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方老师,时代变了(3/3)
方伟民感觉像是一击重拳打在空气里,十分郁闷。
“随便说说?
随便说说就能诋毁古代先贤们呕心沥血的著作?
你这样的人,不配称为读书人!”
方伟民怒声呵斥道。
“方老师,我一直都说我是个主持人,从来没说过自己是读书人啊。”
王世风满脸无辜。
“啊这....”
方伟民愣住了,竟然还有人不愿意带上读书人这个光荣又高尚的帽子?
有病吧!
观众也觉得方伟民有点毛病,而且病得不轻。
人家王老师这么有文化,有知识,还风趣幽默,都没张口闭口自诩为读书人,你一个老不死的混子天天往脸上贴金,真正的读书人听了都会觉得又被冒犯到。
“我觉得方老师对诗词的看法有问题,确实诗词是汉文化重要的瑰宝,但是说到底,诗词也就是承载韵律和格式的文体而已,真正重要的是里面留存的信息和思想。”
王世风笑道。
“胡说八道,每一首诗都代表着作者的心血,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是上苍的恩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知不知道!”
方伟民反驳道。
没想到这方老狗还是个唯心主义者。
王世风笑了“既然方老师觉得每一首古诗都是独一无二的,那我举几个例子。”
又举?
聊理论就聊理论,年轻人不要老举什么例子!
很吓人的好不好。
方伟民有些慌了“什...
什么例子?”
“我把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重新排列,看看是不是依旧合情合理。”
王世风轻笑道。
方伟民眉头紧锁,还能这么玩儿?
古诗词又不是对对联,每一句都是承上启下有缘由的,怎么能排练组合呢。
“你来试试!”
方伟民冷哼一声。
“山随平野尽,月涌大江流。”
王世风笑道。
观众听完愣了下,这诗有点耳熟,应该是李白的吧。
这诗有问题吗?
没问题吧....
不但观众产生了自我怀疑,方伟民也错乱了一下,但毕竟还是有底蕴的,瞬间就想到,这不是一首诗!
“看来方老师也听出来了,这不是一首诗。”
王世风微微一笑 “前面一句是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后面一句来自杜甫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原来是两首诗啊,要是不说我根本看不出来。
’ ‘我觉得这句很丝滑啊,完全不像是拼在一起的。
’ ‘诗仙和诗圣两个人的诗好搭啊!
不愧是好基友。
’ ‘磕到了磕到了....
’ ‘牛批啊,这么一想,古诗确实有点意思啊。
’ 观众们被引起了兴趣,议论纷纷。
方伟民脸色铁青“这,只是巧合,李杜二人本就是好友,风格互有影响,但是意境完全对不上。”
“一个确实是巧合,不过,我还有。”
王世风再次露出真挚的笑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芙蓉帐暖度春宵,朕与将军解战袍。”
“此情可待成追忆,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鹤一去不复返,烟花三月下扬州。”
“朝辞白帝彩云间,夕贬潮阳路八千。”
“后宫佳丽三千人,铁杵磨成绣花针。”
“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
一句一句耳熟能详的诗词从王世风口中说出。
原来应该感觉到优美和动听诗句,此时却如同催命的符咒萦绕在耳边。
方伟民感觉自己正在被厄运笼罩着。
眼前有些漆黑...
要不....
就昏过去算了!
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