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纸巾合约(2/3)
而所谓5000万美元的美梦,也就变成了空中楼阁。
因此,当韩易提到直接保证七张专辑时,麦迪逊-比尔不可免俗地陷入了震撼的情绪中。
保证七张专辑,也就是说,这八百万美元,一定能落入麦迪逊-比尔的口袋里,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除了成名已久的巨星之外,她从没听过有人能拿到这样的条款。
“条……条件是?”
麦迪逊问话的声音都轻了几分。
她没底气。
“前两张专辑给你15%的分成,中间三张17%起步,最后两张20%。”
韩易把三个数字分别写在纸巾上,并在百分号后划上箭头,详细解释,“每张专辑,总收入折合25万张专辑销售以下,份额不变。
25万张到50万张,上浮1%。
再往后走,每20万张上浮1%……上不封顶。
能看明白的,对吗?”
韩易将纸巾转了个方向,给特蕾西和麦迪逊展示。
“可以。”
特蕾西点点头,“请继续。”
“70%的演出分成归你们,还有50%的音乐版权分成……以及50%的周边分成。”
韩易继续在纸巾上奋笔疾书,“其他演艺事务,分成都是70%。”
“这些方面的话,是毛收入还是净收入?”
特蕾西无意识地啃着指甲,大脑飞速运转。
“一部分是毛收入,一部分是净收入。”
韩易抬眼看了看对方,“经理人由宥真出任,她的提成会从我方的收入中体现。
演艺经纪公司我们希望麦迪逊能跟UTA签约,这样接下来操作起来也更方便一些。
至于律师和商业经理,前期你们完全可以使用人予管理提供的专业顾问。
卢-泰勒和乔丹-布罗姆利,您认识吗?”
“如果方便的话,请简单介绍一下。”
特蕾西-比尔在行业人脉方面的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卢-泰勒是詹妮弗-洛佩兹、布兰妮-斯皮尔斯、斯蒂芬-泰勒、格温-斯特凡妮、金-卡戴珊、凯莉-詹娜的商业经理。
而乔丹-布罗姆利,负责时代杂志、狮门娱乐、索尼影视娱乐、华纳音乐集团,以及CAA、WME-IMG,还有我们UTA的法务工作。
所以,在演出方面我们可以净收入结算,其他板块的话,如果使用我们的服务,毛收入计算更合理一些,当然,如果后期……”
“有什么问题吗,麦蒂?”
韩易停下介绍,关切地询问麦迪逊。
刚才他提到这一连串名字的时候,麦迪逊-比尔的情绪明显低沉了下来。
她将双手放在腿间,垂下脑袋,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韩易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但他不知道是哪个人的姓名起到了如此强烈的负面作用。
“噢,没事。”
麦迪逊摇摇头,勉力扯出一个微笑,“只是想起了一点别的事情……跟这个无关。
很……很好,易,这两位经理都很好。”
“麦蒂确实有点烦心事,她……”
“Mom!”
麦迪逊睁大眼睛,骤然提高音调,不满地出声制止。
韩易还从没见过她情绪如此激动的样子。
“Okay okay……我不会说的,放轻松,麦蒂。”
而特蕾西-比尔则没有表现出任何过激的情绪,反而是放低声线,轻言劝慰。
一旁没有发言的洛莉安-亚伦也将手搭在麦迪逊肩头,温柔地摩挲。
过了两三分钟,女孩才算抑住她眼角噙着的泪花。
“抱歉,非常抱歉。”
恢复常态的麦迪逊愧疚地看向韩易,“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都过去了。”
“没关系,接下来你将听到的消息,应该会让你开心起来。”
韩易将纸巾和笔向斜前方一推,移到赵宥真身前,“宥真,你来讲讲我们对她第一张专辑的规划,好吗?”
安抚麦迪逊不是他的工作,就算是,也要等到签约之后。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让女孩全盘接受他的计划。
“好。”
赵宥真拾起笔,三根手指按住纸巾,抬眼凝视着麦迪逊-比尔。
“麦蒂,第一张专辑,我们会给你交叉担保的50万美元预付款。”
“明白。”
已经签过一次合约的麦迪逊,自然知道交叉担保是什么意思。
Cross-collateralization条款指的是,如果歌手这张专辑没能还清预付款,那么剩余的款项就会顺延到下一张专辑继续偿付。
举个例子,如果某位艺人的分成是20%,拿到了20万美金的预付款,那么,这张专辑他就必须至少为公司创造100万美元的收入。
这样一来,他的分成才正好够偿还预付款。
如果这张专辑只有80万美元的收入,那么艺人理论上只能分到16万美元。
这时,艺人的理论收入比预付款还少4万美元,这4万美元就会作为艺人对公司的债务,进入下一张专辑的计算周期。
若是唱片公司选择在这个时候与艺人解除合约……对不起,4万美元,请你想别的办法偿还。
预付款,听上去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艺人都忽略了“预付”
二字的意义。
直到债务压身,他们才如梦初醒。
一方面,每个艺人都想要获得尽可能高的预付款。
另一方面,他们也都会担心如果销售不及预期,一旦被解约,需要自己掏这笔钱该如何是好。
当然,在韩易提出的协议框架中,麦迪逊至少头几张专辑是不用担心这一点的。
因为七张专辑都是保证会制作的已激活选项,哪怕这张专辑赔光了,从下一张专辑要支付的预付款里抵扣就行。
“另外,每张专辑,我们都需要以commercially satisfactory的标准来要求你。”
赵宥真平静地继续叙述。
艺人向唱片公司交付专辑时,唱片公司通常有三种不同的衡量标准。
第一种叫commercially satisfactory,也就是商业上满足要求。
这一衡量标准最为模糊,因为只有唱片公司觉得艺人交付的专辑满足商业化需求,能在市场上推得动,艺人的这一个专辑周期才算完成。
否则,艺人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按照唱片公司的要求进行修改,直到获得通过,或者被唱片公司无情抛弃。
跟小岛唱片合作的时候,麦迪逊-比尔就是倒在这一关。
另外两种,是稍微大牌一些,有成功经验的艺人才能拿到的条件。
Technically satisfactory,技术上符合要求,意思是唱片公司会列出一些参数和风格上的要求,比如必须提交10首歌,其中多少首是流行,多少首是R&B,时长必须在多少分钟之内。
只要满足这些硬性要求,就能通过考核。
毕竟,大家都明白,有固定标准的审查,难度比那些没有固定条件的不知道简单了多少。
还有一种,叫self-satisfactory,就是除了巨星之外没人能谈下的条款了。
顾名思义,自我满足,只要这些巨星们觉得专辑已经完成,那就可以直接交付,完成这一周期的任务,不需要获得唱片公司的同意。
现在的麦迪逊,显然只能按照瀚音乐的规矩来走。
“没问题,但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一些我自己的话语权。”
麦迪逊-比尔吞吞吐吐地找着合适的话术。
“比如音乐风格,还有制作人的选择……之类的。”
“当然,我们的工作方式是,给你预付款,然后由你来组建这张专辑的制作团队。
虽然我们的A&R团队会跟你一起工作,但是总的来说,决策权是由我们双方共同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