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23章 2958亿美刀订单合同,贝德莱基金会(2/3)

“我要的答案?”

穆丽儿娇声回道。

实在是,陈老板给的太多!

“我没意见。”

葛洛夫立即回怼道。

“应用材料只是一家原材料和设备供货商,只要你们给钱,就能交付最先进的化学品溶剂、沉积和抛光设备。

一场官司硬生生打了两年半,直到2015年的冬天,在贝色麦的斡旋之下,才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解决了双方的专利许可问题。

“嘀玲玲~!”

“没有Horae EDA,你们能设计出10纳米芯片的电路图吗?”

前两次的设备封锁事件,英特集团一直隐匿其中,让湾积电打头阵。

“怎么抗衡?

让商务司出面,锁死对方的原材料供应和设备采购?”

“区区10纳米的芯片工艺,还能让英特CEO为难吗?”

桌子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柳桂贤心里暗讽道。

贝色麦被驳了面子,极度不爽,阴沉盯着对方的背影,在心里深深记下。

想要赚大钱,就必须为陈老板“熬夜爆肝”

,推出更加先进的芯片工艺。

倘若继续待在镐通,自己两辈子都赚不到这笔钱,心里万分赞美老板!

通常来说,垄断性的生产工艺,至少有3年的红利期,时间一到,竞争者慢慢增加,订单和利润空间也会相对减少。

三人连忙点头,表示明白。

吴茂盛和谢盛东闻言,相视一笑,这份工作干到天荒地老,他们也心甘情愿。

众人默然无声,肯定是不能啊,不然他们为什么要花高价,购买未来科技的EDA软件。

陈河宇从保罗的口中,知道这个消息,大骂一声“晦气!”

,他万万没想到,贝德莱竟然搞出这一招。

“山海微电的超级天才工程师,一年收入几十亿华币!

薄纱99%的上市公司!”

三年内,贝德莱基金会至少要损失1000亿美刀的收益,这是大老板们无法忍受的。

半导体行业的尖端技术,必须掌握在漂亮国手里,至于山海微电,不过是一时侥幸罢了。

贝色麦拍了拍手掌,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蠢货!

阿麦斯的教训,这么快就忘了?”

他冲着女秘书吩咐道。

他出现在酒店,不过是冲贝德莱基金会的面子,总归是大股东,不可能置之不理。

GF电子的董事长罗纳德,大声嘲讽道。

贝色麦见几人毫无反应,不由地眉头紧锁,提高嗓音催促道。

“比克汤普森酒店,顶楼行政会议厅,这里有你想要的答案,晚上17点见。”

再三考虑后,他终于有了决断,交代何婷波婉拒掉。

下属悻悻答道。

…… “罗纳德,你呢?

加入还是退出?”

贝色麦撂下一句话,便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葛洛夫站在电梯间,面向镜子,整理了一下着装,方才不紧不慢地向会议厅走去。

柳桂贤拍了拍西装衣摆,傲然回道。

葛洛夫反复琢磨这句话,心里隐隐约约,有了一些猜测。

葛洛夫反问道。

那么,三兴凭什么要给贝德莱基金会面子?

难道是仰仗5%的股权?

开什么玩笑,除非这件事由商务司牵头,柳桂贤才会考虑一二。

“求求好心人!

谁来告诉我,大学选什么专业,才能入职山海微电啊?”

葛洛夫无语凝噎,“嘭”

地一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口喘着粗气,像头发疯的野兽。

“噢!

我的老朋友葛洛夫,看来不夜城的水质,对你的头发伤害极大!”

贝色麦打趣道。

追求梦想的同时,要求丰厚回本,并非一件可耻的事!

“10纳米芯片的工艺制程完善,主要依靠三位,3000万的奖金每人1000万,诺伊斯的贡献最大,你拿1%的分红,老吴和谢盛东每人0.

5%。”

贝色麦快速整理好情绪,重重呼出几口浊气,冲着GF电子的负责人问道。

他眉心微蹙,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决。

“谁来负责生产环节呢?”

陈河宇轻轻一笑,悠悠说道。

“回去吧。”

贝色麦回答道。

“只是,要答应下来吗?”

贝色麦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走了一个三兴,还剩下湾积电、英特和GF电子,这番工作不算白费。

“Shit!

你说什么?”

除了应用材料没有芯片工厂外,其余几家都有自己晶圆制造基地,这10纳米的技术方案给谁呢?

陈河宇摆摆手道。

这份“情”

,他一直牢记于心。

两家的恩怨由来已久,在2013年的时候,GF电子曾起诉英特侵犯它的专利权,并要求禁止英特芯片的进口和销售。

“不得不说,这一次确实棘手,对方好像知道了一些内幕消息,才故意针对英特。”

三家联合,或许会损失一部分利益,但若是让山海微电把持最先进的纳米芯片工艺。

他暗暗思忖着。

陈河宇冷声道。

“要我同意可以,但必须把GF电子踢出局,他们没有资格。”

突破10纳米芯片的工艺制程,主要是依靠优化FinFET的晶体管结构和极紫外光刻技术,但每一家的研发思路均有不同,他有信心,在一年时间内,搞定这项工艺。

至于对方会不会卖?

他无需考虑。

他想得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家上游供应商,中端和尾端市场,不管如何竞争,他都是获利者,没必要强出头。

“葛洛夫,请注意说话的方式,GF电子的FinFET三维晶体管结构,拥有非常棒的电流控制和低功耗特性,集结三家的技术底蕴,才能早日实现10纳米芯片的大规模量产。

适逢高考志愿填报之际,大量准大学生,纷纷选择与半导体相关的知识学科,梦想有朝一日,可以进入山海微电,获得高薪报酬。

“OK,人都到齐了,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基金会的决议,没错,这次叫所有人过来,主要是为了抗衡山海微电。”

“……”

加上应用材料,四家签下专利共享协议,在10纳米时代,摒弃一切矛盾和成见,共同守卫市场份额。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