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进度条(2/3)

“别那样对自己。”

法国人安托万咧咧嘴,一脸生理性的嫌恶。

“您可以尝尝这里的法国菜,或者日料也行。

除了本土食物之外,伦敦的其他东西都还不错。”

“这么多年,你是怎么在英国活下来的?”

辨识到安托万语气里的强烈负面情绪,韩易饶有兴致地追问,“都在外面吃,还是家里自己做?”

“没时间自己做,所以……鸡肉玛莎拉。”

安托万用手比出一个手枪造型,指着韩易,砸砸嘴,“英国人留给这个世界的,唯一一种值得一提的菜肴。”

“但那是变种印度菜。”

“给他们一点喘息空间吧,您真指望这些人在没有半点外力援助的情况下研究出能吃的东西?”

对英伦三岛贫瘠饮食文化的嘲讽,是分别来自东西方两座美食圣殿的韩易和安托万的最大公约数。

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那样相互举杯致意,今日的辱英环节才算告一段落。

“你下午有什么计划,安托万?”

继续消灭着盘中的司康饼,韩易随口问道。

“跟几个老朋友见面,去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看看。

您呢?”

“去大英博物馆,看看他们从我国家偷来抢来的东西。”

韩易摊开手,说道。

“然后,谁知道呢?

往白金汉宫、肯辛顿宫或者哈罗德百货的方向走走看吧,好不容易来到一个公共交通稍微发达一点的城市,得好好使用一下自己的脚。”

“听上去很有野心,老板。”

安托万-嘉舍擦干净双手,戴上那顶似乎从不离身的法式贝雷帽。

“提前祝您游览愉快!”

…… “我必须得承认,韩先生……”

两个半小时后,落后半步紧随韩易的费亚穆-德尔维希这样感叹道。

“我从没预料到,您竟然是个如此能走路的健将。”

大英博物馆前两天已经去过,更重要的是,去大英博物馆参观的感觉,跟造访大都会博物馆的感受截然不同。

后者的大部分藏品是捐赠或者购置而来,但前者展出的珍奇,是通过何种手段漂洋过海来到伦敦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殖民就没有掠夺,韩易不打算再为大英博物馆贡献45英镑,到那里去看被盗运至此的良渚玉琮、崇光寺汉白玉佛像和清凉寺三菩萨壁画,给自己找气受。

当然,没有佳人从旁作陪,再耀眼的文物,也会显得乏味三分。

想起那道娉婷立在第五大道与东八十二街交汇处的倩影,韩易的神情不禁黯淡下来,在伦敦街头穿梭的步伐,也加快到连费亚穆都跟起来有点吃力的程度。

他们就这样,穿过小巧精致的苏荷公园,沿着弗里思街狭窄的单行道向南前行。

三个街区的距离,不到十分钟的脚程,当他们站在与沙夫茨伯里大街交汇的丁字路口前,眺望对街那间中文招牌的“同仁堂”

,和右侧同样用汉字写就的“光华书店”

时,伦敦的中国城便近在眼前了。

“上次来这里,我被盗刷了六千英镑。”

跟着真正的伦敦居民在没有斑马线的地方横穿马路,韩易指了指同仁堂药店旁的陋巷,笑着对费亚穆说道。

上一世来的那一次,也算上一次。

“Shit。”

费亚穆爆了句粗口,惊讶地追问,“怎么能盗刷那么多?”

“有点咳嗽,所以到药店里买一些止咳药。

老板娘说前面那台机器刷不了信用卡,得把卡拿到里面去刷……”

韩易撇撇嘴,忏悔着自己当时对同胞的盲目信任,“然后,她在我要离开伦敦的那一天,用复制下来的信息买了一台Macbook和一台iPhone。”

“这就是为什么我从不用信用卡,老板,只付现金。”

费亚穆摇摇头,语气坚决,“不需要密码,刷一下就能把我的钱划走?

