡饿死数万百姓。
六月,宣武全境爆发大旱,随后蝗虫过境,朱温下令组织灭蝗,命令各州县开仓放粮。
七月,都畿大战,朝廷出兵洛阳,双方死伤将士超过五万,六十多万老百姓流离失所,从陕县到洛阳,数百里原野上到处都是掩埋尸体的万人坑,路上随处可见倒毙的人畜。
八月,湖南民变,杨思远聚众起义,湖南观察使郑谷请兵镇压,李晔敕令岳阳团练使史朝先率兵入境镇压起义军,杀四千人,生擒杨思远,执送长安处死,斩于独柳树下。
连州刺史刘希治理不力,被贬黔中道贵州长史。
…… 李晔知道,这些天灾人祸仅是开端。
也许是天注定,也许只是个巧合,在太平登封元年这一年,在东亚这一片大陆上,几乎所有势力都迎来了各自最强力的领导者,他们各自以各自的方式,抵抗着自然宿命。
25岁的李晔,碎凤翔,灭西川,定鄂岳,扫灭湖南,威震江表,坐拥半壁江山,手握六十万雄兵,盘踞关中,虎视中原,登基五年未有败绩,双手沾满了数十万人的鲜血。
40岁的朱温,和睦部众,勤政爱民,雄踞中原,坐断宣武战未休,破蔡州,擒虎狼,降服李匡威,重创李克用,窥伺杨行密,威震山东,打遍四方无敌手,上下固守以窥九鼎。
40岁的钱镠,占据浙西,臣服李晔。
40岁的杨行密,入主淮南、江表、宣歙,臣服李晔的同时厉兵秣马,也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36岁的李克用,战云州,走昭义,败成德,奔邢台,赫连铎、安师建、李存孝、冯霸接连背叛,李克让、李克修、史敬存相继去世,十三太保勾心斗角,河东内部矛盾重重。
33岁的刘仁恭,盘踞幽州,纵横渤海,抢劫新罗日本商船,北略辽东,劫掠契丹、沙陀、室韦、吐谷、鞑靼、渤海、新罗,所过之处人畜不留,随时准备背叛李匡威自立。
20岁的耶律阿保机,这位少年已是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狘沙里,相当于虎贲中郎将,奉痕德堇之命征讨四方部族以来,大小数百次战斗未有一败,威望如日中天,精通六种语言。
31岁的郑买嗣,已是南诏曹丞相。
总百官,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47岁的管原道真,正在长安国子监攻读经书,打算明年就回国变法。
…… 4岁的朱友贞在汴州玩泥巴,6岁的杨握在长安当人质,7岁的李存勖在太原抽陀螺,8岁的朱友珪在宋州斗蛐蛐,六个月大的石敬瑭在太原蹒跚学步,十岁的冯道在幽州读书。
卢龙涿州,赵匡胤的爷爷,时年22岁的赵敬,拒绝了刘仁恭的征召,决定前往长安游学,应试上林大学,时年30岁的马殷正在长安服刑,每天按时出工织布耕田劳改。
范阳顺州,郭威的父亲郭简正在给李匡威当刺史。
到这一年,李茂贞、王建、周岳、董昌、杜洪、韩建、王拱等人相继血溅四方,与李晔为敌的骄藩均被残酷剿杀,河中、江西、定难、福建、浙西、岭南、安南、静海、黔中、魏博已经完全表示臣服朝廷,桀骜不驯的李克用俯首贴耳。
到这一年,庞师古大破徐州,时溥自焚燕子楼,朱温吞并徐泗江左,葛从周北伐泰宁,朱瑾龟缩郓城,杨师厚东征天平,朱瑄败归兖州,朱温采取的各项措施使内部更加稳固。
宣武境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将士众志成城,文武百官团结一心,朱温已经取得了中原的统治大权。
东到齐郓,西尽虎牢关,北至魏博,南跨江左,朱温已经成为了中原八镇事实上的大名领主,而他一生中最强大的敌人李克用,多年来连遭败绩,河东内部矛盾重重。
而他最可怕的敌人李晔,此时正值如日中天之际。
群雄逐鹿,鹿死谁手?
随着李晔收复洛阳,天下藩镇现在只能在李晔、李克用、朱温三者之间挑一个站队,不站队或者站错队,下场只有身死族灭,何去何从,是天下每一个节度使都要考虑的难题。
…… 汴州,郡王府。
朱温按剑坐于上首,怒气勃发。
文武百官分列两班,神色凝重。
“真是岂有此理!”
朱温的愤怒并非没有由来,就在昨天前,进奏院发回邸报,众人一开始还还以为这是朝廷的嘉奖诏书,表彰封赏朱温帮忙围剿张全义的功劳,结果却令所有人都惊怒不已。
朝廷竟然敕令宣武交出荥阳和虎牢关!
“兹尔朱全忠,不服王化,自中和以降,数略邻藩,量尔两税不断,朕宽宏不罪,然尔野性难驯,屡教不改,乃至虎口夺食,霸朕荥阳,三令五申,拒不交还,阴谋反噬!”
“朕数祷于天,天曰尔可亡也!
今敕令尔十日之内归还荥阳,虎牢关不得驻军。
不然,吊民伐罪,赐死除名。”
“尔当自省,不须谢恩。”
简短一封制敕,让所有人都气炸了肺。
也亏敬翔是朱温的信臣,这才原原本本宣读了下来。
朱温腰间佩剑已经出鞘,面前桌桉被他砍得稀烂,朱温犹自不解恨,大骂道:“李晔小儿,未辨椒麦!
他自己都没收拾完洛阳的烂摊子,居然还对我指手画脚?
我不能忍!”
“昏溃暴君,欺人太甚!”
“寡人出兵帮他,拿五个郡怎么了?”
“要是把荥阳还给他,他还不天天在寡人面前亮剑?”
“朕朕朕,狗脚朕!
当我汴州刀兵不利!”
“传令,整兵!”
“寡人要跟那昏君决一死战,以雪今日之耻!”
“大王息怒,息怒啊!”
敬翔吓了一跳,连忙上前劝阻道:“朝廷虽然糜烂,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昏君接连荡平二十四镇,正是气焰嚣张之际,而且还有李克用窥伺在侧,若是贸然起兵……”
“子振!”
朱温走下来,把手放在敬翔肩膀上,说道:“你有张良之才,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啊?”
敬大夫不解地看着这位独断的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