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我诸夏之族本应该走的历史正路(2/2)
孙策甚至就可以豪言,只要允许土地自由流通,改革与之适应的税法,开发好了吴县这一个县,江南财富不说居天下十之八九,也能实现经济中心的第一次南移。至少赋税堪比整个残破的北方,没什么问题。
当然这个政策现在还只是个雏形,不可能只靠孙策三句话就架构起来整个江东的治理体制。更关键的是之后如何完善治理。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日后这下马治民几十年,可不是每天在朝堂上无所事事,治理的关键就是架构起完整的治理体系。
所以等豪强们离开,孙策就开始着手吴县治理和开发的事宜。
而要治理吴县,最重要的就是两点,第一贯彻孙策的治国理念,第二选贤举能,任命一位贤臣担任吴县县令。
这也是孙策为何一定要抢在朱治之前,夺下大量县城。
就算是君臣故吏,也得有一定的利益交换。
孙策对朱治说道:“朱公久在吴郡,深得人望。还请朱公设郡府,行太守事,治理整个吴郡。安抚我大军攻克的曲阿、丹徒、无锡等县。”
朱治立即起身,郑重拱手:“我必励志自袛,理物移风,助将军攻取吴会,占据江东,以为王霸之基业。”
孙策满意的点了点头,难怪朱治历史上在孙坚、孙策、孙权三人麾下都深深重用,颇得人望。他的确是进退有度,能忧勤于事。
他非常默契的配合了孙策的心思。孙策尊敬他为吴郡太守,将所有县邑都交给他监督,他享有吴郡太守的一切权力。可以自行组建吴郡郡府,任免所属掾史。也可以治民进贤,也就是举荐孝廉,征辟属吏等等。
作为郡守,他可以派都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也可以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还能设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田曹掌管、指导郡内农业生产等等等大量权力。
但同样,作为回报,他也明确尊孙策为主,绝不越界,将各县的县令任命权交还给孙策。
袁术要是能有孙策这般心胸,任命孙策为庐江太守,那绝不至于逼走了他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但凡孙策还在他麾下,他何至于被曹操、吕布各种吊打?
感谢书友斩6酱丶子牧打赏的500起点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