不了,谢谢。”

“哪怕不刷卡,也不太安全……看到前面那个拱门一样的东西了吗,在中文里,我们叫它牌坊。”

韩易向左一拐,走到麦克尔斯菲尔德街上,这里是中国城诸多矗立着牌匾的入口之一。

“来伦敦的第三天晚上,到这里的中餐厅吃饭,刚走到街口,就感觉到有人好像在翻动我的背包。

回头一看,一个看上去非常可爱的金发女孩,已经把半只手臂都伸进去了。”

“她什么反应?”

“她把手拿出来,冲我笑笑,然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直接转身走掉了。”

“难以置信。”

“是啊,这就是伦敦中国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和第二印象。”

韩易拍拍费亚穆比街边路桩还粗的手臂,笑道,“不过,这次我应该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了。”

“阿尔巴尼亚人从来不会遇到这些事,老板。”

费亚穆骄傲地用鼻孔嗤气。

“在这里,在美国,没人敢惹我们。”

“Good for you。”

韩易赞赏地微微眯起眼睛,看起来像是在为费亚穆的民族自豪感喝彩,“作为感谢,今天晚上请你在这里吃一顿四川麻辣火锅。”

“……我在尝试一种全新的健康餐食谱,它不允许我摄入任何香料,特别是辣味的。”

气氛轻松的闲聊间,韩易和费亚穆穿过沃德街,走出面积不大的中国城,迎着夕阳的方向,与莱斯特广场背道而行。

洛杉矶的宽阔车道对步行者极不友好,纽约那黑垢盖满整条人行道的肮脏,和大多数时候遮天蔽日,除了一线阳光之外,几乎看不见天幕的钢铁森林,也让人生不起漫步其间的念想。

但作为一座城市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并不为任何现代交通工具而存在的古都伦敦截然不同。

人类在这里生活最便捷的通勤方式,除了地下那上百根密密麻麻的“管子”

,就是自己的双脚了。

街道陈旧但不破烂,两边的建筑大多数的高度都不到十米。

巴洛克风格、乔治式建筑、摄政风格、维多利亚式建筑、爱德华式建筑,再到战前的装饰艺术风格,以及偶尔闪过的现代建筑。

伦敦的核心城区,保留了1666年大火以来,几乎所有的时代印记。

换句话说,伦敦城本身,就是一间极好的历史博物馆。

徜徉其中,每一栋不起眼的老家伙,都可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地标。

圣詹姆士公园就这点大?

还不如我家小区的绿化。

旁边这栋像是被火燎了两遍的三层小楼,就是伦敦图书馆?

这个活像华国洗浴城的地方又是啥?

牛津和剑桥俱乐部?

这俩不是死对头吗?

怎么俱乐部都凑一起开?

你能想象在洛杉矶,有一间俱乐部叫USC&UCLA Club吗?

只要留心观察,英格兰的永恒首都便能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惊喜,对于韩易这种特别热爱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一路上,圣詹姆士宫、斯宾塞府、兰卡斯特府令人目不暇接,人头攒动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和白金汉宫更是毫无预兆地就出现在了韩易面前,若不是大门前那位拿着小喇嘛做中文解说的华国导游,埋头疾走的韩易可能都会错过这处景点。

皮卡迪利大街、骑士桥、哈罗德百货、海德公园、帝国理工学院、皇家音乐学院、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自然历史博物馆……方圆不到一公里的范围内,让人印象太多的文化名胜实在太多,十八九度的天气也相当怡人,以至于不知不觉间,经过无数个Pret A Manger从苏荷一路走到切尔西的韩易,依然感觉不到半点疲累。

“老实说,我也对我今天的表现感到很惊讶,费亚穆。”

在原地蹬了蹬脚,韩易看了一眼对他刮目相看的费亚穆-德尔维希,笑得很是自豪。

“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好像还从来没有一口气走过这么长的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费亚穆?”

“意味着什么,老板?”

“意味着,我们迷路了。”

看着小巷尽头的米色木门,和它所代表的死路,韩易四下环顾,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标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